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天策(187)

作者:苏渔川 阅读记录

李嫣笑嘻嘻地点点头,她瞧见了陆鸿,果应了元香的那句话:说不定他们已经在草原上了……原来他果然是来了,这多不容易啊!

虽然她还不知道这中间发生了怎样的曲折,可是她很明白,陆鸿刚才说的“见你没事我就放心了”,分明是在表示,他是为了自己才上草原来的!

——当然了,不管事实上究竟是不是这么回事,也都不影响她主观地这样认为。

她此刻自然是已经高兴坏了,但是并不敢表露出来,只能借着元香这事似是而非地发笑。

元香瞅了瞅四面奔走追杀的大军,还有远未消停的喊杀,似乎也觉得现在提这事儿并不是恰当的时候,再加上冉将军亲口应承和嫣姐的点头作保,更加有了几分信心,便爽快地答应道:“好罢,就是这样说定了。陆将军,先多谢你啦——也谢谢冉将军!”

冉英又是哈哈大笑,奇道:“你怎不谢李校尉?”

香姑娘噘着嘴道:“她有甚么好谢了?她帮了我,我自然也帮着她!”说着拿眼睛飞快地扫了陆鸿一眼。

冉英是个明眼人,年轻时也曾风流过,因此一瞧便知端的,点头笑道:“那也说得是!”

李嫣见大家都望着自己,飞红了脸指摘她说:“你先管好自己的事儿,我用得着你操心吗?”

众人各挂着不同的心思,都笑笑不语,唯有三流子一脑门子雾水,看大家白扯了半天,自己是半点也不明白,终于忍不住叫道:“鸿哥,你们这是在过家家了?说的都是自家才懂的自家话儿?怎么我一句也听不明白!”他瞪着香姑娘,又添了一句,“你这女娃好生奇怪!”

陆鸿笑着说:“你自然是不懂的,回头再和你解释。”其实他自己也是不懂,这个香姑娘实在是真的太奇怪了……

他决定回头好好找李嫣问问!

一场大战从亥时杀到清晨,奚人被杀得溃不成军,五位辱纥主战死三个,五部人马十停去了三四停,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当太阳从濡河谷上升起的时候,整个草原都染上了一层殷红的血色。

龙武卫在第二日便收了兵,将已经前后严重脱节的大军重新归拢一处,缓缓地渡过濡河,退到了北口守捉外二十里地的兵寨,在此休整将养,并与关内紧急通报消息,等待下一步的指令。

叫人疑惑不解的是,这场战役之中始终没有出现契丹大军的踪迹。

据说曾经有一部契丹军赶来增援,并且也有人听见了这部兵马的号角声,但是那是在大战开场之初,随后却并没有人见过这支兵马的身影。

一时间各种猜测甚嚣尘上,甚至有人断言,奚与契丹已经貌合神离,相互之间不可能再协同作战,这将是一举歼灭奚人的最好时机!

但是几天后从营州传来一个消息:奚王牙帐已经于八天前遭遇一部兵马的突然袭击,驻守在牙帐周围的三千兵马毫无防备,以至于被人全歼,金顶牙帐也遭到了抢劫。

就在濡河谷大战的后一天,契丹大军终于从濡河谷东口赶到奚王牙帐救援,却连木桩子也没追回一根,整个奚王牙帐已经被人连根拔起,一根绳、一块砖都被搬神秘的大周军搬了个干净,牙帐所在的深山老林也被大军烧成了一片白地。

室韦派出来援助的三万兵马吃了这样大的蹩,又无任何战功可言,哪里还隐忍得住,当即违了契丹王萧超的命令,孤军杀入营州境内,想要挽回一些颜面和损失,却被南苏州城出击的花源军打了埋伏,大败亏输之下无心再战,数千残兵败将径从小道逃回了室韦。

三胡联军已经从彻底上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并且就在这一日真正分崩离析。

只不过除了陆鸿他们还没有人知道,那支明目张胆地打劫了奚王牙帐的,到底是哪里冒出来的军队……

第一百六十八章 赤城寨

赤城寨,又叫潞水寨,顾其名而思其理,就建立在潞水之滨,与北口外二十里的濡河大寨东西相望。

潞水因河底多沙,沙色洁白,因此又叫白河。加上她的性情十分彪悍,水势流向常常南北迁徙,反复无常,又被当地人称为“自在河”。

潞水与东面的濡河同属一个水系,她的大势走向是从北向南,源出饶乐草原深处、北魏御夷镇故址,从苍茫草原上一路南下,穿过连绵起伏的燕山山脉,经长城脚下流入檀州境内,在檀州城南与北口进入的濡河交汇。

陆鸿没有跟随大军前往濡河大寨休整,而是带着手下剩余的三千多边军,沿着燕山山脉的走向径直往西,向他牵挂不已的广边寨而去。

在他离开大军的第三天,关于那场大战中一些令人费解的问题,也渐渐有了答案。

这些叫人咋舌消息,就随着南下的新风飘过了北口,飘进翘首眺望的关内。

首先是关于那支“消失”的契丹援军,已经被证实为契丹八部中的黎部大军。

有人在濡河谷战场以北近二十里处发现了疑似黎部大军的尸体,无一例外地浑身赤裸,被人抛弃荒野,而且统统被割去了右耳。

不过虽然找到了这些光屁股的尸体,但是黎部的夷离堇,那个被胡人称为“战神”契丹猛将,却仍旧行踪成谜。

于是人们便从这些尸体的位置和“穿着”上很轻松地推断出,这是陆鸿的清灵军干的好事,而跟随大军回到濡河大寨的神策卫校尉段兴,也证实了这一点。

至于奚王牙帐的消息,是从南苏州方面传来的详细情报:

一旅清灵军与平海军凑合而成的杂牌儿军,在五月三十这天突然对牙帐所在发起攻击,并且一举击溃驻守牙帐的三千兵马,然后裹挟着所有的战利品,包括那座叫人眼馋的金顶牙帐,带着契丹大军绕过营州,长途跋涉数百里,一股脑儿扎进了花源军控制的南苏州城地区。

这些情报也是那支杂牌儿军的领兵军官江庆执笔记述,并由驿站快马迅速传到安东都护府、濡河大寨以及朝廷中枢的。

不过这件事情的始末陆鸿并不了解。

他甚至并不知道,江庆带的一旅究竟有没有完成他的任务,因为他现在并没有可靠的消息来源。

因为他还在草原上孤军赶路……

赤城寨虽然曾经辉煌一时,并且在最巅峰时驻扎过数万兵马,它先后服务过前唐、大周、突厥、契丹、奚的大军,并且为唐攻两藩、周攻两藩、突厥攻两藩、两藩御唐、两藩御周、两藩御突厥立下过汗马功劳;它曾经在汉人与奚人友好的年代,作为前唐、大周与奚人互市的榷场,无数的麝香、盐、铁、皮毛从此处往来交易;它曾作为汉人与奚人杂居的丰饶所在,它的土地曾经以潞水作为分界,东、北两向是牧场,西、南两方是田野。那段年月,正是赤城寨最辉煌的时候。

而如今,这个曾繁华一时的旧地,却只剩下了一圈稀疏腐朽的木栅栏,和断断续续的土夯围墙。

其中坍塌大半却规划紧密的屋舍,中轴线上还算坚实平整的道路,以及正中央仍旧矗立着的光秃秃的旗杆,似乎仍然在倔强地守望这片原野,并向所有的来客叙说着这座城寨过往的荣光。

陆鸿伸手在那旗杆上抚摸了一下,已经满是细小的虫洞,手下的边军们正散在城寨各处,仔细地搜检并确认这一片的安全。

“大人!”梁海头一个赶了回来,“发现军队宿营的痕迹。”

也不知是谁先带的头,他现在也不大喊“将军”了,而像老平海军出来的人一样,称呼陆鸿为“大人”。

陆鸿看着他手里两根烧得黑乎乎的木柴,早已冷得透了。

“大概有多少人来过?”他问。

梁海翻起眼珠子估摸了一遍,说道:“西北角土墙最完好的那段地方,到处都是生火的灰烬,估计有一万多人的样子。”

陆鸿蹙着眉头思考了一阵,他联想到偷袭广边军大寨的三万契丹骑军,难道他们并没有得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