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王妃+番外(289)

不到二个月后,皇后夜里动了身,疼了一夜,产下一名皇子。陛下一直陪同在侧,亲眼看着大皇子出生。

永泽殿外,金吾大将军领着御卫军,将西宫和永泽宫围得水泄不通,不许有什么人乱走动。

里面婴儿响亮的哭声传出来,他忙拉着人问,“是皇子还是公主?”

“回大将军的话,是大皇子。”

“好,皇子好,皇子好…”

他喜极而泣,虽然他不清楚连家的姑娘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但仅凭她们能令人功力大增,他就提心吊胆的。

还是皇子好。

女儿一举得男,后位算是稳如磐石了。

殿内,产婆收拾干净,把大皇子抱给陛下。

新出生的婴儿看不出美丑,但却令人激动得想落泪。他抱着儿子,起名为昭。当场宣旨,封大皇子为太子。

旨意传到殿外,金吾大将军热泪盈眶。

他抬头看着天空,日头的四周,像是彩光环绕。不知姣月在天有灵,能不能看到这一幕。

可惜他现在还不能去陪她,他还要教养外孙,守在女儿身边,看着外孙长大成人。待百年之后,他再去寻妻子,与她做一对黄泉夫妻。

太子出生后,皇后地位稳固。朝中百官无人敢提选秀一事,陛下后宫,唯皇后一人,独占恩宠。

史记有载,帝在位三十年,后宫唯伍后一人,盛宠不衰,荣享一生。

第120章 番外一

辰时许,邑京城门大开。

进城出城的马车人流依次排着队,出城的队伍中,有一辆并不起眼的马车。藏青色的车帘,暗色的车厢,除了较为宽大,毫无特别之处。

马车随着人流排着队,城门的守卫上前盘查,车夫从袖子处露出一块令牌。那守卫忙低头,弯着腰不动声色地让他们出城。

车内坐着一男一女,男的清峻高冷,女子明艳动人。

正是天下最尊贵的夫妻,帝后二人。他们已有近十日没有见过儿子,做母亲甚是想念。趁着今日休沐,两人前往孝善寺,却看老父和儿子。

赶车的车夫是王海山,是当初领着流民抢柳家的那名汉子,而那些流民,全部安置在京郊。新帝登基后,他就领了职,任宫中的四品侍卫。

芳年也是在看到他以后,才明白过来,许是那些流民汉子,都早被陛下收在麾下。她问过王海山,得知他的妻子朱氏及儿女都在京中安顿下来,还赏了一些东西。

马车出了城,城外如今已是另一番景象。与六年前相比,简直是翻天覆地。

虽说已是冬季农闲时节,但原本的荒地上,那收割过的庄稼茬子还在,可以看得出来原本丰收的场景。

马车绕行在乡间大道,一直驶往孝善寺。

孝善寺现在是京中第一大寺,进寺的路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有小摊小贩,还有搭棚卖茶水吃食的,也有卖小玩意的。

往来的香客们,都要下来随意逛一逛,买上一两样东西。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乞丐,这里也不例外。

好在现在天下太平,乞丐并不多。一共算下来,此地不到三四人。他们分散蹲在地上,面前放着豁口的破碗。

有的香客们会丢下一两个铜子儿,行个善事。

马车驶过,乞丐们懒懒地睁眼。看到不起眼的马车,重新闭目。他们在寺外,什么达官贵人的见多了,那华盖驷车都见过不少,自是没把驶过的马车放在眼里。

车轮在地上留下车辙,最边上的一位乞丐盯着那车辙发痴。她目光呆滞,曾几何时,她还是侯府贵女。出行自然是乘坐马车,呼奴唤婢,好不风光。

冬日的阳光依旧刺眼,她眯眼看着,再看看面前的破碗,里面躺着几个铜子儿。记得她还是侯府小姐时,这几个铜子连打发下人,她都觉得拿不出手。

而现在,却是她活命的根本。

她小心地倒出来,仔细地数着,数来数去都那几个。然后从怀中掏出一个旧荷包,把铜子藏进去。心里思索着,再攒一攒,或许就能熬过这个冬天。

而那些锦衣玉食,环佩叮当的日子,如今想来,恍如一梦。

孝善寺的竹林小屋中,一名年约五岁左右的幼童正在挖竹笋。

他穿着一身布衣,看着像是寻常人家的孩子,但眉宇间透着贵气,细瞧之下,不禁暗自心惊他的长相。

精致的五官,已能预见成人后的绝世天姿。他白净的脸上沾着不少的泥土,随着他小手到处乱抹,越抹越多。

幼童的身边,是一位年约四十的男人。男人慈祥地看着他,不时加以鼓励。

“外祖父,你说母后真的喜欢吃这脏兮兮的东西吗?”

“这东西看着脏,做熟了可是一道美味。”

上一篇:阁老夫人养成记 下一篇:皇子奋斗日常

漫步长安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