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养的崽登基了+番外(346)

作者:蓝小岚ya 阅读记录

“有钱人的银子都能生银子,拿去做生意多好?你说他们买这么多田产作甚?”

……

总归是在所有人眼里,崔书宁的这一举止都不怎么正常。

沈砚不在乎旁人异样的眼光,但他特别不喜欢这些人用看傻子一样的眼神来看崔书宁,于是一记凌厉的眼波横扫过去……

不远处议论的最是热闹的几个人都像是被刀子扎了一下,声音立刻就小了。

崔书宁带着他上了马车,回落脚的客栈。

马车上沈砚才忍不住提醒他:“每个农户人家的劳作能力都有限,你那么多是田产分租出去会很麻烦,一家家的签租赁契约就得花费很多的人力和时间。而且……人的品行也都是良莠不齐的,人数一多,里面总会有些偷奸耍滑闹事儿的,你人又不能一直在这坐镇,如果真乱起来怕是没法收场。”

银子的事儿不算事儿,任何情况和场合之下最难操纵控制的就是人心。

崔书宁莞尔:“有人会偷奸耍滑是因为觉得做得好与不好,他们都不可能得到更多的利益。是,有些人的品行和人心都不可靠,但是利益却是永远可靠的。”

沈砚不解其意:“怎么说?”

崔书宁道:“现在一般地主和佃农之间的租赁模式都是三七分账,而佃农所得的三成里还要自行负担赋税的部分,并且为了保底,在订立契约之处佃农方面还要付给部分租金。这种分配模式下,佃农就是再辛苦,一年下来一般的人家能维持个温饱就不错了。的确有一份人是品行有问题,但大部分人却是被生活压迫出了逆反心态的,我还是愿意相信这世间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心存善念的老实人的。适当满足一下他们的生活需求,让勤勤恳恳的百姓都能看到希望,应该还是有可能建立出一层稳定的能各取所需的供求关系的吧?”

没穿越之前没关注过这些事,自从崔书宁打上置地囤粮的算盘之后,就必须要了解整个市场,结果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怪不得旧社会农民那么痛恨地主老财呢,这个三七分真的是绝了!

这时代又没啥机械化代替人力,加上天灾人祸和土地优劣程度不同……一个农民兄弟辛辛苦苦劳动一年,最后到手的粮食就只有实际产出的一两成?这能吃饱饭?

不反抗都不科学!

崔书宁并不是神,她也没那么大的心去改造这整个时代,而她置办土地的初衷也不是为了帮谁,纯粹是想给自己多开辟出一条后路来。

她需要大面积的置地囤粮,就必须有个可控性强的策略支持,所以琢磨了这小一年时间了,大概才有了这么点儿想法。

整个镇子上的人都在等着看这个富小姐要拿这些田地怎么办,结果隔日就看到了农庄贴出来的告示

崔书宁确实不准备自己重地,她是准备租赁的,但却不是把土地租给散户的佃农百姓,她只是租了这些人来种地。

这些田地还记在她名下,这时候农田缴纳赋税就跟□□十年代交公粮差不多,每年或者每季按照一定的人头比例交一定数量的粮食给朝廷。这时候的制度是地主一旦租赁了土地给佃农,赋税部分就由佃农直接拿租赁合同去上缴。而崔书宁这里,所有的赋税有她这个地主婆统一去交。

田地每年每季的产出,先把赋税的部分剔除,剩余部分一分为二,她收走一半,另一半作为佃农劳作的报酬。

也就是说她雇佣了人来帮她种地,但却不像京城里那些人管理农庄一样每月付给固定的月银,而像是租种田地的那种模式一样,按照实际收成付给报酬。

在一定意义上这就是个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模式。

在原来三七分成的基础上,她这开出的条件简直可以称之为优渥,当天三座农庄的大门就被前来询问和直接想签契约的佃农百姓挤爆了。

有人觉得看到了莫大的希望,还想尽可能的多租几亩,结果又被告知田地只能按照各家有劳动力的人头算,每人最多两亩,八到十四岁孩童一亩,一避免有些人多贪多占,到时候转租扰乱她的市场或者实际能力不足而导致浪费了土地的。

用这种条件雇人耕田,崔书宁所能进账的数目就会比沈砚和桑珠给她提前估算的还要少上许多了。

不过崔书宁并不介意。

她拿来投资这块儿的横竖都是闲钱,就算遇到荒年完全不赚,也不影响她什么。何况一般正常的年景之下,虽然她没收取租金,但是却能扣除赋税之后粮食产量的一半,这其实也是很客观的。

横竖

她就是想稳定的经营出这么一份产业来,又没打算靠着这个来暴富。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