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272)

作者:三一零白月光 阅读记录

小二掂了掂手里的银子,这才笑眯眯的收起了银子,“其实啊,就是我们河县的县太爷元大人出事,大伙儿,都想着救县太爷。”

“哦?是出什么事了?”谢临放下了手中的馒头,端起酒壶,倒了两小杯,一杯移到那小二的面前。

小二环顾四周,见掌柜的不在,这才大胆的坐了下来,端起酒杯,将酒水一饮而尽,“其实元大人干的也是好事,自灾情以来,县里每日都要死了好些人,都是从外头来的灾民,县里的米价那高得,哪里有人买得起啊。”

“别说是逃难来的灾民吃不上,就连河县自己的百姓都吃不起了,有上顿没下顿,大伙儿都饿着,死的死,病的病...”

小二说着说着,眼眶都红了,偏生他自己却没发现,仍在继续说。

“几个月前,县太爷突然开仓放粮,大伙儿们,高兴啊,朝廷可算是来救百姓了,可谁知道,没过几日,就来了个大官,直接就把元大人给抓了起来,说是犯了什么抗旨不遵的罪名,现在县太爷还在牢里头。”

“原本是说送到京里头审理,昨日不知怎么的,突然又说,要奉旨砍了元大人的头!”

小二说的,越来越激动,“这元大人是好官啊!救了多少人,这怎么能杀呢!”

谢临眉头紧蹙,开仓放粮,却犯了欺君之罪?

就在这时,小二一见掌柜的从楼上下来了,连忙塞了两颗花生在嘴里起身就要去干活。

谢临一把抓住了小二,“小二哥,你可知县太爷开的,是哪座粮仓?”

小二拧着眉头,想了好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我也不清楚,客官,你问问旁人吧。”

不一会,旁边桌,一道声音响起,正是方才在讨论的那三个汉子。

“是战备粮仓。”

谢临一怔,转过头望去,正是那个方才自称老沙的人。

老沙端起桌上的碗,一饮而尽,“县太爷开的,是战备粮仓。”

“要不是那些狗杂种的贪官不给粮,那些把米价抬高上去的黑心商…元大人都是为了百姓啊!”

“就是!这些狗杂种,没一个好东西!”

谢临一下子,便将所有的事情捋顺了,河县收留灾民众多,县中米商趁机哄抬米价,灾粮却迟迟未到,这位县太爷无奈之下,只能开仓放粮,以自己的性命,换取河县百姓的性命。

薛铮好奇的问,“谢临哥哥,什么是战备粮仓啊?”

谢临:“就是各地方官府奉旨修建,储粮备战的粮仓。”

薛铮似懂非懂,“那为什么县太爷开仓,就得死啊?”

谢临垂眸看着薛铮,“我以前怎么没发现你原来问题这么多呢?”

薛铮立马把脸埋进了碗里。

谢临眉头轻蹙。

战备粮仓是奉旨储粮,不经圣旨,不得开仓,一旦违抗圣旨,便是死罪一条。

可按道理,这元大人想要开仓,只要呈文刺史,转禀经略使代奏朝廷,等圣旨下达,再行开仓放粮,便不会担上罪责。

为何却没有?

既然原本是要押送回京审问,为什么突然,又要将这元大人在河县执行砍头?

这一切,也太不合乎常理了。

...

夜晚,见薛铮熟睡,谢临这才蹑手蹑脚起身,穿好靴子和衣袍,准备出门。

突然,后面传来一声迷迷糊糊的孩童声,“谢临哥哥,你要去哪啊...”

谢临转过身看起,只见薛铮不知什候醒了过来,坐在床上揉着一双与沈小昭相似地大眼睛迷茫地看着自己。

谢临心里重重叹了口气,走了回去,“哥哥有些事情需要办,小铮儿先在这里睡,哪里都不要去,记住了吗?”

良久,薛铮才点了点脑袋。

哄完薛铮睡觉,谢临这才提着剑出了门,心想:小爷我以后要是行走江湖,那绝对不能带个拖油瓶。

夜色如水,谢临摸黑闯进了府衙地牢,本以为要苦战一番,却没料到,看守牢门的几个人喝得烂醉如泥,东倒西歪的。

谢临摇摇头,真是群拿着朝廷俸禄,干事却不尽心的废物。

地牢不大,关押的人不多,不一会,谢临便根据白日里那些百姓描述的样子,找到了那位沦为阶下囚的元大人。

第237章 你不妨信我一回,我必救你

大牢中,谢临看着那背对着牢门,穿着囚服的男子,只见他盘腿坐着,囚服不算干净,沾满了脏污。

看得出来,这位元大人,这一个月来,受了不少罪。

像是听见了不同于寻常衙役的脚步声,元琛开口,嗓音沙哑,像沉淀了数十年的沧桑,“怎么,等不及明日行刑了?”

迟迟等不到对方回答,元琛冷笑一声,不知是在笑自己,还是在笑对方,才缓缓起身,转过身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