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也无用(双重生)+番外(82)

作者:眼镜腿儿 阅读记录

燕虞缺的,哪是那些钟鸣鼎食之位,真正于他有意义的,兴许自始自终都是能重振他父亲与镇国公府的威名。

宋灯丢了往日的礼仪,提起裙摆,丢下客人,匆匆地往宋炀书房跑去。

她想,如果整个青州只有一个人知道大军什么时候回朝,那么一定是宋炀。

宋炀听到那句问话时,面色微微扭曲。虽说早在宋灯格外关注燕虞消息时,他便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样快。

第43章 香囊送

大军镇守北川的旨意下来时, 宋灯琢磨了许久。今上给出的理由倒也简单,主要是让大军留在北川威吓鞑靼,让他们不敢贸然离开天岐山附近。待一年过去, 鞑靼人扎根久了,兴许自己也不敢, 不愿回到草原了。

这其实还真有几分道理。

可宋灯总忍不住偷偷在心里想, 天子这么做或许还有个原因, 便是想拖着大军。

将鞑靼赶到天岐山之远,这是多么大的功绩啊, 消息传来后几乎是举国同欢,光看那几日州府中下人们的表现,便知道外边是怎么样的情形。便是宋灯出行时随意走过的街道,都能听见路两旁有人在谈论燕虞与曹将军他们。

他们若是带着这种威势班师回朝,很难说刚刚经过成王谋逆之事的天子会不会感到威胁。

因此,拖上一年,待百姓们将这股津津乐道的劲头熬过去了, 再让将士回朝, 论功行赏,倒是更为稳妥。

这样一想,驻守北川一年背后应是没有什么坏事。可在宋炀告诉她, 军中诸将分军驻守北川一十六州, 而到青州来的是燕虞之后,宋灯还是没忍住,又向元孟请教了一番。

最后元孟回她此事无虞, 还告诉她一年后宋炀知州三年任期满,他会想方法将他们调回京中,到时他们可同守军一起进京, 行路也安全。

宋灯收到这封信,心才算放下了。期间关窍她不是分析不出,只是久离京城,到底不如元孟敏感,况且关心则乱,一时反倒不敢轻易相信自己的论断。

燕虞带着大军进城之日,青州城门附近可谓是人山人海,除了中间给燕虞行军留出的道路以外,俱是水泄不通。

若宋炀不是知州,他们这一行人未必能在城门边的酒楼订下这间视野颇为开阔的包厢。

也不知是不是这两年间经历的事情太多,青州民风较以往愈发彪悍许多,起码宋灯站在窗边往下一看,便发现几乎每个女子手中都拿着好几个香囊,正挤在人群中等待大军进城,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宋灯忍不住露出笑来。

这些姑娘自然不是像话本中说的一样,想着香囊一砸便能成就一段姻缘,不过是图个好彩头,也表示表示对将士们的仰慕与敬佩。当然,若真能砸出个合心意的夫婿,她们也不会将人往外推,自是不客气地笑纳下来。

宋灯的忍俊不禁看在宋炀眼里便是傻笑,他想着燕虞要在青州待上一年,心里实在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燕虞比他小一两岁,如今却是一举成名天下知,立下了不世功勋,便是下半辈子都当个闲人,也注定青史留名。可宋炀知道,这都是燕虞拿命挣出来的,他并不因此嫉妒,反而相当佩服他这份才能与狠劲。

宋炀对他唯一的不满,便来源于他可能会娶走他的妹妹。

当然,如果燕虞最后没有娶走宋灯,他对他的这份不满将会变得更为严重。

这就是他现在心情复杂的根源。

宋炀遥遥叹了口气。

宋灯动了动耳朵,立时转过来道:“哥哥,大好的日子呢,别叹气啊。”

宋炀更生气了,故意地,大声地,确保每个人都能听见地,重重叹了口气。

宋灯看了他一会儿,摇了摇头,似乎觉得他不可理喻,又转过头去看街上的景象,还将陈蓉和水岫都拉到窗边看热闹。

最后只剩下一个林涣,被宋炀拉到桌边陪他喝酒。

林涣权当自己是个傻子,看不懂兄妹间的眉眼官司,只闷头陪宋炀喝酒。底下尖叫声欢呼声传来时,他们两个将一壶酒都喝完了。

陈蓉拽着宋灯的手,破音道:“开城门了!”

林涣瞟了她背影一眼,没想到她也这么激动,那些大军有什么好看的,他也差点就是里边的一员呢。

不过,若他真入了军,未必就能活着回来。

林涣又饮一杯酒。

宋灯哪还用陈蓉提醒,她本就一直注意着城门,此刻,守城人将城门上的栓锁取下,厚重的城门一点一点向两边拉开。城外骏马踩地,盔甲相击的声音也一同传入城中,长街上肃穆了片刻,而后爆发出更热烈的声响来迎接这群英雄。

第一个进城的,是燕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