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堂既高gl(279)

作者:墨钧 阅读记录

此人说话老成,满是伤感,其他人便面面相窥,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反倒是齐霁真笑道:“也是生活所迫,谁不想六亲俱全,儿孙绕梁呢?还是上楼去吧。”

那人顿时不再说话,只是看着齐霁真,忽然又道:“父母在,不远游,无君无父,类同禽兽。”

齐霁真回望过去,坦坦然的回道:“孙庶常读书不好,怕是忘了后半句。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其他人见状,急忙打趣了几句,开了个不尴不尬的玩笑话,相熟的人立刻上前引路,这才将这段插曲带过。

这一出酒席一直喝到了夜晚,几乎到了快宵禁时分才停息。齐霁真喝了五六分醉意,在座都是进士,当然饱读诗书,凑在一处,除了谈谈工作,就是做诗文了。上司是说不得的,顶头的上司就是皇帝,而天天见着的又都是重臣,有谁敢说。最多发发牢骚,说自己手腕都抄得痛了之类的话来。

所幸虽然有了不愉快的小插曲,但也算得上是宾主尽欢。在座都是文人,要折服他们,自然也是要靠文章。齐霁真文采斐然,又不卑不亢,就算是捧,也会捧得不着痕迹,极讨人欢喜,让众人大呼恨没有早日相聚。

到了出酒楼的时候,陆渐泓一直看着齐霁真,怕她醉倒。齐霁真朝他一笑,谢了他的好意,说道:“我没事。”

“不若我送你回家吧。”陆渐泓不放心,问道。

两人到了楼下,见楼下停了一辆黑色无标的马车,看上去十分低调,但拉车的马高大雄壮,一看就是极好的良马。进士们都是文人,不太认得,只是见那马儿温顺,浑身漆黑,静静站在那里就仿佛带着威严那般,也下意识地绕开了些。而一直等着的马车夫看到一行人后,急忙站起身来,朝齐霁真走来,躬身道:“小姐,我来接您了。”

齐霁真见状一笑,扭头对陆渐泓说道:“我家人来接我了。”

齐霁真到底有几分醉意,走路都仿佛漂浮在云端,她踩上马车夫特意垫上的脚垫,跳上马车,几乎是跌了进去。这时,从内里探出一双白皙纤细的手腕,黑夜里,酒楼上挂着的灯火微弱,那双手白得就如同玉一样,也仿佛如玉一样脆弱,一折就要断了似的,却出乎意料的有力,牢牢地接住了齐霁真。

陆渐泓急忙收回了视线,默念几声非礼勿视,匆匆地转过了头,也就错过了那一晃而过的面容。而过风声轻动,待到陆渐泓再转过头的时候,马车已经驶远了。

“怎么喝这么多?”马车里,萧鸾抱住齐霁真,让她的头贴在自己的胸口。

“没有多少,只是……”齐霁真嗅着萧鸾身上的味道,浅浅的轻笑,“只是,我醉了。”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是齐霁真也要靠自己加入官场中,等到萧鸾大婚后,就要快进了,(づ ̄ 3 ̄)づ,谢谢大家的追文

明代的时候,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工商业极其发达,娱乐产业也是如此,导致大量的农民进城打工,以下是资料:

“农民进城的情况最早发生在江苏、 浙江和江西等地 , 后来波及到全国许多地区。 有的人十几岁就外出, “ 虽老不休” , “ 有数年不归者” , “ 其父子兄弟夫妇, 有自少至白首不相面者” , “ 有弃 妻子老死不归者” , “ 有别妻子 , 不顾父母之养”者。 这些人外出以后 , 虽然有的还捎钱回家, 为本族捐钱修 祠堂、 办义学、 买族田和义田等等, 但总的来说, 宗族家乡观念是日益淡薄了, 族长们也很难对千里之外的 外出者像过去那样实行统治了。 农民进城 , 是“ 城市化” 的开始 , 是城市文化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 。”

出自《明朝的城市文化》,时不时似曾相识?

为什么要特意写这些,是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极大发展,才能让女性的权力从家中解放到社会啊……所以设定的社会文化更类似明末……叨叨说了好多,嘿嘿

=========

第二十六章 喜事

钦天监选定吉日良辰, 使臣祭告诸神, 朝臣写表庆贺, 册立就要开始了。虽然头一天里经过了排练, 但真正到了这一日,参与者还是战战兢兢, 不敢有丝毫错乱。百官身着朝服立于午门外,幸好此时是春天, 否则的话, 仪态有失, 被言官弹劾,恐是乌纱帽不保。

宫内礼乐喧哗, 太子在奉天殿被册立, 而后仪仗鼓吹出奉天门,百官迎送,抬入东宫。此后还有拜祭祖庙, 能让京中百姓都一睹天颜的机会,可说是十分的热闹了。

第二日上朝的时候, 萧炜便在朝堂上亲点了几名大臣作为太子三师三少, 只是这一点, 不止萧凤鸣脸色大变,就连文臣一派都是变了几番脸色。这三师三少乃是负责掌奉皇太子以观三公的道德而教谕等事,为东宫辅臣之首,却不是太子的嫡系。萧凤鸣心中急转,又恐怕是此前的要挟之举惹怒了萧炜, 所以让萧炜特意如此安排。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