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文工团(408)

作者:天籁星璇 阅读记录

这次演出对所有人来说,尤其是刚刚进团的新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整个春桃杯赛程共有三场,分七天三个舞台同时进行。

不同于以往面向部队的演出,或者过年过节的晚会,都是校友、亲人、父老乡亲看,这次比赛他们要在首都最大的剧院进行,然后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评判,以及很多德高望重的舞蹈家们的打分!

听着台前主持人传来的声音,所有人的神经都绷到了极点。

果然,不论参加过多少场比赛,赛前演练了多少遍,该有的紧张半点不会少。

而宋知时作为领队之一,需要负责全舞团的流程安排和思想疏导工作,根本没时间瞎想。

下午,春桃杯第一场的演出开始前。

听见观众陆陆续续地进场,李舒珍悄悄挑起还未拉开的大幕看了一眼,然后又失落地放下。

宋知时路过正好撞见这一幕:“看什么呐,马上要上场了。”

李舒珍委屈道:“师兄,咱们这边好像没什么观众。”

宋知时想了想,安慰她道:“这也很正常,首先初赛并不是公开赛,能来看的只是少部分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其次咱们是原创舞蹈,没有观众基础,大家不知道也情有可原。行了,别看了,快去准备吧。”

李舒珍心不甘情不愿地“哦”了一声,然后颠颠地跑了。

一墙之隔是由苏卿卿带队的芭蕾版《梁祝》,比起自己原创的名不见经传的古典舞《夜宴》,自然受众更广,所以宋知时也很想得开。

她们要的是晋级决赛,所以笼络住评委比吸引观众更重要。

没错,这次比赛其实宋知时准备了两部原创舞剧。

其一是根据许劲松顾淮父子的真实经历改编的芭蕾舞剧,其二就是根据河省省立博物馆的宋代歌舞俑创作的《夜宴》。

得益于总政歌舞团成熟的舞美团队,这一次宋知时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直接拥有了一整个团队供他差遣,从服装、道具、再舞台布置、灯光和背景音乐,每一样都由他跟乔雪宁、翟秋煜、首舞的教授们亲自把关。

临上场前,宋知时给所有演员做了最后一次细致地检查。

任何细节,他都不会放过,以免发生意外。

“大家不要紧张,其实每一次的练习都是有用的,我们的身体会在无形中形成肌肉记忆,只要正常发挥即可。”

“万一跳错了怎么办?”有人壮着胆子问。

宋知时挑眉望向她,他收回脱口而出的话,而是换了一句:“那就将错就错,记得灵活变通就行。”

来看《夜宴》的观众并不多,可能还是名字不够吸引人吧,又没有任何的故事情节与铺垫,自然是比不上隔壁耳熟能详的民族舞跟芭蕾舞。

但也确实有一部分观众是冲着古典舞才来了这个厅。毕竟之前全国舞蹈调演上的《梁祝》《七仙女》《卖花女》等古典舞,着实在首都掀起了一阵古典舞风潮。

大幕缓缓拉开,在一片青绿色的山水中,一群身着彩色宽袖大衣的少女们,手持琵琶、竹笛、长萧、箜篌、阮咸等乐器,错落有致地排成一个漂亮的阵型,宛若画中的仙女初至人间。

仅一幕,就吸引了全场观众的注意力。

这个时代自然是没有电子显示屏的,整个背景都是宋知时根据宋朝的《千里江山图》让舞美团队最擅长美术的画手一笔一划勾勒出来的。就连山野间飞翔的仙鹤,也都是舞美团队根据真鹤一比一复刻出来,然后用铁丝固定在其中的。

如此突破传统的创新舞台,直接冲击了所有评委和观众对古典舞的印象。

舞台上,少女们还在跳舞,她们舞姿整齐、姿态优雅,配合默契,姣好的面容艳若桃李,笑靥上的珍珠,在舞台的灯光下熠熠生辉。

为首的少女与其他人格外不同,她身着更翠的舞衣,腰间点缀着一条绯色腰带,相貌舞姿更为拔尖。舞动间裙似飞鸾,袖如回霄,裙袖舞动,飘摇曳曳。

……

一舞终了,观众席虽然人数不多,但掌声依然久久不歇。

整支舞蹈充斥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舞台布置到舞蹈水平再到背景音乐,哪怕最苛刻的评委也挑不出一丝错处。

李舒珍几人已经欢脱地奔向了后台,与提前等候在那里的其他队友们汇合。

大家紧紧相拥,彼此分享着各自的感受。

“我刚刚好紧张,差点跳错了。”

“我开始也好紧张,但是投入以后,就跟我们平时排练没什么区别。”

“师兄,我怎么感觉比我平时排练跳得还要好。”

宋知时自然不吝啬自己的夸奖:“我也没想到效果竟然如此之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