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剑行(720)

作者:澜野 阅读记录

十里御道,纵横南北,一眼望不尽。

北人身形却长了一副南人面相的萧权,平声道:“文官靠笔换荣华,武将拿命搏富贵,理当如此。”

坐了十几年公堂,舍了一身戾气,骨子里仍是意气豪迈的赵长庚裂嘴一笑,道:“你这小子说话总是不敞亮,放个屁不响还臭呢,你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但听着也不让人讨厌。难怪咱们那位首辅达人对你都比旁人亲近几分,诶,你别说,本官知道这叫什么,这叫明哲保身。”

在卢家斗酒先生嘴里,其为官之道拍马也不及的中年男子淡然一笑,道:“如今谁人不是明哲保身,除了那位首辅大人。”

花甲年岁的赵长庚脸上风霜胜过雨雪,长叹一声道:“削藩杀吏,肃正朝纲,官是好官,但历朝历代哪个好官有好下场?诶,我说你们这些薛府门徒是不是都魔障了,新兵蛋子都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们怎就一个个削尖了脑袋去给陛下磨刀?难不成读书人的脑袋磨出来的刀刃更锋利些?”

萧权轻声笑道:“我可算不得老首辅门生,当年只是受他老人家提点一二罢了。”

雪中夹雨,落地便化,路比往常更加湿滑,腿上负过伤的赵长庚走的有些吃力,不由得放缓了脚步,嗓音平缓道:“最近朝堂上的风言风语我也听说了,陛下已在暗中挑选储相人选,卢家斗酒小子,都察院张怀慎,还有一个就是你。”

萧权摇头失笑:“既是风言风语,便是空穴来风,当不得真。”

赵长庚翻了个白眼,没好气道:“老子看着你长起来的,你小子屁股蛋儿上有几根毛我都知道,甭跟老子打马虎眼儿。太学宫国子监这些年是出了不少才高八斗的年轻人,但也没高过那个姓宋的小子,季叔桓那老书袋子都夸他是凤雏之才,可有什么用?放到朝堂上来,还不是新兵蛋子一个?对了,还有林杭舟那干闺女,叫什么来着……“

嘴角始终噙着浅淡笑意的中年

男子插了句嘴:“程青衣。”

赵长庚从大氅里伸出手,竖起拇指:“老子就读了几年书,那闺女写的文章,老子都看得懂,卢八象号称诗词歌赋直追太白,看了都赞不绝口,不输女状元林白鱼一点没错。而且那闺女刚入翰林院就得了陛下召见,可那又如何?首辅是何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赵长庚抬手拍了拍萧权的肩头,目光深沉,“这肩上,扛的可不是大纛,是黎民百姓啊。”

萧权顺势搀住了他的胳膊,默然无语。

上了年岁的赵长庚许是觉着自己有些矫情,吸了吸鼻子,又道:“当年劝你弃笔从戎,是看在你年纪小,怕走错了道儿。如今我也不多说什么,这官场门道你也比我门儿清,以后若有机会,莫忘了回北雍来看看我这个老头儿。”

沉默良久,萧权终于开口道:“陈玄策接任兵部尚可两说,又有一个玄甲兵圣的白起力压一头,如今去了青州依照眼下的局势,结果定有变数。虽说白起不重名利,但陛下将此人视作国之刃,兵部或许会成为此人的垫脚石。”

赵长庚眯眼望来,“你的意思是?”

萧权道:“不如举荐鲁府,鲁大临。”

赵长庚哈哈笑道:“鲁镇西的孙子跟他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悍勇有余,智谋不足,若不赴边关这辈子撑死也就一个小小侍郎,想执掌兵部,还得多修几辈子道行。”

萧权闻言,欲言又止。

赵长庚敛了敛笑意,轻声道:“同为北雍出身的林大人都表态了,我这个比他先入官场的老兵油子总不能继续装傻卖糊涂吧。”

淋湿一只袖管的中年男子没再言语,不知是手冷,还是心凉。

赵长庚举目眺望见那座雄伟金銮殿,喟叹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呐……”

朝会如期举行,百官见得半月有余未上早朝的女帝陛下,齐齐跪拜,心中安定不少。但令人诧异的是,陛下身侧立着的不是从太学宫学成归来的姜松柏,而是三公主姜岁寒。

百官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这位常年不出深宫的殿下好似不同传言那般孱弱不堪,一身皇蟒朝服衬的年轻女子隐约有了几分女帝当年的威严。

宴上女帝并未开口,殿下靠前的官员都能瞧见陛下苍白如雪的脸色,却无人敢开口提及陛下龙体如何。一旁的三公主殿下俨然成了主持大局的人,有条不紊的论功行赏,只是百官已然无心欢喜,大都心不在焉。

赏赐照旧,只是今年并无一条过江鲫鱼跃龙门。

但有资格参加朝会的官员心里都清楚,那条深宫里的小泥鳅,“松柏无双岁寒平平”里的岁寒。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