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美人养娃日常[八零](447)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虽然新店只开了两家,但她打算招五个人,加上胡美兰正好六人守三店,轮换着来。

一个人守店,工作强度是不大,没啥重体力活,可工时太长了,整天耗在同一件事上,人的精神容易疲劳。

两个人分早晚班守,一个月轮换一次,早班从早八点到下午两点,晚班从下午两点到晚八点,还能睡在楼上,都只用上六个小时,剩出半天时间想干啥就干啥。

当然,中途还能自行商量换班替班,只要保证钱货交接清楚,店里有人就行。

年轻人嘛,别整天只知道上班上班,外面的世界那么大,美好的事物那么多,就应该把时间腾出来,多出去玩玩。

至于工资,因为工时短,也没啥强度,工资肯定不会有洗下水和跑业务的煤嫂高,但相比外头的普遍工资水平,也只高不低。

无论是工资待遇,还是工作时间休息安排,又或者是工作内容,体面程度,哪一样但凡有一样都是难得的好工作……全占了,那就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工作,谁能拒绝?

正经国营单位新华书店,也没这么自由的!

告示刚贴出去的当天中午,就有二十几个年轻人来报名,卫孟喜一看,哟呵,居然大部分都是煤矿子弟,而且还都是高中学历。

以前是等着分工或者顶替父母工作,现在张劲松治下严厉,啥都要按规矩办事,不允许再出现开假证明谎报年龄学历的事,父母工作岗位只有俩,但孩子有四五个的,就轮不着工作,只能干等着。

听说卫孟喜的书店招工,立马一窝蜂就来了,万里书店声名在外嘛。

告示贴了三天,拢共有五十多个年轻人来报名。卫孟喜信守承诺,先在窝棚区里找,没找着符合她要求的,且大多数家庭都被她弄成了双职工,孩子成年的都结婚了,没结婚的都还在上学,还真挑不出来。

于是,她就在这些煤矿子弟里挑了五个相对家境困难的,四女一男,先让胡美兰和李晓梅负责培训。

经过两年时间的历练,现在的晓梅十分干练,对销售这一行,那是相当有心得,哪怕卫孟喜自己也不是她的对手。

她培训出来的员工,都是三天就能单独上岗。

1984年国庆节前一天,在欢欣热闹的锣鼓声中,卫孟喜的万里书店二分店三分店同一天开业。

第84章

跟以往的四次开业不一样, 这一次卫孟喜搞得轰轰烈烈,十分盛大。

先是在店铺装修尚未完工时,就在店子周围挂上红布标, 上面明明白白写着万里书店何时开业, 开业前五天所有文具一律八八折,通通八八折, 买满三十元还送一瓶墨水儿!

买满五十元送价值两元的钢笔!

附近的学生们老师们家长们,一抬头就能看见书店无处不在的广告。

这还不算,新招聘的店员,卫孟喜还让他们直接去发传单。反正她现在跟印刷厂的人也熟, 一张作业本封面那么大的纸上, 加黑加粗写着开业时间地点和优惠,店员们穿着统一定制的白衬衫黑色西装裤和黑皮鞋,见人就发。

金水市的各大小街道种满了梧桐树, 九月份的傍晚,吃过晚饭后, 男女老少们全都坐梧桐树下乘凉。

店员们骑着自行车, 顺着各大小街道走, 一路都是乘凉的群众, 他们见人就发, 嘴巴又甜, 这个“阿姨”, 那个“叔叔”……很快, 也就是半天的时间,整个金水市就被他们发完了。

金水市发完了, 可传单还有啊, 李晓梅就建议, 让他们上书城发去,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老板可是开着工资呢!

于是,除了守店的胡美兰,其他五个人,又装了几百份传单杀省城去。现在两个城市之间距离越来越短,还开通了公共汽车,每半小时就要发一趟,人员流动十分方便。

方便到他们今天刚发了传单,第二天就有书城市民拿着传单来问,是真的买满三十送墨水吗?

卫孟喜一看,行啊,要是能把省城的流量引过来,那可是锦上添花!不就是多印点传单嘛,也花不了几个钱。

这几个店员也够机灵,晓梅只是说去书城发,没说上哪儿,他们却无师自通的,专门去各大中小学门口,尤其是放学的点儿,拿几个饼子,灌一壶凉白开,就守在人学校门口。

放学铃声一响,立马就开始发。

只要是出来的学生,都必须人手一张传单,短短几天功夫,几乎整个书城市的学生群体中,都知道距离三十公里以外的隔壁市,即将开这么两家书店,当天有便宜可捡!

也有的学生,因为不知道万里书店是个啥,周末呼朋引伴来金水踩点,正巧踩到了人民路上的万里书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