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今天也在混吃等死(重生)(170)

作者:断水刀 阅读记录

唐煜起身给郑温茂斟了一杯酒:“国公爷,请坐。本王有个朋友,性子有些放旷,是烟花之地的常客,前段时日无意间打听到一桩陈年旧事——嘿,我不常来这种地方,别的先不说,楼子里厨子做菜的水平真不赖,这道鱼羊鲜做得就比御厨还要好……。

郑温茂闭上眼睛复又睁开,终是将那句“我是来寻堂兄的”给咽了回去:“王爷,您有话就请直说吧。”

唐煜往嘴里扔了颗剥好的榛子瓤:“本来这算镇国公的家事,我不该多嘴的。谁教本王那不争气的妹妹最近在选驸马呢,还死心眼地看上了个人……我听人说镇国公的生母不是先头故去的世子夫人,顿时吓了一跳,今个没别的意思,就是找国公爷来问问。”

郑温茂攥紧了手中的细瓷酒杯,缓缓吐出一口气:“您都知道了?此事说来话长……”

…………

又一日,昭阳殿内。何皇后的眉梢眼角满是怒气,飞快地拨弄手中的一串白檀木念珠:“还是煜儿你机警,要不你妹妹就要跳火坑了。呵,镇国公府的胆子可真大啊,居然敢让老鸨做公主的婆婆。”

唐煜叹了口气说:“母后,此事听着怪恶心人的,但也不能全怪在镇国公头上,毕竟是上一辈人做出来的事情。”

给唐煜设计园子的张九和与镇国公郑温茂的堂兄郑温容结过仇,成日盯着他想抓点把柄,结果从与郑温容相熟的□□中听到了一桩他酒后吐露出的阴私事。据说当年镇国公世子夫人的儿子才落地就夭折了,世子夫人又被太医断言不能再生,镇国公世子就将风尘女子出身的外室所生的儿子抱回来养在元配膝下。原本事情就此了结,谁知若干年后镇国公府的长辈接连去世,这位按理来说早被处置了的外室返回洛京,盘下了一间青楼重操旧业——唐煜日前去的那家便是她的产业。而且她还不是一个人回来的,身边带了个七八岁的儿子,算算年纪绝对不是去了的镇国公世子的种。因为有这个儿子在,郑温茂几度想接生母回去奉养皆以失败告终。

以上是张九和与郑温茂两人说法结合的版本,此等丑事搁在哪一家都得死命瞒着,但郑家连郑温茂这等纨绔子弟都能把事情前因后果打听得清清楚楚,可见此中还有故事,不是郑家有人对爵位有想法,就是那位外室刻意传播出去的。唐煜估摸着前世没闹出来是因为郑温茂最后实在忍不下去,下了大力气收拾首尾。

唐煜真心实意地劝说道:“母后,十妹年纪还小,慢慢挑的话总能找到个好儿郎。挑的急的话谁知道驸马有什么毛病呢。”

何皇后摇了摇头:“我想着还是早点定下来的好,不过煜儿你说的也是,不能挑太急了。”

作者有话要说:②唐寅《一剪梅》

第92章 御驾亲征

庆元十九年春, 大周皇帝点起三十万兵马北上讨伐草原,兵部尚书、定国公和博远侯等多位文臣武将跟随, 太子留守京师主持朝政。

消息传到齐王府, 又一次装病翘班在家的唐煜惊得打翻了茶杯,毁了幅前朝名家的泼墨山水画,为此心疼了半天。这还不算完, 庆元帝又将次子提溜到宫里耳提面命了一番,大意是说老子安排你到礼部是让你锻炼去的, 不是让你去玩的,嘱咐唐煜多帮点监国的兄长的忙, 再偷懒的话回头让他好看。

庆元帝说这话的时候没避着旁人, 起居郎、翰林学士之类的朝臣都在,等于是给唐煜下了道口谕, 让他在太子监国期间从旁辅佐。

我的亲爹哎,这不是要儿子的命吗, 权力这玩意一朝沾手, 哪能那么容易放下来。就算他不接,也有人会贴过来的。唐煜心中抱怨不迭,离了紫宸殿脸就耷拉下来了。

太监总管吴质出来送他,唐煜从袖子里摸了个荷包递过去:“公公留着喝茶吧。敢问公公, 父皇有传六弟入宫吗?”若是父皇对他和六弟两个入朝听政的皇子都这么说, 那问题就不算大。六弟在光禄寺干得不错,万寿节时还得了夸奖,没道理漏过他的。

吴质笑眯眯地收了荷包:“老奴看陛下没有传鲁王进宫的意思——恕老奴多说一句, 陛下对齐王您可是寄予厚望啊。”

这“厚望”压得唐煜有点喘不过来气,他咬了咬牙,折身向东宫而去。

“你跟我装什么哑巴。”奏折山后,唐烽暴躁地说。一直视为支柱的父皇即将率军对阵异族,临走前将整个国家的胆子移交到他肩上,唐烽即使当了多年太子,理论知识无比丰富,也觉得压力有点大。

在他面前装了一刻钟闷葫芦的弟弟终于开口了:“父皇这——真是老当益壮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