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天策(259)

作者:苏渔川 阅读记录

随即大门被人推开,陈三流笑嘻嘻地走了进来,一副十足奸商的表情,冲着朱胤笑道:“朱大东家,您这回可是阴沟里翻船啦。”

朱胤抚着额头,故意做出几分懊悔的神色来,说:“陈校尉就莫笑我了,在大人面前,我朱胤永远是手下败将!不过哩,俗话说得好,无尖不商嘛,卖米都得斗斛冒尖儿,现在这么大个买卖,总得多让几分利头!”

其实他心里明镜也似的,陆鸿这一招倒不是真的为了贪这点小便宜,真正的目的其实是为了遏制朱氏商号在安东的发展速度!从他的资金链上掐住七寸,彻底缩紧他的发展源头,而且越往后积累,他的亏空越大,也就发展得越慢,不得不说是一记狠而有效的招数。

不过哩,等到第三年到期之前,他就可以一把手拿回整整二十四万贯,即便到时候没有了合同的限制,安东可以引进新的商号,他也完全可以靠这笔钱迅速在短期之内尽量大规模地占领市场!

只要前期准备到位,后期运作得当,虽然肯定不能像原计划中全盘独霸安东,至少也能占领六到七成,也是十分可观了……

况且这合同里说是每年赊欠八万贯,但那是货款,不是实打实的现钱,在他手上折算成本的话最多也就是每年五万至六万,以他现在的实力还是能够周转得开。

但他仍然不得不佩服眼前这个年轻的副都护,只是这个所谓的“合同”,已经是一大创举,其中的各种条款他非但见所未见,甚至闻所未闻,但是对照想来,却又完全合乎情理!

不仅如此,这份合同能够将现行的契约方式之中,许多不足缺漏之处都能弥补周全。

朱胤不禁在想,以后不论做买卖也该立下这么一份字据,而且应该尽快找他户部的关系,尽快将这种形式录入法令当中,也为他以后从事存储和放贷的“柜坊”的营运立下保障。

他现在就希望另外两位大人能够尽快签完字,然后把那合同拿回来给他仔细参详参详了……

三流子出去以后,两人对坐着,闲来无事,朱胤忽然提到了一个事情:“大人,您有没有听说过‘白衣山神’这个人?”

陆鸿不知道他怎么突然问起这事了,便笑道:“何止听过,前几天我可是被他一路从南部撵到营州,追了我几百里地,狼狈得很!”

朱胤沉吟了一声,斟酌着说:“不知大人对这白衣山神了解多少……据我所知,这伙人是二三月间才兴起于鸭绿水以东,那时咱们刚刚清缴海匪不久!而且我总觉得那些海匪的兴起也十分蹊跷,正好在我打算运送辎重货物前往平州的时候……”

“好了,我知道你是甚么意思,不过这事不用再深究了!”陆鸿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海匪的事情朝廷自有判断,当时兵部追查海匪和东牟守捉、东莱守捉时你也是配合过调查的,后来这个案子是甚么结果我想你也清楚……”

朱胤当然清楚,曾经震惊朝野的一件大案,最后朝廷竟然随便砍了几个脑袋草草了事,再往后甚至半点风声也听不到了,任谁都会觉得奇怪!

而且那些海匪出现的时机是如此巧合,恰恰在扫北大军需要他这批货物填充库房的时候,便开始兴风作浪了,他事后想来,怎么看都有些拖延大军集结辎重的意味……

当然这事陆鸿的看法就更深了一层,他依然记得那个在鹦鹉岛上逃脱的“李公子”,还有后来在他平海军指挥所的屋顶窥伺的黑衣人,还有随后突然出现,跟随办事太监邱索一道儿上平海军的南唐大才李钰……

这些人的身份和目的到现在都还是个谜团,但是他根本不打算去弄明白——这世上不明白的事情太多了,有些不需要明白,有些则不能明白!

所以他现在很严肃地阻止了朱胤再谈这个话题,尽管经过朱胤这么一阵联想,这其中隐藏着的一条线已经呼之欲出了!

还有契丹与奚两胡在整个圈子中所扮演的角色、新罗的立场、日本人的事件,还有在这些国家与族群的背后,南唐的强大影响力,与大周的暧昧态度……

他心里隐隐有个可怕的念头,让他想都不敢去想!

所以他现在只能做好手头上的工作,先把安东平定下来……

可是他越是不愿意去想,事情反而似乎越会找到他的头上来,不一会门外张冲来报:“长谷川带着一个生人回来了,大人让不让他们进来?”

陆鸿望了朱胤一眼,向门外说:“放进来。”

跟着大门“吱”的一声被人推开半扇,长谷川矫健的身影已从门缝之中蹿了进来,并且身后跟着一名五短身材,形容十分丑陋、獐头鼠目的男子。

那男子见了陆鸿,便趋前两步跪坐下来,俯身拜了两拜,以头点地说道:“阿倍树真叩见周朝大人阁下!”

陆鸿见他其貌不扬,本有三分不喜,但是听他自报了姓名,心中一动,便问:“阿倍仲麻吕是你甚么人?”

那阿倍树真听见这位大人提到祖上的大名,心中大喜,连忙回答:“那是曾祖,敝人在汉名上随曾祖姓,叫做晁真。”

陆鸿点点头,在他身上打量两圈,便问长谷川翔太:“你怎这样快就找到他了?”

长谷川干巴巴地说:“我知道本国人到了周朝会住在哪、吃在哪、躲在哪,自然一找就能找到!”

陆鸿将信将疑,无可无不可地耸耸肩。说实话刚才让长谷川跑这趟腿,大部分原因是为了将他支开,好单独跟朱胤谈说那件事情,只是没想到他真的这么快就把人找到了……

这边厢还没想到问些甚么,那边厢的晁真,也就是阿倍树真却突然嚎啕大哭起来,跪行两步,抓住陆鸿的裤腿,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惨声叫道:“天皇不幸、天理不昭,大人需为我日本做主哇……”

第二百三十一章 崔相与政事堂

安东那边乱成了一锅粥,原本已经看似渐渐上了轨道,但是斜刺里杀出来的一彪日本人却又将局势搅得更乱了三分。

不过这也仅限于我们的陆副都护,别的像孔良那些人,还沉浸在一切顺利的错觉之中……

然而在两千里之外的神都,也是差不多的光景。

就在八月十六的这个晚上,大部分人都已经躲在屋子里,有的在闭目“三省其身”,有的在举一杯小酒独酌,有的习字画画儿,也有的干脆吹了灯和妻妾共卧一被、惜取春宵……

而我们陆副都护的邻居,修业坊的开国子韦家家长韦曈,此时正满头大汗地在金吾卫的扈从下,沿着天街吃力地向皇城奔跑。

他一路从修业坊穿过两个牌楼转上天街,半口气也没来得及歇,此时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旁边的金吾卫队正乐跳见了他这个样子,劝道:“韦相公,咱们慢些走,元拾遗也还没到哩。”

这人自从上回在新中桥边力阻陆将军与起秀帮对峙那件事请之后,原本的秦队正被上官一脚踢到折冲府里做小兵去了,现在他就顺理成章升了一级,顶了那秦队正的位置,也算是因祸得福。

正说话间,旁边的巷口里一队人马闪了出来,也是金吾卫陪着另一名文官,两队人马便在天街上往一处汇合。

韦曈借着天街两旁昏黄的灯光凝目看去,却见那人三十岁出头,一身文士风骨,颇有些倜傥之气,行路之间也是大步流星,矫矫不群。

韦曈是识得这人的,穿着一身八品官袍,就是上个月在广平郡主的诗会上风头极劲的门下左拾遗元稹。

两队人马在天街上会了面,先是两名队正拱手相见,同时韦曈抱拳也向那元稹打招呼:“元拾遗,您也受了召见?”

那元稹向他回了礼,微笑着说:“是哩,崔相急招,不敢不来。”他说着话脚下不停,已经赶上韦曈与他并肩而行。

这韦曈毕竟已是四十余岁,又颇文弱,哪里比得上他这个小年轻的,见他说话赶路气也不喘半分,不禁羡艳地说:“元拾遗,你这身板儿倒轻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