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天策(336)

作者:苏渔川 阅读记录

“魏县子回乡了,请哪位乡亲通报一下胡老爷?”

其中一名清道简直和善地像个活菩萨,殷勤地扶起了一位颤巍巍的老太太,并且柔声柔气地向身周询问。

“哪个魏县子?哪个胡老爷?”有个胆大的后生小声地问道。

“魏县子是陆大将军、陆魏子;胡老爷是住在燕子河边的胡老爷!”

那清道提到这两位时,笑容更盛,整张脸似乎都要揉成了橘子皮,显示出了十足的恭谦味道。

那名后生虽然仍然不明白“魏县子”是个甚么东西,但是他知道陆大将军是谁,更加知道燕子河边的胡老爷是谁!

所以他倒吸了一口凉气,连忙踢了一脚跟在屁股后面的半大娃娃,用上了几分官话腔叫道:“狗娃,快去请胡太爷来!”

那娃娃虽然听不明白他说甚么,但是“狗娃”和“胡太爷”这两个名字还是知道的!

——狗娃是他自己,胡太爷是住在燕子河边上那座大院墙里面的笑脸爷爷。

于是狗娃踢着露出脚后跟的破棉鞋,甩着两条短短的手臂,一溜烟地往胡家大院去了。

这时卤簿的车驾之中响起了一声叹息,车帘应声而开,露出了陆鸿那张有些无奈的脸。

他走下车来,把手一挥,说道:“劳烦诸位弟兄了,既已送到,那便向李督复命去罢!”

这些狗日的,把他义父叫来做甚么,难道让他老人家来给自己行礼?

……

……

岁月平静地让人有些不大习惯,好像一下子回到了丰庆六年的那个春天。

一位少年在胡家的后园里浇菜种花,日头也懒洋洋地照在他的身上,一切都显得如此的和谐、宁静。

不过这种平静似乎只限于这个院子当中,外面辽阔的世界却仿佛是风起云涌、山雨来袭!

正月十八,红袖军从安东开拔,打都里镇乘船回到青州。

正月十九,北方的新汗国派遣一支四千余人的骑兵出现在了沙头堡,驻扎半个时辰之后才离开。

正月廿日,相州二千府兵增援安东。

正月廿二,南州城扶吐瀚部与汗国大军骤然爆发了一场殊死搏斗,最终以两军同时收兵而结尾。

正月廿三,南唐左路军攻占陇州、齐州等地,正式向关中发起大战。

正月廿五,日本方面传来消息,征夷大将军坂上田村麻吕遭遇刺杀身亡,原本计划打向大周登莱的日本大军半途而反。那位匡扶日本正统大义,杀死坂上田村麻吕,并且遭其五百卫队围攻、力战而死的人,叫做长谷川翔太。

因为这件事,如今在大周商界呼风唤雨的朱氏商号的大东家,朱胤,特地赶到了上河村,拉着陆鸿大醉了一场,并且醉后痛哭流涕,在燕子河边祭奠了他那位忠实的保镖……

虽然随着这些事情的逐一爆发,整个世界都陷入了一片糟乱与紧张,但是上河村燕子河边的这座大院之中的人,却一直在平静地等待着……

当然了,这间已经不断被修缮得挺大的院子纵然能够隔绝一片天地,却终究无法抵挡天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就在这些糟乱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也就是二月十八这天,青州都督府的门户,徐州,再度失守了!

也就是这一天,陆鸿带着他的三十余骑,从上河村出发,直奔平海军而去……

第二百九十七章 将军

青霞山,落日的余晖像是缱绻不散的呢喃,萦绕在人的身旁,温柔地诉说,尽情地播撒着它的余温。

将军的刀斜倚在杉树边,将军站立在刀旁。

仿佛一座山。

与青霞山成为了同一座山。

融为一体。

胡小五与江庆对视了一眼,他们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疲惫和无奈。

他们并没有因为战争和战争的结果而无奈,他们的无奈,完全是因为他们的将军永远都不愿意比其他人更早休息。

而且,他们的将军最近,越来越沉默寡言了。

平海军自从三月初一正式开拔以来,历经两个多月,大大小小接战十余次,无一胜绩!

是的,无一胜绩。

他们的将军不是江庆,而是陆鸿。

这种结果若是放在从前,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因为他们的将军,陆鸿,在这场战争开始之前,几乎从来没有真正地失败过。

但是,经历过这十余战的人却又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结果。

因为,他们的对手是——姜炎。

大军出发时是三千人,如今还能坐在青霞山上的,有二千四百人。

这仿佛又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因为,他们的对手是姜炎。

但是,对于经历过这十余战的人来说,却又是理所当然的结果。

因为他们的将军是陆鸿!

此时胡小五再看向陆鸿的时候,恰好一束最朦胧、最温暖的余晖穿过了重重枝桠的阻碍,准确地笼罩在了他的身上,仿佛这光芒从来便是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一般,如此地浑然一体。

胡小五痴了。

江庆顺着他的目光望去,也痴了。

无数的平海军将士都望了过去,都痴了。

在人群当中,浑身没有一块完整甲片的赵大成,丢下了手中的干粮,落在了松软的败叶之上,并没有发出多少声响,但是他的手在颤抖,他的身体在颤抖,他有一种五体投地的欲望,他想参拜!

这个带着他们打了十几场败仗的将军,非但并没有让他们产生怀疑,甚至恰恰相反,他在所有人的面前再次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我不仅会打胜仗,也会打败仗。

这个“会”,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是可能、能够。

第二层是通晓其理,并且让事物在自己预设的路线上发展。也就是精通。

把败仗打得恰到好处,打得游刃有余,打得尽得其利,那才是精通。

但是,假如能够直接打胜仗的话,谁又愿意去打败仗?

精通败仗固然需要能力,却也未尝不是一种无奈。

他们的兵力实在是太少了,他们的支援更加几乎为零……

陆鸿依然牢牢地屹立在槐树下,他没有感受到身后的变化,也没有察觉到自己的变化,他此时正微闭着双眼,在思考着昨夜的大战。

——三天前那夜的一战,他损失了三百人。

然后他们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在逃亡,并且一直逃到了这青霞山上,然后用三天的时间休整。

青霞山已经在沂水流域,它不高,但是胜在群落庞大,姜炎的骑军很难在此展开大面积的搜索。

此处距离沂山已经很近,只有不到六十里地。

也就是说,只要他们再往前走一天的时间,陆鸿就能够从沭河大营之中调集数万精兵,用足够的实力反身与姜炎决一死战!

但是他没有这么做。

事实上,他和他的军队,已经在沂山周围游走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游走,其实就是犹豫。

陆鸿不知道该不该上沭河大营调兵,这件事不仅牵扯到他自己,还有他的老师卢梁,还有沭河大营的数万守军,还有断筋蚀骨的人言。

人言可畏!

一个赋闲的将军,竟然可以轻而易举地调动数万人?

这个朝廷是怎么了?

这个朝廷的兵制是怎么了?

这个朝廷的军队到底有没有问题?

陆鸿无法回答这些问题,所以他在犹豫,同时也在寻找着姜炎的致命弱点。

让人惋惜的是,他找不到。

值得庆幸的是,他还能继续找。

在沂州陷落之前。

这一次除了徐州被攻破得太快以外,一切都好像是丰庆六年那场大战的重演。

南唐的大军主帅虽然从武晏换成了姜炎,但是仍然没能改变攻势受阻、战机贻误的命运。

姜炎虽然是野战之王、南唐军神,但是面对沂州城高大坚实的城墙,以及斗志昂扬、战斗力强悍的邓家军,依然没有更多、更好的办法。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