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应识我+番外(15)

作者:半色水浅葱 阅读记录

她一面说,一面忍不住回头,赵家娘子的店铺须臾间门庭若市,都是为新鲜出炉的见风消而来,七娘好不容易跟夫人求得出府散心的机会,不为吃的,竟闷头闷脑地直奔凶肆,一个做死人生意的地方。

李怀疏眼中波澜微兴,重生的时日太短,触景生情,她仍不免陷于过往的身份中,但这些为国为民的忧虑在李识意的皮囊之下已无任何意义,夺权贪污之内忧与她无关,乌伤边衅之外患跟她何干。

那个身穿玄衣落落而立之人……恐怕也难与她再生瓜葛。

这么想来,倒是平白偷得几分清闲,上辈子活似个劳碌命的李怀疏轻轻笑了一声。

玉芽见她久违地露出笑容,眼眶不由泛起几分酸涩,心想七娘过了这关死劫,兴许因祸得福,许多事忘了就忘了罢。

“咳,阿姐说的。”天青色纸伞遮了半张面容,也遮住了薄粉的耳廓,她不咸不淡答道。

不会说谎,也懒得编,索性就一个谎言说到底了,自孔曼云问诊后她连平日的言谈神色都不再费心伪装,毕竟再如何古怪均可解释为“性情大变”,重生魂穿堪称怪谈,寻常人闻所未闻,联想亦无根基。

玉芽默然,尔后咕哝道:“原以为府君寡言,对七娘却是例外。”

忽觉失言,忙闭上嘴,又小心地瞧了瞧李识意的脸色,只见她不忧不恼,反而牵唇一笑:“我自小无父无母,是阿姐拿我当亲妹妹相待,故而李氏亲族虽多,我也就认她这么个姐姐。”

复述得八九不离十,是李识意曾经之言。

她这么说,也这么做了。

我又哪里值得她这么做。

魂魄离身,究竟是为什么?要如何才能为她寻魂归体?

长安多种柳,也种榆杨,合抱之木繁枝高拂,逢丰沛雨季却逊于动人春色。

李怀疏坐着轮椅穿过浓荫,苍白指尖搭在扶手上,乱花迷人眼,她的心中也满是迷惑。

浮屠宝塔敬供佛舍利,放生池边放归生灵以积德。

连日落雨,终于放晴,游客乘兴而至,香客携眷请愿,春絮如雪、云翻白浪的景色因着桥头攒动的身影平添生气。

一主一仆下了桥,自巷道深入,七弯八绕,才算寻得所谓的半间凶肆。

这家店铺名副其实,横向被两旁的邻居挤得只剩半爿大小,竖向又陷进砖墙之中不肯往前再探半寸,破旧得难辨底色的酒旗上潦草写个“凶”字,连着斑驳木棍被随意支在墙角。

墙角处吊着的粗陶炉正煎着水,咕嘟涨沸,飘来的味道闻着有些奇怪,似馋人的肉香,又好似掺杂了几味苦药,地上随意放了只碗,里头剩下一半浑浊酒液。

杌子上坐着的人身形修长,为迁就地灶不得不弓腰塌肩,其肩背较寻常女子略宽,却不似男子般硬朗,乌黑浓密的长发随意用木簪斜插在脑后,握着蒲扇,三下轻三下重地往火中送风。

留给庭院中人的仅一片雌雄莫辨又赏心悦目的背影。

“做生意么?”

玉芽已暂时被支走,李怀疏驱使轮椅靠近过去,开门见山问道。

“不做。”回得干脆利落,蒲扇未停。

这显然是个女人的声音,天生自带几分哑,但哑得别有几分醇厚的韵味,也不难听,像是塞外未经雕琢之玉,表面尽是风沙磨砺的伤痕,却质地温润。

李怀疏:“为何?”

轮椅比杌子高,她重生以来难得有俯视他人的时候——疑因对方体貌实在颀长,俯视也未尽然。离得近了,这才见到对方耳后有颗细小红痣,被散落的几丛碎发掩映其间。

“不做亏本生意。”在心中数够了数,谢浮名放下蒲扇,侧脸望向轮椅上的“人”。

她模样普通,人群中一眼即忘,有负坊间流传的奇人盛名,也对不起那片映入李怀疏眼帘的背影。

唯独一双眼睛生得惊似佛陀观音,眼神落定在李怀疏身上,撩起眼皮时也泽被了几分慈悲,谢浮名缓缓道——

“你并无躯体,魂魄漂泊无可依从,又拿甚偿我?”

说罢,谢浮名扼住衣袖,端起地上半碗酒往炉火泼去,不论火是燃或灭,她未施舍一眼,拿着碗与蒲扇起身欲走,这古怪的水便似是煎好了。

近前天光几乎被站直了身的女人遮去大半,身高确乎八尺有余。

李怀疏惯来过目不忘,前世为官期间辗转京中与地州各衙署,卷宗文书但凡阅览即心中有数。吏部掌天下官员之铨选考课,虽有科举取材,也怕错过商山四皓之流,故而常有吏员到民间寻访能人异士并分类辑录成册。

半间凶肆与谢浮名在其中略有几笔记载,可通阴阳对上了,身高也对上了,却不知后半截是真是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