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文工团(407)

作者:天籁星璇 阅读记录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当时宋清荣会觉得两人相像,但最终却没能成功查到对方身份。

第185章 《夜宴》

宋知时得了灵感,又把舞剧仔仔细细地改了又改,定稿以后才召集整个舞团开会。

宋知时把自己的想法一一传达给了众人。

没有想象中的哀嚎与埋怨,所有人都被他精湛的画稿和催人泪下的故事感动了。

望着底下一张张稚嫩的面孔,宋知时恳切地说:“我知道现在时间紧迫,大家没日没夜地练习《梁祝》已经很辛苦了,但是我还是希望你们把《父与子》好好练一练,增加获奖的可能性。”

“宋师兄,我们不辛苦,我们愿意学,我们愿意练!”

“对,我们愿意,我觉得这个故事特别好,丝毫不亚于《红色娘子军》!”

“谁练舞喊累,谁就是小狗!”

此言一出,满堂哄笑。

见大家如此配合,宋知时不由地松了口气。

其实芭蕾舞队的舞者又何尝不是松了口气呢。

宋知时跟贺敏芝不对付,她们也是知情者,只是以前大家不在一个队,便选择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后来贺敏芝离职,而宋知时因为跳芭蕾同样出众,被尹朗月指定临时接管芭蕾舞队。

宋知时原本就是古典舞队的出身,大家都生怕他对芭蕾舞队有意见,不肯花心思带。

没想到人家不但肯花心思,还花了大心思编了一出全新的舞剧供她们参赛使用。

整个舞剧从故事情节到人物形象,无一不是精雕细琢。

用心与否,一看便知。

首席都已经做到这一步了,她们还能有什么怨言呢?

接着,宋知时满含期待地望向角落里旁听的乔雪宁。

“乔师姐,你看看还有哪里要修改的。”

其实在开会之前,他已经请教过系里的老师了,但他还是不放心,希望乔雪宁可以给自己更多的修改意见。

乔雪宁只是短暂地沉默了片刻,便道:“既然你问了,那我就实话实话了。”

“师姐说吧,我有心理准备。”

“有几个点……第一是故事情节,我觉得整体立意不够深刻。”

“哪里不够深刻?”宋知时连忙追问。

“虎、头、蛇、尾。”乔雪宁一字一顿道,然后发问:“你到底是要写英雄还是写亲情?”

宋知时闻言不由一怔。

“其次对于舞剧来说,人物设定过于复杂,可做适当删减……最后,我觉得这个题目不够好,你可以再想想。”乔雪宁一连指出了好几处问题所在。

她说话并不算委婉,惹得底下的演员们议论纷纷。

“乔师姐未免也太严格了。”

“是啊,我觉得这个故事够好的了。”

“有些吹毛求疵了。”

“我倒是觉得乔师姐说得在理。”

这些窃窃私语传到乔雪宁耳中,惹得她忍不住按了按眉心。

最终,乔雪宁无奈地对宋知时说:“当然,这是你的作品,你有权利进行修改或者维持原状,我只是提供了我的意见供你参考。”

会议结束以后,宋知时恨不得把自己劈成两半。

他不是一个听不进劝的人,相反,他把乔雪宁的一番话仔仔细细又琢磨了一遍,然后对整个舞剧又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地改编。

然而他是领队又是编舞,他不在,舞剧就没法完整地排练,所以他只能白天照常跟大家一起训练,直到深夜,其他人都回去休息,他才能抽出时间来改舞剧。

生怕大家不理解,又或者舞蹈动作不顺畅,宋知时几乎是把所有角色的动作跳了个遍。全新的舞鞋,他穿烂了三四双,很多次甚至直接累到昏睡在舞台上,醒来以后,感觉手脚都不是自己的了。哪怕周末有假回去休息,躺在床上,他都忍不住手舞足蹈。

顾淮打趣他说,那就是恨不得一天有48个小时,连做梦都拿来练舞。

只是顾淮虽然这么说,他却非常理解这种感受。因为他跟宋知时一样,都是能为了目标,努力拼搏向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

的确,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的世界,排除周遭的一切,感受极致的疲惫与痛感。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身体极限,带给了宋知时一种另类的享受。

他想把这样的视听盛宴,完美地传递给观众和评委。

到那时,他便不再是外界传言的徒有其表的年轻新人,而是像乔雪宁师姐一样,可以走南闯北为全国军民演出,担得起总政歌舞团首席称谓的人。

1978年10月中旬,第一届春桃杯全国舞蹈大赛正式开始评选。

第一天,全国的优秀文艺团体齐聚首都大剧院,他们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换衣、化妆、做造型、在开场前做好热身运动以及彩排工作。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