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天策(363)

作者:苏渔川 阅读记录

陆鸿这次没有骑马,他的迟行交给小金子牵着,紧紧随在车驾后方。

他今日乘了一辆大车,因为在与姜炎交战之时,他的左腿受了一些轻伤,用军医的话说,就是需要“静养”,以免触动伤口、延缓愈合。

其实他倒并没有伤到无法骑马的地步,但是他宁愿躲在这车里,好过跟广平、荥阳他们乱七八糟地见礼,或者和韩城赶来的朝廷命官们虚头巴脑地互相吹捧……

其实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他不想去见陈州王。

这次回来之前陈州王便已经知道他腿上负了伤,但是仍然请他勉强坚持,陪着萧婉回龙门一趟。

——这当然是有重要的事情找他商谈,或者说与他通个气。

也不知是泽州路远,还是本身实力足够的原因,自打陆鸿开始攻略胡人以来,陈州王便不再试试都请教他的意见了。

比如说,前几天王兖便奉了李安的命令,偷偷摸摸率军攻下河西、郃阳以及宝鼎三城。

陆鸿听说这个消息是在前天早晨,还没等他回过味来,晌午便接到了陈州王请他送萧婉来龙门的信。

李安在信中还专门为“不请而战”这件事向陆鸿道了歉,并且嘱咐他不要放在心上……

陆鸿看完信之后,简直哭笑不得。

这陈州王想给自己的亲信捞点功劳很正常,派人给自己打个招呼就行,他不介意放权下去让王兖自决,又何必如此偷偷摸摸地先斩后奏?

此时萧婉穿了一身正式而且华贵的衣袍,也在这宽大的车厢之中,就在陆鸿的对面。

她听着车外山呼海啸一般的依仗,以及婉转铿锵的丝竹乐器,眼中浮起一抹笑意,望着陆鸿说道:“陆帅,马上进了城,我们恐怕没有单独说话的机会了。”

陆鸿半躺在车中,闻言笑道:“哦?你有悄悄话儿对我说?”

萧婉翻了个白眼,随即想到当年在平海军,被陆鸿捉住问讯的情景,只不过当日她是契丹公主,更是陆鸿的阶下囚,今日却已成为契丹女王,与眼前这位大周的兵马统帅平起平坐,也算是造化弄人了。

她脸颊上飞过一抹红晕,轻轻啐了一口,说道:“你很美吗?我只是瞧在当年你放过我的情分上,给你提个醒——你们那位陈州王,可不是甘居人下之辈,特别是居于自己的臣子之下!”

陆鸿当然明白她说的是甚么意思,这一次李安秘密派王兖出兵,替自己的亲信捞功只是一方面,更大的目的,就是要渐渐脱离陆鸿在军事上一言九鼎的控制,而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他笑了笑,并没有在意,说道:“眼看着尘埃落定,交权这种事迟早也是要提上日程。我这次回去也打算卸下一部分担子,稍微能够喘口气……不过谢谢你,咱们就算是朋友罢。”

他说着眨了眨眼,向萧婉伸出手来。

萧婉也真诚地笑了起来,伸手与他相握,点头道:“不错,我们是朋友。”

(这章就算补的罢……)

第三百二十一章 各种各样的暗流涌动(一)

萧婉在陈州王临时行宫的小客厅当中静静地等着,她不久前刚刚从太子那里过来,这些流程陆鸿已经在车上向她分说过两遍了。

——先到龙门见太子,然后见陈州王。

休息一夜,到韩城面见圣君。

太子与陈州王携文武百官到韩城,参加祭天仪式,主祭大周丰庆帝,副祭契丹女王萧婉,上告黄天、下禀后土,中陈宗庙,以表两国永世修好,亲如一家。

弄完这些之后,再休息一夜,丰庆帝要召开朝会,当着太子与陈州王,以及文武百官的面,册封萧婉为契丹国王、左威卫大将军、松漠都督府大都督……

至于为什么要先祭天、后册封,而不是按照常理而反之,陆鸿并没有给出解释,只说是陈州王的安排。

但是随后陆鸿又提到一件事情,似乎可以为这种特殊的安排给出一定的佐释:武氏诸王正在从会州赶来的路上……

在这一场已经历时八个月的周唐战争之中,虽然一直未曾出现武氏诸王的身影,但其实作为这个王朝的另一个皇室宗族,武氏在丰庆帝进驻韩城之后的一系列战争之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自打长安被攻破之后,原本在西京留守的武氏被迫退到关中道北部的会州、原州一带,并且成功稳定了关中道大部分地区的形势。

随后周唐两军成僵持之势,武氏诸王在关中道积极奔走,为韩城、龙门输送兵马、物资,立下了不可替代的巨大功劳。

但是陈州王如此安排,却有刻意将武氏诸王排除在祭天仪式之外的嫌疑……

因为从会州赶到韩城,即便轻车简行,不眠不休,最早也要后天才能赶到。

而明天的祭天仪式之中,包含着祭祀大周宗庙的环节,而大周的宗庙,是李武一氏的联宗……

对于这种安排,陆鸿没有妄作褒贬,因为他既非礼部官、御史台言官,又非管理宗室事务的宗正寺官员,更加不是李武皇室的成员,甚至连外戚都沾不上边儿,因此他根本没有任何资格和理由对这件事发表任何看法。

作为当事人之一的萧婉当然更加不会提出甚么异议,因为即便是她自己,也只有接受大周方面安排的份儿!

她去面见太子的时候,陆鸿将她送到了太子临时行宫的大院门外,陈州王这边却是由太监将她领来的。

所以她只能一个人坐在这小厅之中默默地等着。

好在她并没有等多久,一杯茶汤尚未凉透,陈州王便从外边急匆匆地赶回来了。

萧婉虽然未曾见过陈州王本人,但是看见李安从院外走来的那份翩翩风度,以及天生王者的气派,便知是他到了。

“久等。”陈州王进门便与萧婉见礼,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不经意间便将对方打量了个大概。

萧婉说了声“客气”,也淡淡地回礼,两人虽然是邦国代表政治的关系,但是毕竟男女有别,又是共处一室,因此互相都拿捏着分寸,既不刻意疏远,也不过分亲密,一切都在这种淡淡的刚刚好之间。

“方才来了两名宗正寺的同僚,拿了一份祭天的章程,稍稍看了两眼,耽误了一些时辰。”他呵呵笑着,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了下来,略带歉意地说。

这番话像是解释迟到的缘由,却又并不完全是解释。

他“谦虚”地说是“看了两眼”,其实萧婉两个时辰之前便进了城,陈州王明知她要来拜见,本有足够的时间处理这些“看两眼”的小事情。

但是他还是迟到了,那就说明这“看两眼”的实际时间很长,而且很可能对于那份祭天的章程提了许多改动意见,这才迟到。

——也就是说,两天之后举行的祭天大典,或许正是由陈州王在一手经办……

萧婉胸中毕竟没有这许多丘壑,因此无法完全听出话中的意思,但是隐约之间,仍是察觉到这位颇具传奇色彩、在大周风头正劲的陈州王,在周朝的地位肯定比许多人想象之中还要高!

接下来的谈话却是不温不火,没有多少变化,一切皆如面见太子之时相差仿佛。

李安先是关心了一下萧婉在共城的生活,询问了一些困难,以及契丹军如今的士气、心态。

萧婉照着对太子的回答原封不动地照搬了一遍——这也是应有之义。

如今太子与陈州王的关系十分微妙,萧婉谁也不愿得罪,因此不论答话的语气还有内容,都是完全相同,绝不敢厚此薄彼。

她过去只是个舞刀弄枪的剽悍公主,现在初登王位不久,这些圆滑世故的手段原是半点不懂,好在一路之上陆鸿大致给她传授了一遍,但凡能够想到的要点,都一一让她背了下来。

看得出,陈州王对她这些回答很满意,不断地点头微笑。

萧婉不禁暗暗松了一口气,这小客厅中的氛围也愈发轻松起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