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文工团(410)

作者:天籁星璇 阅读记录

也确实,在经过全团举手表决之后,尹朗月最终把苏曼这个角色交给了乔雪宁。养父一角交给了宋知时,养母的角色则交由苏卿卿饰演。

其实这两年,乔雪宁已经很少参与歌舞团内部的一些活动了,但这一次不同,首先歌舞团参加的是全国性的舞蹈比赛,其次就是她个人,她真的爱极了女英雄类的角色,她原本跳《红色娘子军》就跳得很好,更改过后的剧本非常对她胃口,所以哪怕尹朗月不开会,她也会毛遂自荐。

有了乔雪宁的加入,《海棠花开》简直如虎添翼,现在就只差上台了。

下午一点,第二天的比赛正式开始。

大幕缓缓拉开,观众们凝神贯注地朝舞台上看去。

目光所及皆是黄色,舞台上是大片大片的沟壑纵横,是山地、断谷与盆地。

这分明是、是黄土高坡!

已经有认识此景的观众惊呼出声了,这出舞剧不得了,竟然把整个黄土高坡搬到了舞台上。

随着一声高亢的秦腔响起,舞剧正式拉开帷幕。

在这样一片贫瘠的陆地上,生活着一群穷苦却辛勤的百姓,他们世世代代以耕种为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子平淡却也幸福。

这一日,一群野蛮的侵略者来到了这里。他们手提刺刀,大肆地挥向善良而又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

在如此孤立无援之境,一位与大部队失联多日的女战士苏曼,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

苏曼极为聪明,她利用一个不存在的宝藏,耍得小鬼子团团转,舞台上一度充斥着滑稽与诙谐。

乔雪宁的舞蹈极富感染力,大家不知不觉就被剧情所吸引,仿佛看到了当年有位女英雄智斗小鬼子的画面。

恰在此刻,剧情急转直下,也逐渐进入了高潮。苏曼毕竟是一个人,双拳难敌四手,最终还是被小鬼子活捉了。

在场的观众评委并未有人亲眼见过主角原型,但他们亲历战争,知道小鬼子的残忍,女英雄落入他们手中,焉能有好日子过?

小鬼子对苏曼严加拷打,想要逼问出宝藏所在,可哪怕是再残忍的酷刑,苏曼都挺了过来。

到最后,人都奄奄一息了。小鬼子生怕再打下去,人没命了,他们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这时有人出了个馊主意,可以用苏曼的亲生儿子的性命逼迫她说出宝藏所在。

苏曼的儿子被她寄养在了当地的老乡家里,老乡不忍英雄的儿子受到迫害,最后拖着疲倦的身子,把自己的亲生儿子交了上去。

场下传来阵阵惊呼,甚至有心软的观众捂住了自己双眼,不忍再继续看下去。

苏曼最终还是牺牲了。

她牺牲的那一天,年仅二十一岁。

三天之后,总政歌舞团得到好消息——芭蕾舞《梁祝》,芭蕾舞《海棠花开》,古典舞《夜宴》同时进入总决赛!

“春桃杯”的总决赛的观众席是面向全社会各界人士的,买票即可进入。

为了让现场秩序更加仅仅有条,“春桃杯”的主办方还特地请了一部分事业单位的职工和高校学生。

总决赛当天,首都大剧院门口早早贴上了《海棠花开》和《夜宴》海报,宋知时和乔雪宁,他俩一个是原创作者,一个是领舞,两人名字被大大地标注在海报上。

观众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冲着乔雪宁来的,不过也不少人是那天看完舞剧后念念不忘,今天专门冲着舞剧本身来的。甚至还有电视台已经过来把摄影机架好,也有扛着相机的记者陆续过来。

总之,观众比他们预想中来得要多。

同上次一样,李舒珍偷偷掀开帷幕去看观众席的入座率,看见观众席坐满了人,她又惊又喜。

宋知时问她紧张吗,李舒珍点了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我当然紧张忐忑,这是正常的情绪,可是能站在如此大的舞台上,面对那么多观众,我的激动早已超越了我的紧张。”

宋知时笑了:“行了,去吧,好好跳!”

……

苏曼牺牲后一个月,日本投降,战争结束,中国人民胜利了!

当年那个小小的婴孩沿着新中国发展的步伐,顺顺利利长大,然后延续母亲的使命,光荣入伍。

父子相认的那一刻,全场欢呼。

……

这片黄土地,环抱着广袤无垠的沟壑,亲吻着蜿蜒曲折的黄河。

孤独的西北风席卷着漫天的黄沙,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红色文化让这片大地炽热跳动,诞生了一个又一个英雄的故事。

帷幕缓缓落下,《海棠花开》的故事顺利画上了句号。

谢幕以后,宋知时从后台走出来,迎面碰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宋知时惊喜道:“姚同志,你怎么会在这里?”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