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天策(413)

作者:苏渔川 阅读记录

他随后似乎想到了甚么,连忙补充了一句:“不是张、陆两家,是顾、张、陆三家!”

顾综也总算是瞧清了形势,终于明确表态,把自己的顾家也推出了前台。

陆鸿对他最后一句的表态很是满意,点了点头道:“嗯,好。只要玑真人肯将田亩充公,你要大张旗鼓地对他表彰,将他‘大公无私、主动充公’这八个字落到实处,那么谁也没有话说。而且还要给他封个大官,以示嘉奖。”

这么一来,陆吉就坐实了“主动”二字,对他顾家的名声也就不会有半点儿损害了!

陆经略片刻之间就考虑得如此周到,顾综只能佩服,哪里还有半点儿异议,并且当场表示,派人给陆吉通消息的任务,他可以一力完成,保证做得漂漂亮亮。

陆鸿等的就是他这句话,当即点头,很赞许地说道:“不错,你肯做这件事,我就放心了。其实在季权公的面前,还有第三个针对分派公田的办法,我没有说出口。回头等一个关键人物到来,我给你引荐,你们两位想办法把这条路走通。”

顾综听说自己的肩膀上挑了这样重的一个担子,非但没有感到半点儿为难和畏缩,反而切实感觉到了陆经略对他的信任!

他只觉胸口一阵热乎,血往上涌,呼的一声站起来就要赌咒立誓,谁知这车厢矮小,还没等他站直了身子,就砰的一声,头顶结结实实地撞在了车顶之上……

“哎呦我的妈……这拆寿玩意儿!”

这车里顿时响起一阵乱扑乱撞、吱哇乱叫的声音。

车外跟来的喜字一听情形不妙,急忙拔刀喝道:“不好,车里打起来了,快拉着些,别让顾胖子被大人打死!”

几名侍卫加上车夫,听了他这一声咋呼,七嘴八舌、七手八脚地一拥而上,掀了帘门,硬生生地把跌跤打滚的顾综给拖了出去。

陆鸿在车里听见喜字的叫喊,差点儿没气歪了鼻子!

这小子说的甚么话,老子就这么凶神恶煞?

他看着顾综被拖出了车,便阴沉着脸跟了出去,扫视了手忙脚乱的众人一眼。

众人见他神色不善,连忙将顾综放在地上,一个个插手低头,战战兢兢不敢与他对视。

不过喜字是个没心没肺的家伙,见了这种情形,便嬉笑着上来打圆场:“怎么呢?你们两位大人,一言不合就在车里打架?总是不至于的。”

说完他便转过头,对地上的顾综苦口婆心地劝道:“顾大人,不是我说你,你能打得过他?在外头我们还能拉着,在车里你这不是自讨苦吃?”

陆鸿见他扯得愈发没谱了,便不耐烦地一挥手,斥道:“胡说个啥?找医官去!”

“是!”喜字收了刀,端端正正行个军礼,赶忙翻身上马,向医馆飞驰而去。

就是在这件事情以后,“新来的陆经略与前朝老臣顾综不合”的消息,便不胫而走,不下于三个版本的谣言,在半天不到的时间里,就传遍了整个建邺城……

第三百六十五章 忆江南

世界上的事情,毕竟不可能面面俱到,更加很难求得十全十美。

因为在三月之前,“公田法”并没有按照预想的速度推广到江南两道全境……

当然了,这个目标本身就有些异想天开的成分,不过求上而得中,求中而得下,陆鸿追求这个上上大吉,却只得了个中等偏下的结果。

尽管他绞尽脑汁找到可行之法,并且打通张镒这一关,得以顺利施行的“收私田”、“分公田”这两件大事。

但是在开了个好头之后,却没有顺流而下、势如破竹,反而在句容就被绊住了脚步……

在张氏首例响应、顾氏紧随其后,打出个开门红之后,整个建邺城,对于衙门胥吏不厌其烦宣传的“公田法”,总算从意识上扭转过来,不再认为这是一桩多么骇人听闻、仿佛天塌下来一般的灭顶之灾了。

与此同时,部分政治嗅觉比较灵敏的人,也终于醒悟过来:如今江南的局势真正是天翻地覆了!

天都在变,朝廷已经变了,“栋梁”张镒也在变、“南朝之师”顾氏也在变,他们这些小士绅,小地主,若想求存,也必须随之而变化!

况且,就在二月初八那天,有人亲眼看见顾综头缠着生布,一圈一圈的从顶门到下巴颏裹着几十圈,用斗笠和袖子遮掩着,出现在了城外的松风观。

当即便有消息灵通的人说了:顾先生头上的伤,就是给北周朝廷派下的经略使打的!

听说那位经略使也很有来头,去年两国的一场大战,就是这位仁兄,把他们南唐的军神姜大帅,打得失了踪……

就在顾综出现于松风观外不久,紧接着,城里又传出一个,不啻于春雷炸裂的消息:苏州陆家的那位混世魔王,把松风观外宝贝似得的六顷上田,统统充了公!

还没等大家反映过来,城里城外全都贴出了告示:松风观玑真人响应号召,私田充公,实乃大公无私之举,朝廷特封正五品建邺司马,以示嘉奖。

而且有人亲眼瞧见,刚刚响应朝廷“公田法”的玑真人,就在城东经略署的衙门外头脱了黄冠、道袍,正式宣布还俗!

更叫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刚刚还俗的陆吉,当场就换上簇新的绯色五品官袍,直接进了州衙的司马署办公……

一时之间众说纷纭,无数传言纷纷扬扬甚嚣尘上。

许多人都说顾综被陆经略暴打,陆吉则被陆经略委以高官厚禄,一个被威逼,一个被利诱,纷纷交出田契充了公。

这种耸人听闻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于是许多人都慌了神,害得州衙不得不连夜发布告示辟谣,顾综亲自裹着扎眼的生布,站在安德门城楼上喊话,稳定民心。

陆吉也接到了他为官以来的第一个任务:衣锦还乡。

他受了陆经略的命令,带了江南两道经略的钤印文书,以及三十几套八品到六品不等的官袍告身,敲锣打鼓地前去苏州“招安”陆氏一族……

建邺城在沸沸扬扬传了一阵可笑的谣言之后,便在陆鸿与顾综、张镒等人的努力之下,迅速进入正轨。

到二月廿五第三个结算日这天,以建邺城为中心,方圆五十里之内,成顷的私田已经绝大部分收归公有!

与此同时,苏州那边也传来极好的消息:吴郡陆氏的家长,陆吉的父亲,邀请建邺城这边,派一位得力的要员,前往苏州面谈此事。

看起来整个形势一片大好,所有的事情都在往极好的方向发展,虽然速度没能达到预期,至少给人一种极有盼头的错觉……

是的,是错觉。

整个公田法的推进,到了这一步,就算彻底停滞了下来。

建邺周边向外辐射的进度,也在句容这个地方,被硬生生地掐了个头……

而苏州那边,尽管陆家释放出了很友善的信息,却依然令陆鸿十分犯难。

陆家的那位老夫子,显然并不信任自己的长子,建邺这边必须派出一个当的了家、拿得定主意,并且有足够威望的人去。

可是,现在陆鸿的身边,只有一个挂了彩的顾综,别的官员要么各司其职,要么还在牢里羁着,急切之间竟找不出一个合适的人选!

本来张仲宽倒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因为陆吉的缘由,张、陆两家今年的关系及其恶劣,派他去还不如不派的好……

诸般事由急切间都找不出一个头绪来。

三月初一,陆鸿在经略署衙门里实在坐得憋闷,便邀了李嫣一道儿上方山走马。

阳春三月,这在一年之中是个顶好的月份,特别是在江南。

此时方山上一派大好景致,阳光明媚,花草映目,天水相照,春风携来野花香,放眼尽是青翠平铺、花红点缀。

道路之上三三两两的行人,大多是文人骚客,骑驴乘马、安步当车,一路踏青去也。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