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阙(965)

景川侯眼神一凛,单论相貌,实在是看不出秦凤仪与皇帝陛下能有血缘关系来。就是秦凤仪背后的胭脂痣,世间有胭脂痣的,想信也不只秦凤仪一个,而且,秦凤仪的年纪,比小皇子也要小一岁,生辰亦是对不上。这倒并不难理解,秦家抚育皇嗣,为小皇子的安危计,给小皇子改一改出身年月也是人之常情。想到这小子现下是自己的女婿,景川侯就头疼,搁谁谁不怀疑李家啊。怎么皇子流落在外就恰好娶了你李家闺女啊?这些年,一直是你在追查小皇子下落,这事儿,叫谁都得怀疑李家,何况皇帝陛下。

只是,现下已是生米煮成熟饭,他闺女嫁都嫁了,悔之无用。何况,景川侯也没什么要悔的,他的确很得意这个女婿,并非因秦凤仪可能有另一重身份,完全是喜欢秦凤仪的品性,与翁婿间的投缘。秦凤仪即使有些跳脱,但,秦凤仪品性纯良,做事用心。景川侯甚至在内心深处不由自主的将女婿与大皇子比较了一下,得出的结论,景川侯没与人说过,心下却是觉着自家女婿更胜一筹的。

如今,这个女婿带来的麻烦却是不老少。

首先第一件事,就是要确定秦家夫妇的身份。

人都在京城,便不难查了。

尽管秦家夫妇相貌较之二十年前有不小的变化,但,还不至于让家人认不出来。

查明白秦家夫妇的身份,景川侯按兵不动,先到景安帝那里回禀此事。景安帝完全一幅波澜不惊的模样,道,“此事朕已知晓,你也只作未知便好。”

景川侯便明白景安帝已是查过了,他没再多问一句,直接领旨。

景安帝笑笑,缓和君臣间的气氛,“说来,咱们君臣还当真有些儿女缘分。”

景川侯连忙道,“若知阿凤身世,臣绝不能以女妻之。”

景安帝摆摆手,“这话就生分了,当初大皇子大婚时,我看阿镜就不错,只是看你们似无此意,此方罢了。阿凤性情单纯,秦家夫妇这些年照顾他也算尽心,只是,他这性子,倘知晓他生母之事,一时间怕是不能平静,容易为小人所趁。倒不若就现下这般,待他大些,再告知他身世不迟。”

景川侯亦称是。

景川侯叹道,“真真就在臣眼皮底下这些年,臣竟没能认出来。”

景安帝倒很通情理,道,“他这相貌并不像朕,也不大像柳氏。说来,比我二人都要出众。”景安帝相信景川侯先时是不知晓秦凤仪身世的,因为,秦凤仪想娶李氏女,种种艰难困苦,半城人都听说过的。景安帝一向消息灵通,自然也晓得。倘景川侯知晓秦凤仪身世,绝不会如此。还有方阁老,多少年没回老家,致仕后突然想回老家,然后就遇到秦凤仪,还亲自指点学识。不然,秦凤仪也不能春闱考到京城来。

景安帝让人细细查了,方阁老应该不会知晓景安帝有皇子流落民间之事,而且,依方阁老的性子,此举委实风险太大。如果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人为刻意的风险投资,那么只能说是天意的巧合了。

正好赶上群臣催立太子的时机,景安帝得知了秦凤仪的身世,可想而知景安帝心绪之激荡,绝不似他面儿上所表现的那般平静。感情上论,自然是自小看着长大的大皇子感情更深,但,大皇子母族过于强势显赫也是真的。景安帝与秦凤仪则很有些一见如故的投缘,而且,秦凤仪性子亲腻,尤其是对景安帝的种种向往祟拜,景安帝待他却是比群臣拥立的大皇子更加随意亲近几分。

要只是这些,景安帝不见得对秦凤仪另眼相待。

景安帝重视秦凤仪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秦凤仪展现出的天分绝不在读书上。景安帝给他的差使,不论难易,秦凤仪都能办的又快又好,当然,秦凤仪不大喜欢给人打下手,他喜欢自己做头儿,爱自己拿主意,这从他与大皇子两次共同当差都不大愉快就能看出来。

皇帝心中的天秤逐渐倾斜并不算什么稀罕事。

何况,景安帝这样的明白人,大皇子与秦凤仪之间孰优,景安帝心下一清二楚。

景安帝现下发愁的并不是没有出众子嗣,而是,该如何令秦凤仪得知身世后还能不怨恨于他。秦凤仪那样爱憎分明的性子,景安帝每每想到都要头疼。

景川侯的意见是,这事儿拖到秦凤仪三十岁以后再说。景川侯的意见很有道理,人的性情最激烈的时候便是年轻的时候,而且,秦凤仪的性情不是寻常的激烈。只是,事情的发展总是不能尽如人所料。在大皇子生下有着青龙胎记的皇嫡长孙时,转年,秦凤仪也生了一个。

上一篇:欢喜记 下一篇:满床笏

石头与水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