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情女配她支楞起来了+番外(105)

林秀芬一见有戏,赶紧加大游说的力度:“你别想着在二造呆一辈子。我跟你讲,造纸是重污染企业。现在大家吃不饱饭,不管你污染不污染,河水成了臭水沟也不在意。可等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环保的要求与日俱增的。我们那会儿,已经喊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口号了。凡举重污染企业,统统关停并转。”

“你要知道,我们中国人发展起来,连美国佬都觉得可怕。你别以为那一天很早,没准你没退休,二造就停工了。”林秀芬可没恐吓王建业,事实上大量的工业造纸厂,90年代大下岗时就没了。那时候王建业都不到60岁。而如果王建业考上大学,那他就成了老三届,且是当过兵有过军功的老三届,那前途,绝对一片光明!

“我……能行吗?”王建业读书的时候,成绩并不算太好。偏远山区的教学质量差,他的理科基础一塌糊涂。在部队里学习文化时,没少被打击。别的好说,提起读书,他真有点打怵。

林秀芬怒了,叉腰骂道:“你有没有觉悟?主席怎么说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我看你是思想滑坡了!才畏首畏尾的。让你上学呢,我害你不成?我堂堂一个大学生,说出去对象是个开车的。我不要脸的吗!?”开神马玩笑,不把你拉下水,老娘心里没底啊!

对象两个字很好的取悦了王建业,因此他忍不住笑问:“只要我考上大学,你就不跟我离婚?”

林秀芬冷笑:“大作家不嫁文盲!”说着,傲娇的一抬头,甩开王建业走了。

王建业爽朗的笑声从身后传来,这回他算是安下大半的心了。做任何事,最怕没有方向。林秀芬给他指明了方向,那还有什么好说的?看书学习对他而言是不容易,可他至少得试试。

他跨开大长腿,三两步蹿到林秀芬的前面,转身过来一边倒退着走路,一边对林秀芬笑道:“告诉你个好消息。”

林秀芬给了他个高贵冷艳的白眼。

王建业一点没生气,笑嘻嘻的道:“我们抚安县在山区里冷得很,冬天的马路经常上冻。所以冬天不出车不送货,我能在家歇到春天,正好跟你一起学习!你千万别笑话我学得慢啊!”

林秀芬一个踉跄,险些摔倒在地。啥?你们大货车司机还带放寒假的?一口气放几个月的那种!?工资高假期多,这是什么神仙工种?开始嫉妒了有木有!

“嗳!我也跟你一样,从写字练起吗?”王建业越想越觉得靠谱,登时变得格外积极,“那你的字帖借给我练练吧。我不让你吃亏,等下给你裁件新衣裳,当做谢礼好不好?”

林秀芬:“……”行叭,只要不碍着她高考,她不介意拉王建业一把。怎么说他们之间还有深厚的自来水情谊不是?

达成共识的两个人之间气氛顿时融洽,走在去县城的马路上,林秀芬极为细致耐心的跟王建业聊起了学习计划。

“你的字必须练!卷面分好几分呢。我们以前对高考有个形容——千军万马独木桥。几分的差距,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不用你写成书法家,但现在你那□□刨的肯定不行。”

“回头让陆老师给你做个测试,看你适合理科还是文科。虽然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是,理科是连续性的学科,关联性强,对基础要求非常严苛。你开春了要出车,没办法跟我一样天天有老师教。不定能打牢基础,反而不如学文科。文科么,死记硬背,别个背一遍,你背一百遍。打仗你都不怕,难道怕背书?”

王建业忙不迭的点头,心里更是美滋滋。看,提起学习,林秀芬的话立刻多了。不然平时压根懒得理他。不为别的,光为培养夫妻感情,那也得头悬梁锥刺股啊!

说话间,两个人走到了县城。林秀芬越过没兴趣的供销社,余光瞥见了在试衣服的陈海燕。装作没看见,径直把王建业带到了新华书店。

新华书店门可罗雀,里面安静的如同鬼屋。架子上的书很少,有些更是不知道沾上了什么赃物,一团团的,很是难看。再加上抚安县多雨潮湿,没被精心打理的书籍不少都长了霉,整个书店一股子难闻的味道。

林秀芬没在意,这年头,新华书店还开着不错了。有些小说里会写主角在废品站里淘书,但以林秀芬的经验,至少在抚安县别想。世世代代统共没几个读书的,为数不多的地主家房子都被烧了,书本自然灰飞烟灭。新华书店算得上他们仅有的知识来源。

在书店里转了好半天,并没看见无数年代文小说里提过的、大名鼎鼎的《数理化自学丛书》,林秀芬颇为遗憾,囤积居奇没戏了。好在张定洋曾经收藏过一套,她自用的倒是有。看来得手动抄几套,回头好拿去领导家做人情的。

两个人在新华书店里扒拉了一大圈,能用的几乎没有。除却尚算完整的政治课本之外,林秀芬只在角落里扒到两册发霉的地理课本。又在旧书堆里勉强凑了半套历史课本。林秀芬长吁了口气,TNND,还好老娘古言出道,不然她历史铁定凉了啊!

挑好的书籍一本本的扔到了王建业带出来的背篓。在营业员不耐烦的语气中结了账,再用旧报纸盖住背篓的口子,开开心心的走出了新华书店的大门。两人先去国营饭店吃了碗牛肉面,又去供销社给王建业买了全套的文具。满载而归的两口子,一路说说笑笑地展望着美好的未来。

是啊,改革开放四十年,风起云涌,老三届无疑是主角中的主角。

林秀芬笑盈盈的看着王建业,哥们,二十年后,你会感谢我的!林秀芬无不自得的想,听我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我可真是个大好人!

作者有话说:

不要老想着鱼死网破嘛,这不,办法就来了啊。

王建业属于比较容易进步的,可以用进步忽悠。

王建英属于自私狭隘落后的,就没有弱点了吗?就不能忽悠了吗?不是的,所有人都有弱点,所有人都可以被利用,端看能否找到弱点,能否利用罢了。

第84章 一起喝杯酒

两人回到竹水大队,不免撞见队里的社员,看到他们两个和和睦睦的,跟王建业关系不错的人露出了善意的笑。当然总有见不得人好的,阴阳怪气的拿王芳妹难产说事的。王建业一概不理,月子里本来就累,亲友们能不添乱的尽量别去添乱。在农村里,姐姐生育,他给了两斤红糖三十多个鸡蛋,绝对堪称大手笔了。

想到此处,不免又想起红糖鸡蛋都是林秀芬攒的,真是没有比她更贤惠的老婆了。

爬坡走到屋里,王建业放下背篓,把里头的书小心的取了出来。趁着今天天气不错,一本本的摊开摆在院子里,让它们晒晒阳光去去霉味。有些书破损严重,少不得熬上点浆糊,拿白纸一点点仔细补好。

王建业擅于动手,晒书补书对他而言并非难事。甚至于说,夫妻一起坐在火边,头碰着头的补书,是他曾经难以想象的和谐安宁。火盆里捂着红薯,边缘摆上了几片橘子皮。热气熏烤,橘子皮散发出酸甜味的清香,与偶尔渗出的红薯的甜香混合在一起。冬日的风很冷,可他的家,温暖宜人。

几个小时过去,太阳渐渐西斜。残破的页面补好,晒在院子里的书也暂时收回了背篓里,等着明天接着晒书除味。

今天中午的血粑豆腐还剩几片,重盐的腊菜很下饭,不用再准备别的菜。但今天林秀芬心情不错,于是她泡发了一点点存着的海带与香菇干,切上几片胡萝卜,加上芹菜与香菜根,用取暖的小火盆熬出了锅素高汤。这个配方的素高汤无需任何调料,只要熬的时间足够,便自带鲜香。

冬季的蔬菜只有萝卜和白菜。林秀芬在熬汤的时候,用日渐熟练的刀工,把萝卜迅速切成小块,在配上豆腐,一起放在素高汤里炖煮。雪白的萝卜豆腐在象牙黄的素高汤里翻滚,清爽的香味登时在厨房里弥漫。

潇湘碧影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