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阙(966)

秦凤仪的身世再瞒不住,如果秦凤仪年长几岁,他当时应不会那般激烈决绝。当然,秦凤仪的性情一向难以正常人来推测。秦凤仪倘是以政客的手段用生母当年的委屈来进行交换,这也便不是秦凤仪了。

当李镜提出一家人去南夷时,景安帝权衡后很快答应。他能给秦凤仪一些庇护,但,再多的也没有了,从今以后,天高海阔,皆随秦凤仪而去吧。

给他一块蛮荒之地。

对于别个人,无异于流放之地。

但对于秦凤仪,这样的艰难之地反而在更大的程度上激发了秦凤仪过人的天资,他那无以伦比的天资以无比耀眼的方式将一个蛮荒之地的南夷建设成了朝廷首屈一指的西南重镇。

当秦凤仪慢慢的开始接触到权势的核心,生母的不平带给他极为迅速的成长,他年轻、俊美、强势、手握西南半壁,他麾下有着国朝最年轻最优秀的新一代的军政臣子。当西南这颗明珠的光芒无法再遮掩的时候,连景安帝似乎都感受到了一丝光阴逝去的苍促。似乎,也只得一瞬,他便由当年那个于皇位汲汲营营的庶出皇子,便到了如今年过半百的帝王。

五十岁,这个年纪对于健康的帝王,并不算一个老迈的年纪。

但,相对于蓬勃俊美的秦凤仪,景安帝怎能不感慨上苍的偏爱。上苍将一切的美好都赐予了他的儿子,包括比他更出众的帝王资质。他于帝位,需要付出良心的代价,如今,他的儿子却不必如此。不是因为他儿子如今的□□势如他当年更容易,而是他的儿子比他当年更为出众。如今,他的儿子就按皇子次序坐在皇子席中,这个孩子的光芒,不再来自于他的出身、他的血统,他的光芒,是因为,他是他自己。

他坐在那里,世人便已黯淡。

那一刻,景安帝忽就释然了。

不论我们是疏离,还是亲密,不论我是卑鄙,还是高尚,以后的以后,在无数的岁月里,在史学家的如刀史笔下,当人们提起这个孩子时,必然会提到他。他已为这个江山,找到了最好的继承人。

景安帝五十大寿的那一日,宫宴后,景安帝留了秦凤仪在书房说话。

虽然近年父子俩的感情不是没有和缓,但,这种和缓也只是相较于秦凤仪当年与景安帝决裂时的和缓了。秦凤仪对景安帝恪守君臣本分,再多的便没有了。秦凤仪以为景安帝是有什么政务交待,没想到景安帝到了书房先是除了头上的十二毓天子冠,换下那一身绣金缀玉的龙袍,洗漱后,着一身家常锦袍,方与秦凤仪说话。秦凤仪素无耐性,已是等的有些不耐烦。

景安帝取出一把朴实无华的宝刀,递给秦凤仪。秦凤仪是认得这柄宝刀的,这是景安帝的佩刀,说来,做为帝王的佩刀,有些简朴了。秦凤仪喜欢的是缀满宝石的闪闪发光的那种宝刀,不过,以前不知道彼此关系时,秦凤仪拍过景安帝的马屁,极是赞美过这把宝刀。如今见景安帝递过来,秦凤仪接过,铮的一声出鞘,这剑看得出已有些年头,但,仍可见刀刃锋锐,非寻常刀剑可比。

秦凤仪现下颇有见识了,不禁赞了句,“好刀。”

景安帝道,“此刀,乃□□佩刀,刀名龙阙。”

秦凤仪道,“好端端的刀,怎么叫个宫殿名。”

景安帝一笑,看他仍不知此间缘故,也并不多言,只是让秦凤仪看了回这刀,便打发秦凤仪去了。

秦凤仪回府后,李镜问了,“陛下留你在宫里,说什么呢?”

秦凤仪道,“没什么,就给我看了把旧刀,说叫什么龙阙。”

李镜心下一跳,怀疑耳朵听错了,问,“那刀叫什么?”

“龙阙。”

秦凤仪不晓得龙阙的来历,李镜对皇家典故却是一清二楚,李镜与秦凤仪道,“太祖皇帝当年迎娶贞元皇后,曾以凤楼剑为聘。从此,但凡继位之君,必持宝刀龙阙。而凤楼剑,则为历代中宫所掌。”

秦凤仪此时方晓得,原来那把旧刀有如此来历啊。秦凤仪道,“刀是好刀,就是名儿怪怪的。”

李镜笑道,“当年,太祖皇帝败于前朝镇国公之手,失晋中之地,逃到陕地时,因条件简陋,太祖皇帝也只得住在窑洞中,文忠公沈潜深觉伤感。太祖皇帝便手持此刀,曾言,朕在之所,便为龙阙。便为此刀名龙阙。”

秦凤仪听了一回典故,问媳妇,“那你说,陛下是什么意思?”给他看历代帝王佩刀,这个举动,也就比景安帝请秦凤仪去瞧瞧他的玉玺稍稍委婉那么一丢丢罢了。

李镜一时也不大明白景安帝的用意,这种给你欣赏我玉玺的事儿,较之寻常人的无数解读,李镜与丈夫道,“未登上大位前,什么都是虚的。”给你看玉玺,又不是把玉玺给你。何况,就是把玉玺给你,你还不是皇帝呢,谁敢接啊!

上一篇:欢喜记 下一篇:满床笏

石头与水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