七零年代文工团(361)

作者:天籁星璇 阅读记录

“记得。”

怎么不记得?当时他们回乡探亲,结果顾福实一家都不在,还扑了个空呢。

“现在想想,那场地震也来得诡异,我们商阳已经有几十年没有地震了,最近这次也是因为唐山地震受到了牵连,怎么就突然地震了?”顾长胜意味深长地说。

顾淮反应得快:“您的意思是有人用了炸药炸开了后山?”

顾长胜点到为止,没有继续再说这个话题:“你们既然回来过年,就别操心这有的没的了,盗墓的事情自有公安去查。”

顾淮和宋知时沉默着没有说话,只因他们心里清楚,这可不是简单的盗墓事件。

第二天,宋知时开始主动帮着徐惠兰干活。

因为家里一下子少了好几个壮劳力,生活的重担几乎全压在了顾海一个人身上。

顾淮不忍,主动留下来修房子,兄弟两人把家里的围墙房屋好好地修葺了一番。

顾家村在黄土高原上,全村只有一口井,想要喝水就得挑着担子绕村子走一大圈,走上四五趟才能把家里的水缸挑满。

以前的顾家村人丁兴旺,自从知青回城以后,整个村子仿佛空了一半,连最热闹的水井边上也变得一片寂寥。

徐惠兰再三推脱:“这些我都做惯了,还是我来吧。”

“我是个男人,我来就行。”说着宋知时拿起了扁担,开始尝试挑水。

好在这些年他在舞蹈队练功锻炼身体,身体素质还可以,挑两桶水对他来说并不算难。

两人正争执不下,一个背着孩子的妇女走进了他们的视野。

她垂着头,一面安抚背上的孩子,一面动作麻利地把水桶放下去。

宋知时见她眼熟,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等她走后,徐惠兰突然说:“她也是个可怜人。”

宋知时问:“看着眼熟,我好像认识她,她是不是姓张?”

徐惠兰叹了口气:“是啊,她是秀芝啊,之前知青们在的时候,她还是后勤队队长来着。”

“发生什么事了?”

“她啊,跟她男人离了。”

“离……离了?”

“嗨,这盲婚哑嫁的,她那个男人是个残废,还比她大好几岁,关键还爱喝酒,一喝完酒就打人,前阵子终于受不了了,这才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宋知时感慨世事无常,没想到这才两年的功夫,那个护着好友孩子的坚强少女竟也憔悴地如同一位妇人了。

第165章 年味(三)

既然提到张秀芝,就不得不提她那个朋友崔霞了。

宋知时问徐惠兰:“那孩子的娘也走了?”

徐惠兰自然也知道宋知时问的是谁:“是啊,年前的时候,她爹娘亲自来接的,村长看她可怜,亲自给办得回城。剩下没走的知青都是家里没什么亲戚了,所以才留下的。”

宋知时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一个抛弃亲生孩子一走了之的母亲,即便他自己也是被抛弃的。

“孩子他爹呢,后来也没个消息吗?”

“她绝口不提,旁人又怎么会知道……不过知青队有人传是那个小队长的,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

宋知时无意为周光洗白狡辩,他继续问:

“那孩子……他还好吗?”

“你放心吧,既然是给了我们家门上的亲戚,我们肯定会当心的。”

“那就好,如果以后他有什么需要的,你尽管告诉我们就行了。”

改变了顾洛明原有的命运,宋知时总感觉挺抱歉的。

“知时,我可以这么叫你吗?”

“当然可以了。”

徐惠兰犹豫半晌,最终还是把心里话说了出来:“我们都知道你家里条件好,但是也别太心善了。”

宋知时的脚步顿了顿,接着又继续向前走,脸上却带着笑意:“你说的对,我知道了,谢谢你,惠兰姐。”

宋知时跟顾淮在顾家休整了两天,帮着顾海夫妇把里里外外都打理好了,这才离开顾家村前往扶岐。

雷庆国是开着部队里的车来接他俩的。

刚坐上车,宋知时就打趣他:“你用部队的车,公器私用啊?”

雷庆国才不上当,冷哼道:“呵,你猜是谁允许的?”

三人都不约而同地跳过了之前那些不愉快的话题,只讲这两年的经历,讲着讲着部队就到了。

看着熟悉的家属院大门,宋知时恍如隔世。

“你们可算是到了,大伙儿就等着你们开饭了。”

朱露莎在生完孩子以后胖了不少,却因为有立体的五官撑着,显得成熟的同时又多了几分韵味,成了部队家属院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宋知时跟顾淮在来到了雷庆国夫妇的住处,这里早已汇聚了不少老熟人。

张方毅、刘秀梅、李德天、柳福清、赵远书……每一张都是熟悉的脸。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