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长生路远(14)

作者:青空之羽 阅读记录

那些居无定所的流民,已经形成了一股浩大的声势。然而,身居高位的那些人,那些既得利益体士大夫们,依然在纵情歌舞,享乐。

苏溪也听说了这些事情,可她能做的也不多,只好命人准备些粮食,到城门外去施粥救济一番,那些流民自然是不会被允许进城的。

好在如今她是家里的太夫人,说的话没人敢不听,何况施粥行善也是做好事,有利于宋家的名声,自然更没人反对。

苏溪不顾自家小辈的阻拦,非要亲自前去瞧瞧,家里人无法,只得命人好生跟着,并且让苏溪平常最喜爱的一个小辈随身陪伴着。

“太奶奶,您小心些。”宋子文小心的搀扶着苏溪,不明白他这个平时不怎么管事的太奶奶为什么非要过来看看,那些流民都是些不讲秩序之徒,万一伤到太奶奶可怎么好。

城外不止宋家一家大户人家在施粥,那些家资不菲的高门大户们,有时候是不吝啬于展现一点自己的仁慈的,以表现自己的乐善好施的美名。苏溪着眼望去,只见乌压压的一片的人群,在兵丁棍棒的呵斥下勉qiáng维持着秩序上前领粥。

他们大多衣衫褴褛,面色枯huáng,神色黯然无神,像是完全对着世道麻木了一样,任由棍棒落在身上而不止躲闪,然而待看到面前的粥,眼里却又迸发出惊人的神光。这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壮年男子,偶尔有老弱妇孺,也都是有壮年男子在一起,更多的,却是早早的就倒在了路上。

“小九儿,告诉太奶奶,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什么……”宋子文有些迷茫,看着周围这些宛如行尸走肉般的流民,和衣着光鲜的自己完全身处两个世界“他们很可怜。”

“还有呢”

“还有…这么些人聚集在一起,如果处理不好,非常容易引起□□,这一回朝堂的那些大臣们怕是有的吵了。”流民们都已经流窜到了京畿重地,纵使大家都拼命的想捂盖子,这个问题也必须要拿到台面上来说了。

“你回答的不错,但是,小九啊,你还是没看到问题的根结。”

“这些流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原本都是种田耕地的农民,现在他们放弃了土地,跑出了自己的家乡,那些空下来的地谁种?国家的税谁缴?这些流亡的不事生产的流民又该如何安置,靠什么为生?这是国本的动摇!”

“士农工商,明明农民是收入最少的,可为什么历朝历代偏偏都提倡以农为本?就是因为咱们这些世家贵族也好,官员大臣也罢,乃至皇帝都是靠这些最底层的农民供养的。”

宋子文听着苏溪的这些话有些迷糊,他毕竟还太年轻,忍不住反问道“那既然这样严重,朝廷诸公为什么还要放任这样的事情发生呢?他们难道不知道吗?”

“他们当然知道,能在朝堂上身居高位的哪一个都不是傻子,可是…唉!”可是王朝末路,朝代更替,历史的洪流下,又岂是区区人力所能挽回的,他们虽然不懂这个道理,可也看得出现在局势的恶劣,不趁机为自己多捞些好处,又上哪去找那么多圣人去牺牲呢。

彼时宋子文没能明白这一声叹息里的意味,直到多年以后他因为从龙之功而身居高位,再回想起来,才恍然间了解到今天这一番话的含义,也叫他好奇到,那个一生看似默默无闻的太奶奶的智慧和见识,这些,都不是一个窝在后宅的闺阁女子所能有的见识。可她活着的时候他还太小,等他长大,她已经故去,那个太奶奶的一切往事,都随着她长眠于地底。

六月,西南发生大规模的地动,天气炎热,地动之后紧接着就是瘟疫,官员派兵封锁路口,百姓欲逃无路,死伤无数。

十月,因为百姓无力缴税,东南叛乱。

十二月,新年将至,但是却是没有一点喜庆的气氛,短短两个月,天下已经有十多批人马揭竿而起,有些人甚至已经公然自封为王。

转眼又到三月,虽然还是很冷,但是chūn天的气息已经悄悄的来了,大朵大朵的桃花怒放于枝头,原本还只是花苞,正巧刚下了雪,于是便一夜之间都开了,雪映桃花,但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铺面而来。

到底,还是留有不甘啊!苏溪佝偻着身子,听着丫鬟给她念的各路反贼的真真假假的消息,看着窗边伸过枝头的桃花,忍不住剧烈咳搔起来,为什么,为什么,这个天下不早点乱下来呢,或许,或许…伸向枝头欲摘花的手无力的垂了下来。

《楚国:地方志:列女传》曾载,宋苏氏,系本地苏氏女也,年十五,许亲,未果而夫重病,其父劝曰:未及嫁,或可悔之。女曰:言必信之,否则伤父名,婚约既定,当守节终一也。既嫁,夫死,则孝敬长辈,抚育子女,虽为继母,视之为亲子,终不复改嫁也。赞曰:贤妻孝女,当是如此。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