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养家日常(347)

作者:周忱 阅读记录

沈志辉一愣。

被人忽然点名,差点没反应过来,还好来京城的这段日子也算是见过大世面了,跟圣旨比起来,一个七品的户部员外郎实在是算不得什么了。

他一挺背脊,端端正正的叉手给钟沂见了礼。

“只不过因为我家都是临时开垦的荒地,所以底肥施的足,我堂兄家中家里有良田的,肥料不太够,棉种的品相可能也不太好。”

沈惊春这话也算是变相的解释了当初朝廷征收棉种的时候,为什么沈家那边没有将棉种交出去的原因。

钟沂点点头表示理解:“那不知沈公子家中有多少棉种?”

庆阳离京城还是很远的,来回要不少天,沈惊春这边的棉种已经有不少了,若是祁县的棉种不多,那也没必要单独再跑一趟。

沈志辉有些歉意的道:“家里按照你的方法储存种子,除去本来品相就不太好的,后面倒是还剩下了百来斤,只是家里房子年久失修,有回下雨种子淋雨受了潮,后面我们发现的时候,也就剩下几十斤能用的棉种了。”

在钟沂看来,种棉花能得到的利润比种其他农作物要高一些,尤其是现在棉花还没盛行的时候,他原本还以为沈惊春这个堂兄家里只种了一点,没想到棉种居然有几十斤。

这些棉种排除掉未来不出芽什么的外在因素,可能到最后收不了多少棉花,但是朝廷现在要的就是反复种植,得到棉种之后第二年扩大种植面积,争取在短短几年内,让全国上下的人都能穿得暖。

钟沂没有丝毫犹豫:“那真是太好了,沈公子哪日启程,我们这边派两个人随同前往。”

种棉花是个大事,派人跟着一起去祁县取种子也算是公干,需要上报之后批下文书来,以防路上有什么棘手的事情。

沈志辉道:“后日一早的船。”

钟沂虽然有些惊讶,他来京城不久怎么会这么急着回去,但种棉花是个大事,自然越快越好,因为又问了商队的名字,打算晚些时候让人去找商队搭个便船。

几人从耳房出来,底下的小吏们就抬着一筐筐的棉种往外面的马车上运。

棉种不多,几个小吏来回两趟也就运完了。

钟沂这次过来,主要就是问问什么时候能够开始种植棉花,现在任务完成了,也就不必再多待了。

等他们一走,沈志辉兄弟两个才松了一口气。

沈志清不解道:“老妹,你为什么忽然提到我们家的棉种?”

“这次朝廷种植棉花是个很好的机会啊,大伯是个种田好手,大哥子承父业,在种田上也很有天分呢,还在村里时,我就发现了相比起二叔三叔他们,你们家的地照料的最精细,产量也比他们高一些。”

沈惊春顿了顿,又继续道:“我也很忙的,到时候肯定没有那么多时间天天跟着朝廷后面看棉花,大伯如果来了,我到时候跟他们说,请大伯帮着一起种,看在棉种的份上,想必他们也不会拒绝,到时候说不得朝廷会招大伯去户部做事也不一定呢。”

沈志清惊道:“招我爹去户部做事?当官这么容易的吗?”

沈志辉沉稳些,听到弟弟这样一惊一乍的,忍不住道:“你想什么呢,惊春肯定不是这个意思。”

沈惊春也是无语的看了他一眼:“天还没黑就开始做梦了?”

她转身就回了堂屋,端着已经凉下来的茶水喝了两口才道:“户部这个地方,跟其他几个六部衙门不同,户部主管的事情很多,像是户口田地婚姻赋税这些全都是户部在管,而且这个部门还有专门培育农作物的人,方才来的那位钟员外就是管这方面事的。”

她这么一说,沈家兄弟两个倒是有点明白了。

沈志清想了想道:“那你的意思是,说不定我爹能被招进这个专门培育农作物的地方去干活?”

“不错。”沈惊春点头道:“即便是没有品阶的小吏,但为公家办事嘛,怎么也能算的上是吃公家饭的人了,而且你们不要小看这些没有品阶的小吏,整个朝廷的各个衙门,都是由这些小吏堆砌起来的,重要的大消息或许他们不知道,但一些小道消息却是传的很快的,如果大伯帮着种植棉花得钟员外看中,招他进户部也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在其他几个衙门,这种小吏也是要靠关系才能进去的,若是没有点文化水平,到时候可能还是会被刷下来,但户部不同,专门培育农作物的部门更看重的是有没有种植能力。

虽然这样的小吏一般工资都很少,但怎么也算的上是吃公家饭的人。

“不过这事如今也是我们兄妹三个在这里说一说,具体会怎么样,谁都说不清,但是大哥回村里将我这些话说给大伯听,想来他为了子孙后代着想,也会多考虑考虑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