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阙(933)

秦凤仪笑道,“京城此时已是仲春了,不想北疆犹有积雪未融。这么大冷的天,委实辛苦你们了。”

平郡王连忙道,“陛下万金之躯,亲临战事,尚不说辛苦。都是臣等无能,令陛下忧心战事至此。”

“咱们边走边说。”令大家上马,一道同行。

一路上,秦凤仪问了平郡王北疆战事,平郡王沙场征战了大半辈子,其战事见识,便是严大将军亦多有不如,更不必说冯将军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冯将军打仗就不及平郡王了,只是,北疆局势,寻常人当真是难以企及。

秦凤仪认真听着,时不时的问上一两句,平郡王道,“我军现下兵强马壮,北蛮内部据闻老王不大康健,眼下,要夺回阳关不难。”余下的话,平郡王却是不好说了。夺回阳关不难,难的是太上皇的安危。平郡王与景安帝,即有君臣之义,又有翁婿之情。说来,景安帝对平家当真不薄,平郡王这天下第一异姓王便是景安帝封的,及至平皇后母子,景安帝也尽心看待了。倘不是有秦凤仪这么个横空出世的家伙异军突起,后头的事当真不好说。

不过,现下不用想景安帝了,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道理,平郡王比任何人都清楚。

待回到中军帐,诸将领正式参拜,秦凤仪已对北疆将领有所了解,不过,名不对脸,还是由平郡王介绍着,秦凤仪一一见过,对于一些将领的事迹,他还能说上几句,很令这些将领激动,没想到皇帝陛下都知道咱们哪。

秦凤仪道,“朕此次前来玉门关,就是要看着你们夺回阳关,将北蛮人,驱逐至草原深处,再不敢轻犯我朝疆域!”

鼓舞了将领们一回,秦凤仪便令他们各归各位了,因为秦凤仪说了,明天要巡视北疆军。各将领行礼后,连忙去自己营中准备皇帝陛下巡视之事。

打发了诸将,秦凤仪令严大将军、冯将军自去安置兵马,独留下平郡王平岚说话,平家还有两个儿子亦在北疆为将,秦凤仪却是未留他们。将诸人谴散,秦凤仪方问及景安帝行踪一事,平郡王道,“北蛮使臣送过太上皇所书信件后,臣要求派出使臣亲去北蛮,给太上皇请安。北蛮使臣屡次拒绝,言臣只是北疆主将,非陛下所派使臣。如今这些北蛮野人,委实令人恼!”

秦凤仪问,“那北蛮使臣还在营中吗?”

“在的。”

秦凤仪并未多说北蛮使臣之事,转而问及北疆军人数战力。平郡王道,“现有八万五千余人,除去后勤伤残诸人,健卒七万,皆可征战。”

秦凤仪点点头,“明日我们巡视三军后,商量一下出战事宜。”

平郡王领命。

之后,秦凤仪便打发祖孙二人下去休息了。

秦凤仪这一路过来,虽不是风餐露宿,也难免辛苦,在内侍的服侍下,除去甲衣,换了常服,在榻上歇了。

第二日巡视三军时,秦凤仪见北疆军衣甲虽有些新旧不同,但都齐整,兵器亦皆齐全,而且,因北疆颇多战事,这些北疆军颇是彪悍,不让西南军,更是远胜禁卫军。禁卫军跟他们一比,真是少爷兵了。

秦凤仪很满意北疆军的状态,笑赞道,“不愧我大景朝第一强兵。”

平郡王谦道,“殿下过誉了。西南军善战之名,天下皆知。禁卫军更是拱卫京机,无人能及。”

秦凤仪笑,“此二者,皆无北疆兵百战之势。”

看过三军仪容,之后,秦凤仪又令以百人为队,彼此较量。说来,禁卫军装备,那是天下第一的好,当然,现下比不上西南军。主要是,秦凤仪在西南时私造兵器,他还有个兵器制作的天才柳舅舅,如今柳舅舅新的铸造方子,西南的军刀天下一流。但,禁卫军的装备也绝对不差,起码,比常有战事的北疆军要好。不过,三者较量下来,当就如秦凤仪所言,北疆军第一,西南军第二,禁卫军排了个第三。

秦凤仪道,“论兵械,西南军为首,而且,西南军多为三十五岁以下健卒。论衣甲,禁卫军第一,禁卫军多在京城,禁卫军的衣甲便是朝廷的颜面。你二者不及北疆军,并非领兵之才就不如北疆将领们了,也不是兵士不如北疆军,毕因京师少战事。西南近几年战事也少了,不如北疆,时有战事磨练,故而,论骁勇,北疆为首。”

秦凤仪赏赐了北疆诸将,连带着今日出战的士卒,皆有赏赐。

一时,三军齐呼万岁,声震九霄。

秦凤仪对北疆军的欣赏很是安抚了北疆将领的心,能做到将领一职的,基本上傻子不多。大皇子自尽,以庶人礼葬。整个北疆军集团都担心受大皇子之事影响,今秦凤仪亲至,厚待北疆军,诸将领安心不少。

上一篇:欢喜记 下一篇:满床笏

石头与水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