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天策(261)

作者:苏渔川 阅读记录

至于和他女婿搭班子的陆鸿……这种半点背景势力也没有的炮灰,又是个毫无政治经验的武夫,根本就没在他的计算之内……

他只求这位姓陆的年轻将军不要拖他女婿的后腿,就算谢天谢地了……

京兆韦氏如今虽然走了低势,在朝中也没有一个旗手,但是韦家从前唐到大周,出过十几位宰相,门生故旧遍天下,在御史台和礼部、工部仍有几分声势。

再加上后宫里今年还在得宠,被誉为“有龙子气象”的韦婕妤,怎么着都算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了……

崔景芝倒没想过顺势兼并了京兆韦氏的势力——这种遭人恨的事哪怕再有利也是做不得的!

这时他扫了两人一眼,没等他们回答,自顾自地说:“这花草好看,却也娇嫩,若是生了杂草害虫,那便枯瘦至死。所以想要养得好花,就得时时躬亲戮力,施肥除草……”

他放眼望着满园欣欣向荣的植被,目光之中尽是骄傲之色。

韦曈这时也堪堪反应过来——这时崔相在考他们哩!

他脑子里转了一圈,恭恭敬敬地说:“崔相何不招二三花匠,总是省些儿力气。”

元稹也说:“稹观满园干净利落,足见崔相用心。不过唯东北一隅土干草杂,难免不尽人意!”

崔景芝呵呵一笑,对元稹明着恭维暗地里讥讽的语气不以为意,指着脚下说道:“两位有所不知,这一片原本少土,是新近从别处收了杂土回来铺垫的。养力既薄,草籽也多,间或即生杂草,的确耗了我不少力气。”

元稹听见“草籽”二字,猜想莫非是暗指曹梓?

这崔相是不是借此来暗讽今年压过他一头的曹相,是个无用掣肘之辈?不过他觉得崔相既然高居宰相之位,想来也不至于如此小肚鸡肠……

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却听崔景芝跟着说道:“这花园就好比当今天下,承平灿烂;咱们脚边一隅则如同安东,杂草丛生。眼下正需要二三花匠代我治理治理,不知道两位是个甚么想法?”

他说完便背着手望向天上的一轮明月,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此时犹如玉盘一般的月亮正挂在深沉的天空当中。

孔良六月十三被陆鸿训斥了一顿之后,动用了八百里加急,将这封信送到了神都,今天崔景芝刚刚下衙信就带到了他的手中——这个女婿果然没让他失望,刚到安东几天便拿下了都护府中如此重要的两个职位!

他本来是打算从崔氏家门之中调动两名亲信过去帮衬的,但是考虑到眼下扑朔迷离的情势,以及周遭几个小国不安分的举动,让他退而求其次,选了个稳当的做法——把京兆韦氏和太子的人拉到自己的一条战线上面!

这个举动的用意不仅仅在安东一片,甚至在朝廷上也能让这三家更为紧密一些,多少也可缓解一点儿自己身上的压力……

如果通过元稹背后广平郡主的关系,能够让他和支持太子的曹梓暂时和解,那也不失为一条良策。

——现在太子的身体每况愈下,连带曹梓说话的底气也弱了不少;而他在皇位的问题上是个不偏不倚的持重派,对任何一位皇子都没有兴趣,只效忠于现任皇帝,但是如今丰庆帝的权威显然也因为那次昏厥而有所动摇!

过去他和曹梓的争端纯粹是因为政见不合,两人并不是无法调和的死对头,甚至在圣君百年之后,他们还有可能站到同一个队伍中来一致对外!

如果日后太子顺利接位,他也会全身心地效忠下一位皇帝。因为,他说白了就是个彻彻底底的保皇派,他效忠的不是某个人,而是纲常法统!

但是如今的形势变了,外面的人可能瞧不清门道,但是他们这些身在权力中心的宰相们,现在都能明显感觉到临泉王的咄咄逼人……

临泉王的做法显然与他一贯所坚持的法统大相背驰!

因此崔景芝必须要站到临泉王的对立面来。

但是单靠清河崔氏一支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在连日的思索和权衡之后,他还是决定寻求合作。

所以现在才有韦、元两位站在政事堂里的情景。

当然了,韦曈和元稹虽然已经从他的语气当中听出了几分端倪,但是他们显然都没想到这崔相会无缘无故地看中自己。

特别是元稹,他本来是抱着被贬黜边地的打算,甚至在门下省的办公桌都已经收拾停当,但是现在看来,边地依然是边地,却似乎绝不是贬黜的命运。

而且,听这崔相的口气,似乎还要对他和韦曈委以重任……

他强自按捺住心中的激动,说道:“稹,愿为朝廷效劳!”

他说的是为“朝廷”,而不是为“崔相”,这其中之意,显然是有所分别的。

不过崔景芝倒不以为意,肯为朝廷效力就行了,于是便将目光转到韦曈身上。

而韦曈现在想的却是:陆见渔不是也在安东吗?反正在这工部里头做了多年,天天就是案牍琐事,也没啥意思了,跑去和陆见渔两人做个伴似乎也不错……

他向崔景芝拱了拱手说:“曈虽无长力,又才疏学浅,朝廷若用得上我这点微末之力,也必竭力以赴!”

元稹斜乜了他一眼,觉得此人如此自贱,不是我辈中人,心里颇有些瞧他不起。

两人一举一动都落在崔景芝的眼中,他暗暗点头,说道:“如此甚好,我这里有一个仓岩州长史兼安东都护府录事参军事之职,正好敏光接任,而安东都护府功曹参军事则非元微之莫属。你二人明日一早启程,往平州上任去罢……到了安东,需遵从上官之命。”

他最后还是忍不住提点了一句,他口中这个“上官”当然指的就是自己的女婿孔良了。

只可惜,韦曈一心想的“上官”是陆见渔,而元稹觉得,上官当然就是指官儿最大的,也就是安东副都护……

不过崔景芝没有料到这两人这么不开窍,见他们一齐躬身领命,心怀大畅,同时颇为自己有帮扶家族后辈的能力而感到自豪——瞧啊,咱们清河崔氏的后辈,只要自己肯上进,还怕没有长辈撑腰么!

“那么早早回去收拾歇息罢,你们的调令政事堂明天一早就会签发,快马送到平州去。”他笑眯眯地说。

韦、元二人齐声称谢,并缓缓退了出去。

崔景芝拈须微笑着目送他们走出小院的月拱门,这才收了神情,微微皱着眉头返回后边的官邸里。这两天湿气有些浓重,使得他的小腿骨都在隐隐作痛——神都约莫是要下雨了……

韦、元两人并肩走出了皇城大门,见到两队金吾卫仍然等在天枢下面,便径自走了过去。

两人走了几步,元稹见前后的士兵都离得颇远,便拱手向韦曈说道:“恭喜敏光公,升官了。”他虽然说这恭贺的话,脸上的神情却有些儿沉重,甚至颇为冷淡。

韦曈一愣,这才想起来那个仓岩州长史是个甚么官职,同时心中一凛——这么说,仓岩州立州是确凿无疑的了?

那么这究竟是朝廷单方面的意思,还是安东都护府的意思?

还是说朝廷与都护府已经暗中达成了共识?

他的心情也有些沉重下来,甚至完全没有为自己升到正六品而感到兴奋,刚才因为外放的几分新鲜感也突然荡然无存……

他转脸与元稹对视了一瞬,支支吾吾地说:“这……这,恐怕……”

恐怕怎样,他却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元稹见他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虽然心中仍然对这人的后知后觉而有些鄙视,但是更多的,还是刚刚一瞬间涌起的一股同病相怜的亲切感。

“咱们……只能好自为之了……”他心中有些堵得慌,而且他相信,韦敏光也和他一样,此时心里面绝不好受。

不论是谁,无端端被人丢进了这么大一个旋涡之中,哪里还能高兴得起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