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悬黎+番外(221)

作者:玉珂君 阅读记录

朝廷这些年,定国□□休养生息,除了几场天灾,恒晟朝实算得上富庶。朝廷应当不缺银钱的,虽边境有战事,亦不该祸及到整个万里江山的。

我叹息着,富贵人家自是丰裕,贫苦百姓仍是穷。

“丫头,怎地年纪轻轻一直在叹气?可是有何难事?”江叔问着正在翻晒草药的我。

我把心里的疑惑亦说了,道大朝应不缺银钱,这些年眼见各地都富庶起来了,富户富商比比皆是,只是山野百姓犹清贫,捐银仍是多户都凑不齐,……如何能替朝廷从富户处缴些银钱呢?

“这倒是,景泰帝乃罕见明君,昔年我听她……听她说过,若要天下富,需藏富于民。这些年,陛下令行禁止,兼爱苍生,实乃圣君之举。而今若要从民间拿出些财富来抵御外敌,确需一个好的法子,让富裕家心甘情愿地掏出银钱来。”江叔叹道。

我实在小看了江叔,他不似山野之民的愚昧,往日常听阿元说她爹爹教诲她如何如何的,彼时倒是以为只是多读了几本圣贤之书。这般与我分析后,我想,我平静的山间生活又该结束了吧。

到底,总是不能放心大朝战事缺银。

到底,总是不由自主,想要给心中的人一个安稳。哪怕……她对此一无所知。

·

我褪下了自己的裙裳,又穿上了阿元替我缝制的男装。将散下的发重新梳理起来,戴上了阿元替我挑选的那枚青玉冠。只做了不到十个月的“女子”,而今,我又需玉带锦衣,走上商道了。

去到广阳县衙,我与县令商议,让他将县里的粗盐买卖交与我,县令很为难道:“应姑娘,哦,不,应公子,这盐引买卖乃是朝廷管控,小县虽有监管之责,却不能发卖给私人行商,这,恕下官不能同意您的要求。”

呵呵,这县令倒也不糊涂。我取了长星赠予的玉佩给他一观,县令当即叩拜高呼万岁。

“万岁?”我深感疑惑,公主的玉佩怎能喊万岁呢,于理不合吧?

县令却告诉我,这枚龙纹玉佩乃是天子之物。

原来如此,她,竟也不算心硬之人。

我顺风顺水取得了县衙最大限地的支持,引着江大郎,旺发几个顺利行商,江叔亦跟随着帮忙管着出入的账目。

着人采买下粗盐,只一个要求——多多益善。

简单的一套蒸馏和过滤的器具,三道过滤后上锅蒸馏,几日就产出了白花花的精盐。投放到小县后,富户争相购买。比及掺杂着土的岩盐,比及粗颗粒的海盐井盐,滤过蒸馏的精盐,又是恒晟仅有一份。

如此,我并不局限在小县了,在广阳县里选了三位精明踏实的掌柜,分三个大郡去跑商售盐。精盐虽价格十倍于粗盐,江大郎几个看管的工坊却也日夜不停工,仍是供不应求。

朝来暮去,又近年关。

朝廷与北狄的战事持续了一年,各有胜败。严冬初临,山间白蒙蒙一片,雾霜披薄。我有几月未在江家村呆了。

那几月,江叔留在广阳县中看顾本营,我领着一队人,自携了几车精盐往玥阳郡走商,未至玥阳郡,精盐售出一空,我便赶回了广阳县。

今年却是我在恒晟的第九年了,除夕春节是我在此的第十个年头。

又一次没有阿元的除夕,过得却不是往常的凑合。村中,村长家,六婶,二姑以及江叔,办了一个合年。几家凑在一起过大年,年饭仍是丑时初吃的抢年,在江叔的院中烧起了几个火堆照亮,大锅的饭食,喜丸,元宝蛋,鱼……应有尽有。

敬过长辈后,江大郎几个举杯向我敬贺,恭维着欢哥儿有头脑,会行商,做出的精盐也是顶好的。只半年余,我们便赚得数十万两的银,他们亦分得不少。

我本歇了行商的心思欲在江家村静静过活,奈何总是放不下。只对他们笑着说,都是运气。

热闹之中,我深感孤独。

年饭后,天还未亮,我独自携了两只孔明灯到了村中的晒谷场。未有过多的心思想表达,傻气十足地提笔写了一只“喜乐平安”,另一只久久下不了笔,画上了一个心,点亮后,便一左一右齐齐放飞夜空。

漆黑的夜空里腾升的两只灯,仿若天神的眼睛,默默注视着行走人间的孤独旅客。

犹记得当年第一次和阿元放灯时的场景——

“尽欢,咱俩的名字画在这个心里面是作何?”

“嘿,此意‘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

“不害臊!”

记得阿元抿唇害羞时的模样,微光映照着她的容颜,我曾痴迷着瞅着她,久久未语。转头望向夜空时,静静许了心愿:

“文元,我喜欢你!但愿,有一天你也喜欢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