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剑行(240)

作者:澜野 阅读记录

耶律楚才只吩咐陪同李长安上山,助她夺泉眼,可没说还要替她护法。于是薛东仙毫不留情的撇清关系道:“既已下山,那便再与

我无关,告辞。”

薛东仙格外干脆爽利,说走当真就走了。

李长安起身追上,“诶,别走啊,这才刚得了泉眼,我还没好利索呢,万一半道又碰上个耍刀耍枪的,你回去怎交代?”

许是头一回与市井无赖打交道,没察觉其中端倪的蒙眼女剑客停下了脚步,转身看着李长安,问道:“你要如何?”

奸计得逞,李长安笑的一脸灿烂,继而循循善诱道:“你们这些做属下的怎不知为主子分忧解难?你一走了之就不怕我溜之大吉?”

经李长安好心点拨,薛东仙也明白了过来,嘴角微翘,似笑非笑道:“如此说来,我还得跟着你去橘子洲,亲眼看着你杀了慕容兰亭才好回去交差?”

李长安负手而立,一本正经的点头道:“正是如此。”

谁料,薛东仙竟未有迟疑,道:“好。”

李长安原本还准备了一肚子的说辞,当下胎死腹中。

愣神间,薛东仙已径自返身从李长安面前走过。李长安兀自一笑,紧随其后,心中暗道,这女子,甚是有趣。

其实李长安的心思很简单,此番偷了泉眼,北契王帐已回过味来,想必接下来便是大批的杀手刺客接踵而来,甚至不会给她喘息的时机。薛东仙毕竟是武评十人中其一,只可惜方才在雾峰山上没机会见识,但有个这样的高手护在身边,总好过孤军奋战。耶律楚才不是舔着脸要帮她嘛,那何不干脆点儿,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

至于途中薛东仙的身份暴露了,是否会牵扯出耶律楚才,打乱她的计划,那李长安可懒得操心。

亏本的买卖,李长安可从来不做。

正当李长安师徒二人兵分两路朝着橘子洲去时,有一位满头灰白的负笈老者立在龙石州帝都逐鹿城的城墙脚下,浑身风尘仆仆,手中拄着一根不知从哪儿捡来的树枝做拐。老者弯腰拍了拍长衫下摆上的尘土,理了理衣襟,随后缓缓走入了城门。

马车从身后驶来,停在老者跟前,车上下来一位双鬓斑白的男子,身着锦服气态威严,行至老者跟前,恭敬作揖道:“学生萧荀拜见先生。”

北院大王萧荀,可谓是北契士林执牛耳者,昔年旧西蜀三大士族门阀之一,曾有过祖辈三代同朝为官的显赫殊荣。当年王朝先帝屠阀时,重其才华,有意招贤,可萧荀之父书生傲骨,不肯对仇敌俯首称臣,于是举家奔逃随大流过冲河。途中遭王朝死士追杀,其父为保香火延续,自刎于冲河之畔。萧荀入仕后,锋芒显露,常伴君侧,北契朝纲得以重整归新,此人功不可没。说是最得圣心之人,亦不为过。

但便是这样一位北契重臣,竟对老者甘愿拜服,自称学生。

老首辅薛弼曾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道天下谁人不识君。

此君所指,便是江神子。

其人真名似早已被世人所淡忘,但其所为却至今令世人久难忘怀。当年春秋战乱,八国各自为

阵,有一书生仅凭一己之力撼动春秋,战火硝烟之下生灵涂炭不可避免。正当九州大地哀鸿遍野之际,有位道士下山而来,白衣道袍仙姿浑然,手持拂尘踏足六国皇城,御前口若悬河纵横千古,遂六国帝君拜其为师,腰悬六国帝师印。

可无论这位传奇道士如何道法高深,仍抵不过世间人心叵测,终是败给了擅弄人心的年轻书生。

江神子微微颔首,萧荀转身走回车前,掀开车帘道:“二十三筝已为先生备妥,先生可要稍作歇息再入宫?”

江神子轻轻摇头,沉声道:“走吧。”

老者未上马车,而是继续拄着树枝拐杖,步伐平稳往皇城而去。于是街上百姓便瞧见奇异的一幕,一位衣衫蒙尘的老儒生走在前头,后头跟着一个面目威严的中年男子,举止恭敬有加始终与老者保持着三步之遥,再后头还跟着一辆装饰华贵的马车,车夫也不驾车,牵着马离前二者十步之外。

史册上有记载,笔吏称这一日为“帝师进殿,踏歌入圣”。

北院大王送江神子至宫殿前,北契皇帝亲自出殿相迎,老者拄拐微微躬身,面容沧桑且平静。随后二人入殿中,萧荀候于殿外。直至入夜,宫人掌灯,皇帝连道三声好,遂传百官入宫觐见。

戌时,御前百官站列,目光齐齐望向殿中长衫老者。

萧荀从殿外而来,双手托着一把二十三筝,不急不缓行至老者跟前。老者抛杖转身,一甩下摆盘腿坐定,萧荀屈膝躬身将二十三筝轻放于老者双膝之上,退至一旁,目光如炬。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