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月光君后失宠了(36)

作者:太紫重玄 阅读记录

“大局?”季恪嗤笑,“朕这一生还不够以大局为重吗?包括眼下,朕依旧顾着大局。但对宣儿,朕今后要随心而行。”

姜守有些慌,虽说姜宣的师门足够隐秘,但万一……

“陛下!那且……不说朝局,单说宣儿,陛下既然、既然包容宣儿,为何又要……”

“你的意思,宣儿不爱朕?不想见朕?”

姜守垂头不语。

季恪却不太在意,仿佛已经将这个事实想过无数遍了。

“即便如此,朕也要听他亲口说。总之事情不能断在这里,朕自打为宣儿挡箭的那一刻起,心里便有个强烈的念头:朕和宣儿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你是他哥哥,你尽可以把这些话一字不落地告诉他,朕,希望你告诉他。”

-

不久后,四道旨意明发全国。

其一,叛党论罪行刑,主谋九门卫都统石炆凌迟,其余如白玉弓等共谋者斩立决;

其二,追封生母太妃李氏为皇太后;

其三,大将军姜守平叛有功,封护国公,享公爵双俸;

其四,君后姜宣人品贵重,才德绝伦,得之乃朕大幸,朕秉戒奢用俭、戒淫用勤之祖训,停内宫君秀选擢,独尊君后一人。

第31章

庭院古朴, 姜宣勾着双脚坐在小石凳上,伸平左臂,翻过衣袖亮出手腕, 期待地看着石桌对面的大师兄。

大师兄年纪虽轻, 然自小修炼道术,如今已是一派仙风道骨,而且学识广博什么都会, 医术也就比专攻医毒的大师姐稍逊色一点。

他的手指尖在腕上停落,缓缓轻轻地点,肚子里的小家伙仿佛也能感受到, 偶尔动一动, 咕噜咕噜的。

“大师兄, 我的小宝宝长得怎么样?”姜宣闪着双眼期待地问。

大师兄微笑道:“脉象平和有力,很是健康。”

“那就好!”姜宣十分开心,“现在有六个多月了吧?好快呀,马上就能见到它了!”

“不错,整六个半月, 后头该辛苦了,待骆师妹回来,我俩给你商量个新的安胎药方。”

“可是都这么久了, 大师姐还没回来……”姜宣霎时蔫了, 双手捧住脸担心地念道, “不会真地被王至跟踪到了吧?或者被抓回皇宫?”

大师兄笃定地摇头:“骆师妹武艺高强, 区区大内侍卫奈何不了她。若我没猜错,她至今未归, 恐怕是故意绕路。”

“故意绕路?带王至兜圈子?”姜宣蹙起眉。

说到这个他就生气,停仙门虽然隐居世外, 但季恪那样大张旗鼓生怕漏掉一个人地明发圣旨,他自然很快就听说了,也自然被吓了好大一跳。

紧接着又收到了哥哥的密信,讲了季恪醒来后的种种细节,看得他直咋舌。

那天明明说好了废去后位放他回家的,现在居然变卦!

最讨厌不讲信用的人了!

本来以为回到师门就能彻底无忧无虑,这下可好,他喜忧参半地等啊等,又过了数日,骆雪霜终于回来了。

然后就被以姜宣为首的大伙儿团团围住问东问西。

结果正如大师兄所料,骆雪霜离宫后被王至跟上,一路捉迷藏,耽误了时日。

听她讲完,姜宣确认道:“也就是说,大师姐最后摆脱王至的时候,给他指了错误的方向?”

骆雪霜点点头,又叹了口气:“不过大内侍卫首领也不是吃白饭的,他已经确定了咱们师门就在林江郡城外的山上。”

姜宣一点儿也不在意:“郡城外这么多山,山上这么多门派,且到处都有结界,他想找就尽管来。”

二师兄却道:“找不到不代表不能出其他诡计,毕竟从圣旨上看,狗皇帝对你可是势在必得。”

大伙儿的心提了起来,姜宣紧张兮兮地蹦过去问:“还能出什么诡计?”

“谁知道呢?”二师兄摊手,而后笑着揉姜宣脑袋,吊儿郎当的语气变得笃定,“但也没关系,且拭目以待,反正无论如何,咱们都会帮你,绝不让你再被狗皇帝抢去。”

此一言顿时令姜宣和大家苦恼尽消——

没错,他们停仙门虽逍遥散漫,可弟子们却是实打实的本事在身各有所长,保护小师弟绝对不在话下!

-

另一边,季恪果然“不负众望”,在王至回京复命,禀告了寻找姜宣师门的种种难处,并进言道如此寻找确非良法之后,一夜失眠,“诡计”陡生。

再度派出王至,数日后准备就绪,传姜守入宫觐见。

季恪在御书房给姜守赐座赐茶,十分温和地说:“今日宣卿不为公事,只叙亲情,毕竟如今宣儿不在,弟弟的职责便由朕来担当。卿今年也不小了,操劳国事是一方面,自个儿的私事也得上上心,佳人在侧,无名无分可不行。”

姜守:!

他知道季恪为了寻找姜宣,一定会拿他做文章,却没料到是做这样的文章,更没料到自己的私事已被查了个透彻。

他谨慎地坐在椅子边缘,抬头一看,季恪正以关怀表情对他微笑着。

“朕已命王至去你驻地接人入京了,是叫……谢宁对吧?林江谢家的后人,听说才貌双全,与卿十分相配。”

姜守如坐针毡,微微变了脸色。

季恪连忙笑得更加和善:“卿别误会,朕做这些绝非要挟,只是想着查清楚了,才能更好地帮卿办理此事。”

听到这话,姜守不得不起身跪倒:“陛下言重,臣惶恐无地自容。”

季恪十分不赞同地“诶”了一声:“快平身,坐下,稍安勿躁,且听朕说。”

姜守只得遵旨坐回去。

季恪的神情正式了,说道:“林江谢氏书香门第,于太/祖时入朝为官,忠君体国;太宗时位列台阁,后因犯言直谏,为太宗罢黜,太宗还专门言道‘谢氏后人不可入仕’。哎,太宗当时一怒之下,未能仔细思量,后来亦愧疚了,私下里常常提起谢大人的好,只是君无戏言,卿明白的。”

“朕自小就听宫人提起这事,朕以为人才难得,敢于犯言直谏的忠臣则更加难得。天子虽然授命于天,却亦是凡人,凡人就会犯错。纵观史册,明君方敢于罪已。太/祖太宗皆为明君,朕此言他们定会认可,他们未能完成的事便由朕这个子孙代为完成吧。”

季恪一顿,面露微笑,容色笃定,朗声说道:“大宁兵马大将军姜守接旨。”

姜守一凛,离座跪倒:“微臣在。”

“朕赐大将军姜守与林江谢氏后人谢宁于本年腊月三十完婚,婚礼事宜由礼部以亲王规格筹备;赐谢宁进士出身,名册入吏部应选;复林江谢氏士族户籍,废止‘不可入仕’之制。明发全国,昭告天下。钦此。”

姜守:!!!

宣完旨,季恪恢复了聊天时的亲近温和,亲自扶起姜守,又说:“大将军夫人这些年来奔波在外,一定思念故乡,朕特命婚礼酒宴按林江郡当地的菜品与口味置办,需要的食材人力直接从林江郡调。”

听来皆是好意,姜守却几乎汗如雨下。

明发全国的赐婚圣旨、从停仙门所在的林江郡调用大量人力与食材,声势浩大,他就算想瞒姜宣也瞒不了——即便侥幸瞒了,事后也会被知道,更会让姜宣深深地遗憾悔恨——而一旦事前就知道,又是婚礼又是除夕,以姜宣对亲情的重视……

愿者上钩,季恪此次是阳谋。

况且先不说圣旨无法违抗,这里头还另有一层意思——

其实谢宁那位在太宗朝入阁的祖辈是因为参与夺嫡才被罢黜并牵连了后人的。全族无法科考,书香门第却落得个读书无用的下场,家道就此中落,族人耿耿于怀,甚至有郁郁而终者。

谢宁也是一样,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只能委屈在他军中做个幕府。

其实当年的夺嫡之争亦有许多曲折,孰是孰非很难讲清,然而方才季恪短短言语,竟硬是把这件事化小,甚至直接定性为“犯言直谏”的忠义之举。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