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铁甲动帝王(重生)(105)

作者:步帘衣/桥半里 阅读记录

这可就把杨平气得半死,史官记载是要传于后世的,他这么一记,等于把杨平身上的黑锅扣得死死的,永世不得翻身。

这让一心留个悲苦文人形象的杨平怎么接受?

而且最根本的,假如确实是他把韦碧臣推下去的,现在也许还有几分理亏,但事实上,真的是韦碧臣自己发疯跳下高台的,不关他的事啊!

杨平心里简直委屈得了不得,加上蜜饯中的罂_粟壳毒性作祟,更加激出了他暴躁自私的本性,当即暴怒,把史册往史官面前一砸:“改了!”

史官行大礼,对着杨平一拜,拜伏于地,不说话。

杨平没想到小小史官也敢不听他的话,他自认是个不幸身在帝王家的诗人风骨,见不得有他人在他面前显骨气,因为那无形中就把他给比了下去,这下子更是失态到拍桌大怒:“朕让你改了!”

史官不应。

杨平接下来说的气话,让他后悔了一辈子。

当初韦碧臣还在的时候,大权独揽,杨平自己处置个宫女太监没有问题,在后宫作威作福、奇思百出也没有问题,但一旦涉及到前朝事务,韦碧臣虽然没有明面上不给他面子,但大家心照不宣,杨平就算是任命一个小小的御前行走,也是要通过韦碧臣批准的。

任命小吏尚且如此,生杀大权就更不用提。

然而如今韦碧臣已死,柳家王家凭借姻亲成了皇帝外戚,谢家主动让权,严家有心放任,虽然四大名阀抱着不同心思,但就其结果而言,杨平都获得了更多权力自由。

杨平是个无能文人,还是个自私自利、脾气暴躁的无能文人。

当杨平大喊“把这奸吏推出去斩了”的时候,他确实起了杀心,恨不得这个败坏他名声的史官立刻去死,但心中并没有做好杀人的准备。

这不是什么任他杖毙的宫女太监,而是个正儿八经的燕朝官员。

史官的官职再小,其特殊性、重要性都是不言自明的。

皇宫侍卫立刻把这史官拖了出去。

当侍卫回来禀报,说史官已死的时候,杨平完全呆住了。

假若他此刻是清醒的,就应当立刻痛哭流涕,写一封罪己诏,装模作样地表示忏悔,或许还能弥补一二。

但蜜饯中的罂_粟之毒令他飘飘然,本性战胜了伪装,他在突然的呆愣之后,立刻尝到了真正手握权力的甜美滋味。

他,一个在父皇、韦碧臣、四大名阀手下忍耐多年,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皇帝,忽然掌握了能够对朝臣肆意喊打喊杀的权力。

是的,这只是一个史官小吏,可那又如何呢?他一句话就让此人人头落地。

杨平心花怒放,几乎要飘飘欲仙了。

他将掉了脑袋的史官抛之脑后,不假思索,下旨让崇文馆立刻再派一名史官来。

新史官进了大殿,恭恭敬敬地拜见杨平。

宫中消息流传得最快,这个新史官应当已经知道前任身亡的消息。

杨平不怕他不听话,指着底下的史册,轻蔑道:“改之。”

新史官行大礼,对着杨平一拜,拜伏于地,不说话。

刚刚爱上权力滋味的杨平立刻被激怒了。

“斩了!”

杨平歇斯底里地吼道。

崇文馆派来了第三位史官,杨平此时怒气渐渐消散了一些,急冲冲地命令道:“改之!”

第三位史官行大礼,对着杨平一拜,拜伏于地,不说话。

杨平简直要疯了。

眼前这个固执跪在地上、连官服都洗得掉色的贫穷小吏,让他打心底后怕起来。

此时杨平才意识到,完蛋了,他做了极为错误的一件事——连杀两位史官,他的名声,再也不可能像他想象得那样惹后世怜爱了。

杨平当即为自己落下了不甘的泪水。

从那天之后,杨平按部就班地发了罪己诏,然后就沉溺于柳嫔的温柔乡,躲在柳嫔宫中,连日不肯上朝。

说老实话,他上不上朝,对朝政毫无影响,没了他坐在上面,四大名阀放开手明争暗斗,大家都更舒服。

在柳嫔的纵容配合下,杨平越玩越大。

柳嫔已经显怀,但她如今对杨平不安好心,自然不会自讨苦吃去劝他维持体面,反而是万分的顺应配合,不仅把自己带入宫的贴身侍女送上龙_床,还鼓励杨平一一实现他不可对外人道的风流妄念。

这日,王后被请去柳嫔宫里时,心里虽有无数猜测,却并无惧怕。

她是王氏庶女,踩着嫡姐的贞洁牌坊入的宫,这气运可不是一般女子能有的。入宫后,陛下如传闻中一般儒雅文弱,待她彬彬有礼,也算得是举案齐眉。

虽然获得的宠爱不如柳嫔,杨平新鲜一阵后就待她有些冷淡下来,可她毕竟成了名正言顺册封的王后,和柳湄那种自甘下贱、打烂一手好牌的女人怎么一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