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天策(427)

作者:苏渔川 阅读记录

正在陆鸿联想的时候,却听杜预说道:“那位司膳,姓谢,就出身与句容的谢家庄!”

尽管陆鸿对此早有准备,但是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还是感到一阵晴天霹雳。

这么一来,这一桩原本很单纯的皇子弑兄弑父、谋朝篡位的老剧本,突然间便风云突变,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悬疑大戏!它的诡谲之处,叫人根本意想不到,更加分辨不清!

这一件事接连牵扯到皇帝、太子、临泉王、陈州王,再加上那司膳陈郡谢氏的身份,凭借谢皇后与李嗣原的渊源,谁又能保证此事与李嗣原无关?

至少一定与南唐有关!

“不对啊!”陆鸿疑惑地叫道,他忽然从这件事情当中,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破绽:“既然圣君与太子都吃过了那顿饭,怎么圣君昏厥一次,而太子则接连昏厥三次,甚至性命不保?”

杜预顿时有些愁眉苦脸,深深思索着道:“这就是整件事最难以解释的地方——据说圣君昏厥之后,临泉王当即进贡了一盅安西蜜枣汤。”

这盅汤,圣君自然是喝了的,正因为他对自己的儿子深信不疑,所以才因为这蜜枣汤解了毒性?

那么谢司膳既然投奔了临泉王,自然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此人毒害皇帝,临泉王自然也逃不了干系。

可是这临泉王为甚么一边要杀父、杀兄,另一方面,却又要解救丰庆帝呢?

这果然十分难以解释……

他们的谈话一直到日头偏西,说罢了宫闱之事,便又请了刘祯与汤柏进来。按照流程,将江南两道的情况,对三位按察使作了详细的汇报。

期间顾综这个大管家也被传讯赶到,并且代替陆鸿回答了好几个比较切实详尽的数据。

同时陆鸿也从顾综那里了解到:在芙蓉娘娘庙内哭喊冤情的谢家妇女们,已经被顾综的一堂公审给解决了……

谈罢了“正事”,经略署的人送来张镒的请帖,说要邀请洪成以及三位按察使,一并到张府接风会宴。

陆鸿对此事自然是无可无不可,先替杜预等人答应了下来。

随后无事,杜预等人通通在顾综的指引下,前往张府参加了栋梁张镒的接风宴,陆鸿则与李嫣,在经略署的后院,整理起了他们随身的包裹物件。

两人忙了半晌,不约而同地听了手中的活计,便在屋外回廊的美人靠上,坐下来歇歇气儿,气氛一时便陷入了沉默。

李嫣忽然问道:“今天按察使说了太子的事,你有没有问,外公是甚么态度?”

陆鸿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说道:“问了,老杜说外公没有表态。”

其实当今局势虽乱,有许多问题都找不到答案,但是最让人值得琢磨的,就是曹梓的态度。

在他这样的位置上,对于东宫太子的废立,不可能没有自己的看法,也不允许他三缄其口、明哲保身。

但是曹梓偏偏就没有态度!

“那外公到底是甚么意思?”李嫣眨巴着眼睛,有些不解地问道。

陆鸿笑了笑,耸耸肩膀,说道:“假如太子安然无恙,那么最后皇位会传给谁?”

李嫣不假思索地道:“当然是太子了!”

陆鸿问道:“自然是太子,但是外公不会在这上面发表任何意见,对不对?”

李嫣还是不大明白,说道:“外公当然不会发表意见,别人也不会——因为这是顺理成章的啊,何必多此一举,再发议论?”

陆鸿一拍手掌,说道:“照啊,顺理成章的事情,本来就不需要多此一举!外公之所以不表态,是因为他觉得毫无必要——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照常例来选,总是不会错的!”

李嫣仿佛明白了一些,却又不全然明白,她问:“那么按照常例,到底应该选谁呢?”

陆鸿道:“父死子继啊,太子若是遭遇不幸,自然是太子的儿子来做皇太孙!咱们的太子没有儿子,但是他有女儿……”

李嫣但觉得他这通歪理似乎不怎么有说服力,但是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反驳。

就在她想抬出陈州王的时候,却听陆鸿又道:“至于陈州王嘛,哼,我不同意他进东宫!”

第三百七十七章 童谣

“你不同意?”李嫣笑了,“你凭甚么不同意?”

陆鸿道:“李安身上有太多的疑点,我要查清楚之后再说。”

李嫣正要说些甚么,却见院中回廊拐角处,两个人影一闪,一名青衣小厮领着一位胖胖的官员,急匆匆地赶了进来。

那官员一边疾奔,一边不停地用手巾擦汗,见到陆鸿便连连招手,口中叫道:“见渔,见渔,出事了!”

这位官员不是别人,正是远道从神都赶来的汤柏。

陆鸿见他神色十分惶急,立即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与李嫣对视一眼之后,便挥挥手驱退了那名小厮,拉着汤柏的手臂安抚道:“甚么事,你慢慢讲。”

汤柏艰难地咽了口唾沫,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是陈州王,失踪了。”

陆鸿一时没能理解他的话,奇怪地问道:“陈州王怎么失踪了,他不是在广州吗?”

汤柏急得直跳,一时也不知如何解释,只不断地道:“失踪了失踪了,人不在广州!”

就在这时,回廊的另一边,闪出张冲的身影,只见他也带着人来,却是一名满身风尘的军官。

陆鸿一见那人便知事情不妙,那军官他认得,正是司马巽手下的副将之一……

李嫣虽然不识,却也能从他的装束上猜到一二,连忙进屋取了一杯茶来。

汤柏见他们如此神奇,也知道那人非同小可,况且陈州王的事情很不方便在外人面前提及,因此暂时闭上了嘴巴。

张冲远远地指着陆鸿,向那人说了句甚么,便自行退了下去。

那军官虽然神情疲惫已极,但是龙行虎步,颇见气势。此人三步并作两步走到陆鸿身前,“啪”地双脚并拢,端端正正行了个军礼:“职下,司马将军麾下乙旅副帅,周栋,拜见陆帅!”

陆鸿伸手扶起,从李嫣手中接过茶水塞到周栋的手上,问道:“司马将军派你来的?”

那周栋感激地接过茶,却不就饮,而是将目光扫向站在一边的汤柏。

他也看得出来,这胖子虽然形容不大高贵,却是个大官。但是他带的是军令,即便宰相在面前,也不敢多说半个字。

陆鸿见他神情,心中便已了然,径直问道:“是不是陈州王的事?”

那周栋显然有些吃惊,这件事从发现到他赶至此地,总共不过六天时间,整个过程中可以说十分机密,那么陆帅是怎么知道的?

陆鸿指着他,向汤柏笑道:“你瞧,你们两位一个在跟前,一个打广州赶来,前脚后脚说的竟然是同一件事情!”

周栋奇道:“这位大人也是说此事?”

陆鸿道:“这位大人,就是咱们兵部汤侍郎,你有甚么消息,尽管汇报好了。”

周栋一听此人竟是汤柏,看向他的目光顿时又有不同,这两年汤柏在军中威望日隆,和军方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因此周栋对他另眼相看,也是情理之中。

周栋连忙拱手行礼,一五一十地说道:“禀报陆帅、汤侍郎,司马将军奉命镇压岭南叛乱,同时……六天前发现陈州王失踪,调查之下方知,陈州王已经在半个月前秘密出海北上。”

陆鸿将司马巽派到广州,给他的任务有两个,一个是明面上的,镇压叛乱兵祸,因此岭南道从一开始便没有发生类似黔中道等地的祸乱。

另外一个任务,周栋没有明说,但是汤柏能够猜得出来,必然是监视陈州王之类的任务。

汤柏听完之后,点点头道:“我们的眼线,也差不多是六天前才发现陈州王的失踪。至于他甚么时候离开的广州,从哪一路走的,却没能探查清楚。”

陆鸿沉吟一下,将两个时间点以及出行的路线仔细推敲了一遍,这才向汤柏说道:“派人分别到海门、登州、莱州、青州等处设卡拦截……”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