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又在偏宠小娇O啦(48)

作者:月坠明夏 阅读记录

开学将近,林霁云便得收拾收拾去太学住宿了。

其实家离太学近的学生不必在太学住宿,是二舅走前让二哥帮忙办小表弟住宿这件事,他在这事上异常坚持,想是怕给他们添麻烦,二哥推辞不过只好应了,然后顺便也让林霁云进去给表弟作伴。

林霁云是无所谓在哪里住的,反正家这么近,每周还有假期,想回家方便的很,唯一麻烦的是发.情期来了怎么办,他怎么通知君颉。

最后想了想还是把咕咕给带上。

*

第二天便是入学的日子,林霁流送林霁云和小表弟张慧安到太学读书。

太学是皇家所办,可能是照顾皇室中人,学生宿舍都是独自院落,隐私倒还好,只是宿舍分布是按照班级分的,林霁云和小表弟的宿舍距离有点远。

太学不许外人久留,林霁流将林霁云和张慧安的宿舍打点妥当,塞了些银钱,嘱咐了几句便离开了。

只剩下了林霁云和小表弟换了太学统一的衣衫,各自去了自己的教室。

天字班的学生人数少,林霁云进去的时候大家正各自攀谈,林霁云便自己找了个空闲座位坐下了。

旁边的人正在埋头苦读什么东西,林霁云本没在意,然而余光一扫却顿住了。

——竟然是万象书肆连载的期刊。

没想到在太学里还能遇到读者。

林霁云顿时感觉对方有点亲切了,可能因为自己多看了两眼,那人抬头笑了一下,问道:“你要看吗?我这还有第一期。”

是个浓眉大眼的少年,头上带着宝蓝色抹额,笑起来很是阳光。

林霁云连忙摇摇头。这书他自己写的,已经快滚瓜烂熟了。

抹额少年又低头勤奋看期刊了。

过了一会,马上上课,见博士远远的快到了,林霁云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摇了摇他胳膊,“别看了,博士来了。”

抹额少年一惊,连忙将书塞到底下,危襟正坐,顺便朝林霁云释放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第一堂课是算学。

虽然太学入学考试仅有三科,考经义和论策,但是太学初始是为皇室服务,设置了不少其他科作为拓展,例如算学、骑射、书法、礼乐等,现在依旧保留了下来。

天字丙班初入太学的第一课便是算学。

博士姓李,进来后做了简单自我介绍,随后就问大家觉得自己自己算学水平怎么样。

大部分学子对算盘计数并不陌生,乘法口诀也滚瓜烂熟,况且考进太学天字班的,没人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一进来就说自己不行,因此很多人都回答良好、优秀。

毕竟算学又不是年末必须考核科目,就算开设课程也只是因为传统保留了下来,并不重要。

但没想到这位博士听到说优秀,上来就给了下马威。

他出了一道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

这是勾股定理,无论现在这个世界还是ABO世界都有,只是在ABO世界这算是基础教育中的内容,而现在这个世界则需要学生看过《九章算术》、并且记住勾股数,算是中等偏上难度的内容。

李博士按照名册一个一个地点人回答,大部分考入太学的学子此前一心学习四书五经,除了科举走明算科的,谁会专门研习《九章算术》?

博士点了七八个人都没答上来。

李博士:“这就是你们说的优秀?虽然这门课并不重要,但老夫也决然不许有任何人抱着轻视它的心态来上课。”

李博士又点了几个人的名字,到隔壁桌的抹额少年,对方站起来,回答道:“四尺加二十分尺之十一。”

李博士颇为惊讶,看了眼他的名字,“孙常威,你是工部尚书孙启彻的儿子?”工部主管水利,农田等,通常从科举中的明算科进士提拔。

孙常威点头称是。

这回李博士终于换了笑容,不住点头,“不错不错,虎父无犬子,孙尚书后继有人。”于是点头让他坐下。

下一个就是林霁云,这次李博士换了一个类似的题目,是《九章算术》中的引葭赴岸。

勾股定理对林霁云来说倒不难,毕竟是初中数学课程,他当时刚穿进ABO世界,什么都不懂,只能从基础常识教育开始,只是林霁云不能做到像孙常威那样在心里默算,于是找了张纸演算,半天没说话。

李博士还以为他不会,也不是人人父亲都是工部尚书,便道:“不会便坐下吧。”

然而话音刚落,林霁云就念出了正确答案。

这倒让李博士大吃一惊,旁边的孙常威也扭了头看他。

李博士疑惑道:“你家里是做什么的?”

林霁云说了大哥和二哥的名讳,一个是广威将军,一个是明经科状元郎,没一个和工部沾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