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长生路远(139)

作者:青空之羽 阅读记录

打开折子,是一位将领为了扩建自家的花园,前行征地,拆了好几家百姓的房子,甚至活活bī死了一对孤儿寡母。

随着弘安成为帝都,这里的地价也一路往上飙升,尤其是靠近中央皇宫的地段,聚集的都是达官显贵,很多人倾尽家产都买不来一块落脚的地皮,只能选择往外扩张,但是这里原本就是燕的旧都,投降的也比较gān脆,没有死多少人,都是有主之地,一般人也不会愿意搬走的,那就只能动用权势了,威bī利诱的还好些,好歹还愿意出钱,更怕那些连钱都吝啬出的,很多以前都是穷怕了的人,恨不得把钱塞进□□里时刻揣着。帝都的物价在这里摆着,给的钱别说买房子,连吃饭都成问题,这不是成心bī人去死吗。

陈子文叹息一声,这个将领他恰巧比较熟悉,也是先期就跟着众人打天下的老人了,齐子玉还记得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身影,大家也在一起喝过酒,吃过肉。

还有那些为了让农民扔下土地进自家作坊做工的,竟然趁夜将地里种的快收获的庄稼一把火全烧了,刚种出来的小苗也全部拔了,农民为了买种施肥还有农具欠了钱,庄稼收不上来,就只好进这些贵族官员们开的作坊赚钱。但你也别指望攥下钱来,吃喝嫖赌抽,很多为了可以持续的压榨工人故意使他们染上一些上瘾的毒。品,他们有的是办法榨gān你口袋里的最后一个子儿,刚发的钱还没捂热就没了,甚至有的还倒欠了钱,只好继续打工,陷入恶性循环。

由于现在发明出现的新式农具和各种肥料良种,粮食的产量比以前多多了,再加上连年的征战需要粮食的供给,所以粮价不降反升,新朝初立,又没有什么苛捐杂税,这种情况下,种田不比在作坊里一天累死累活十几个小时舒服?而科技的推动,机器工业化的出现,必然会形成大规模的作坊也就是工厂,有工厂就需要大量的工人,很多人又不愿意提高福利待遇,为了让农民放下土地去打工,很多人也是想尽了办法。

这其中做的最过分的就是吕家的人,吕家以商业起家,由于苏溪对商业实行的是鼓励政策,吕家也在苏溪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随之发展,承接军用物资订单,粮食、布匹生意,近几年又扩展了海上贸易,其中吕家三兄弟也在苏溪的发展过程中出了不少力,所以苏溪后来也给三人都封了爵位,但是吕家的生意是需要不少劳动力的,尤其是海上的生意,死亡率大,为此只能使用非常手段,那种成瘾性的毒、品就是他们从海外岛屿上偶然发现的植物提取出来的。

由于连年战乱,劳动人口短缺,新朝需要人口来耕种恢复生机,对于商业这种与农业争夺人口的行为,朝堂上已经有人有了意义,号称这是与民争利,要求打压商贾,重农抑商,近些天为了这些事情抄个不停,如今又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御史台那帮御史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上书。

陈子文是最初跟随在苏溪身边的,又是苏溪亲手教出来的,相当于苏溪的弟子,明白商业的意义,他看完了密折,将它递给旁边的几位大人,看向苏溪“您打算怎么办?”

“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处理呢?”

苏溪并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耐心的等着众人看完折子的内容,反问他们。

众人议论一阵,有人回答应该严惩,也有人为犯事的那位吕家求情的,认为不是什么大事,亦有人不做表态,表示全由苏溪做主。

这些人,这些回答的背后,是一个个圈子,派系,代表的是一个个利益阶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诉求,苏溪要做的,就是要把所有人的力量整合在一起,向着一个既定的目标使力。

对于犯事尤其是贪污弄权闹出人命的官员苏溪下令一律严惩,功是功,过是过,不能因为过往的功绩就居功自傲,认为犯点小错没什么,但也不能搞株连,要注意分寸,商业上仍实行鼓励政策,但是对农业实行保护,给予补偿,对于非法bī人为奴,破坏农业行为的进行严厉的打击。

同时制定完善的商业税法,行业条规,周朝在统一的过程中也陆续俘虏了很多战俘,这些大约三十多万人的壮劳力,种族混杂,有高鼻深目的胡人,和中原人长得一样的南亚人,甚至还混进了不少金发碧眼的白种人和全身漆黑的黑人,这本就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苏溪将这些人全都分布到各地挖矿进行基础设施建设gān各种劳逸,承诺只要gān满十年就可以赎回自由,给与他们民籍。

但事实上这种重劳力的超高死亡率,大部分人根本就活不到十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