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昨夜停红烛(71)

作者:清欢慢 阅读记录

“孟伯伯,不要打哑谜,快说说,究竟是谁?”阿霁被他勾起了好奇心,迫不及待地问道。

“这人叫王炯,是渤海郡主的幼弟,崔家安徐的亲舅父。”孟攸意味深长道。

阿霁神色一僵,心底警钟大作。

王嬍远嫁到庆阳崔氏后,便与母族再无瓜葛,和离后改适崔易,更是一度与王家为敌。当年她的叔伯父母、兄弟姊妹也未见有何动作,如今她已故去,幼弟跑来作甚?

孟攸看出了她的心思,压低声音道:“老臣心里有数,殿下放心。”

“道路畅通无阻,可你们怎么这么慢?”说曹操曹操到。

只听得一声轻笑,就见后边掠出一匹黑骏,马上坐着个锦帽貂裘、意气风发的少年,正是崔迟。

“你又不是鸿胪寺的,跑出来凑什么热闹?”阿霁横了他一眼。

崔迟勾起唇角,笑盈盈道:“认亲呀,听说带队的那人是我小舅舅。”

不知道是不是耳朵出毛病了,阿霁总觉得‘小舅舅’那三个字有些阴阳怪气,配合他那表情,实在有些欠揍。

“你们大将军府消息这么灵通?”阿霁调侃道:“可别净顾着歪门邪道忘了主业。”

崔迟不置可否,转向孟攸拱手道:“孟伯伯,那我先行一步了,万一能借着这重身份说服王家归附朝廷,那可是大功一件,将来少不得要去鸿胪寺谋个差事,到时候还得仰仗孟伯伯多多照应。”

孟攸哭笑不得,“若是安徐肯来,老夫愿退位让贤。”

“孟伯伯客气了,那倒不必。”他又瞟了眼阿霁,意味深长道:“我有私心,若能借机认个小舅舅也就知足了,省得有人天天在耳边叨叨,好像就她有。”

“崔迟,你脑壳坏掉了吧……”阿霁总算明白,他就是在没事找事,可还没等到她发作,他已沐浴着朝阳跑马而去。

**

有鸿胪寺官员典掌礼仪,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与王嬍颇为相似,王炯身上也透着一股文人特有的矜持和疏离,言谈之间不卑不亢,颇有见地。

此次他们除了朝贡,还专程为阿霁带了礼物,恭贺她开府之喜。

那是一座方丈巨镜③,两边铸铜为桂,金花银叶,枝蔓间镶珠嵌玉,流光溢彩。镜台底座錾着鸳鸯、鸿雁、仙鹤、鹦鹉等,又杂以合抱忍冬、重瓣莲花及各种吉祥纹样。

镜面澄澈如江心,映着殿外万丈斜阳。

阿霁周身笼罩在宝光中,锦袍煜煜,犹如涅槃的凤凰。

她出神地望着镜台两边錾刻的字:

霁色澄千里,潮声带两洲。④

张永激动地语无伦次,颤手指着道:“真是举世无双……世所罕见,这是给咱们公主的,瞧瞧,公主的芳名,这王家可真是有心。”

“去岁公主及笄时,扬州的贺礼就非同凡响,没想到这回更是大手笔。”郑女史兴致勃勃道:“扬州铜镜名闻天下,历来为皇室贡品。但这面镜子技艺之复杂、做工之精细、用料之上乘,可谓空前绝后。近百年来扬州刺史府仅献过三回方丈镜。最早为开国之初,恭贺孝武皇后崔娘子华诞所铸。之后则是为文德皇后庆贺新婚而铸,她是王氏女,故而也算添妆。”

她望向阿霁道:“本朝几十位公主,殿下可是唯一获此殊荣之人。”

“就凭这个,将来咱们公主在史册中,也能和两位皇后齐名呢!”张永一脸谄媚地笑着。

“可我姑母没有。”阿霁喃喃道。

“陛下富有四海,志不在此。”张永道。

程女史却是若有所思,面上微微一凛。

**

是夜,阿霁陪着女皇和谢珺守岁,说起日间之事,眉间不觉泛起隐忧,“小舅舅曾送过我一方歙砚,上面就刻着这两句词。你们说,这究竟是不是巧合?”

“若是巧合,那你便无需担心。若不是巧合,那你更无须担心。”女皇伸了个懒腰,欠身而起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你将这八个字琢磨透了,就不会再忧心如焚患得患失。三郎,你怎么一晚上不吭声?”

她见谢珺歪在那里沉默不语,便走过去推了他一把,“你的道理那么多,也跟阿霁讲讲……”

谢珺却似未闻,被她这么一推,竟无力地歪倒在榻上。

阿霁脸色煞白,手脚并用爬了过去,哆嗦着手去扶。

女皇也慌了神,强自镇定下来,朝阿霁使了个眼色,示意她莫要出声。

阿霁抬手紧紧捂住了嘴,忙不迭地点头。

两人合力将他翻了个身,就见他眉头紧蹙,面如金纸,气若游丝,像是陷入梦魇一般。

女皇深吸了口气,哑声道:“传程循和婴娘进宫。”

“宫门落钥了……”阿霁的眼泪噼里啪啦砸落下来,只恨自己为何没有学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