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165)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能团结多少人就团结多少人,能团结多少力量就团结多少。

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要做的事。

本末倒置,败亡不远。

不过让李跃郁闷的是,豪强们送来的“精锐”实在有些不堪入目,骨瘦如柴、头发花白,有人连牙齿都没剩几颗。

说好的自备军械,却连衣服都没得穿,露出干瘦的大腿和胸前的肋骨……

“这帮鸟人,莫非真以为黑云军不敢动他们?”魏山被气笑了。

李跃哈哈一笑,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跟豪强们尔虞我诈、虚与委蛇,必然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全靠刀子解决。

阴在阳之内,而非阳之对,明争暗斗永远存在。

也不是所有豪强都弄虚作假,边氏、臧氏、李氏实打实的精兵,人手一件皮甲,刀盾弓矛皆有。

“有他们足矣。”李跃指着最前的二三十人。

人人披铁甲、持长槊、骑骏马,孔武有力而朝气蓬勃,这才是汉家儿郎该有的样子。

“就这么放过他们?”魏山余怒未消。

“放心吧,以后有他们后悔的时候。”李跃却意气风发。

黑云军已经站稳脚跟,前途不可限量,而羯赵内乱才刚刚开始。

失去这次战队的机会,以后很难有这种好事。

第一百九十七章 文士

扩军之事非一朝一夕,李跃定好框架后,便率亲卫赶往郓城。

这场大战,能逼走石闵,一大半原因自然是黑云将士的勇猛善战,另一半则是刘启在关键时候归附。

不然李跃肯定要花更多的心思和精力。

而如果刘启投靠石闵,陈留、荥阳两块核心之地会受到严重威胁。

这场还会旷日持久下去,孰胜孰败,犹未可知。

东郡没有遭受战火,沿途村落、田庄,一派生机盎然之象。

周牵、曹堪两千黑云军死守白马津,石闵的骑兵未越过大河半步便狼狈退走,保住了东郡、陈留两地的安宁。

田里的麦苗青翠挺拔,一眼望不到尽头,仿佛与碧天相接,随着夏风,一层层的麦浪起起伏伏。

很多黑云将士也看呆了。

乱世之中,粮食就是一切!

百姓们看到黑云赤旗,却出奇的没有惊慌恐惧,路过县城,有百姓牵杀猪宰羊的前来慰劳。

真算起来,黑云军军纪其实并没有多严明,只是没有掳掠、残杀百姓而已。

但比起其他军队,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赵军在石虎的率领下,动辄屠城、虐杀,石斌屠陈留为乐,李农杀流民报复,石闵也不遑多让,坑杀降卒,逼青壮和州郡兵下河,淹死近万人……

“汝等定需谨记,我黑云军最强之处并非战场,而是人心!人心在,即便我们失败了,也有卷土重来的机会,人心不在了,便如李农一般,半夜被人开了城门……”这一战让李跃充分认识到人心的重要。

得人心者得天下,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对的。

“我等谨记!”周围将佐、亲兵纷纷拱手。

慰劳的东西,李跃一概不收,好言抚慰沿途的百姓。

到了郓城,崔瑾带着一众兖州将吏出城迎接,其中一人宽袍博袖,五十几许,气质独特,站在崔瑾身侧,不难猜此人是谁。

“罪人刘启拜见使君!”

“刘公深明大义,使一方兖州父老免遭刀兵之灾,功莫大焉,何为罪人乎?自古良臣不过如此!”李跃真心实意道。

这话瞬间就拉高了两边的热情。

旁边立即有人称赞道:“使君英武不凡,用兵如神,如若魏武复生也!”

虽然明知是恭维,但心中还是略有几分畅快,不过这话听听也就罢了。

“此乃兖州印绶与户籍,现交与使君!”刘启从身边接过一方盒,双手奉上。

李跃自然不会收,“刘公这是作何?跃学识粗浅,只是舞刀弄枪,今后兖州百姓还要多多仪仗刘公!”

刘启是单纯的文官,擅治理而不擅军务,在兖州德高望重,正是李跃急需的人才。

另一方面,他坐在刺史位上,兖州人心能快速安定下来。

治理一州,不同于治理黑云山,州郡有现成的体系,刘启走了,李跃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摸到门路。

地方郡县虽然臣服,但听不听管则是另外一回事,就像陈留,黑云大军一到,遍地降旗,但褚裒北伐的消息传来,人心就动摇了。

“使君……”刘启一阵激动。

五十几许坐上刺史之位,正是大有可为的年纪。

“羯胡未灭,河山未复,刘公身为士人,焉能懈怠?”李跃勉励道。

周围却忽然变的安静起来。

兖州将吏们的目光纷纷望过来,多了几分尊敬。

崔瑾道:“我黑云山夙愿便是驱除羯奴恢复河山,刘公乃大汉宗门之后,当此非常之事,岂可置身事外?”

中山刘氏乃大汉中山靖王之后,刘启身上流着汉家的血。

“华夏衰退,然苍天不弃,乃降使君于世也!”刘启拱手一礼,颔下的长须都在颤动。

“刘公谬赞了。”

入得城内,沿街站满了百姓,堪称人山人海。

东征西讨这么多场,遍地断壁残垣,尸骸枯骨露于野,也仅在这郓城中见到一丝人气和生机。

刘启和崔经早已整理好兖州各种文书给李跃过目。

整个兖州治下四万六千三百户,人口二十三万七千余。

中原最富庶地区的一个大州,居然没有汉末一个小郡的人口多。

而这二十三万人口中,还有三四万的匈奴、鲜卑、乌桓等胡族……

当然,这只是兖州官府控制的人口,豪强手上有多少人就不清楚了,加起来,肯定不会比官府少。

还有一些隐藏在山林水泽中盗贼、流民。

李跃心中一阵黯然,兖州是华夏百姓祖祖辈辈繁衍生息之地,竟然凋零如斯。

加上黑云山部众,各地的南军及其家眷,以及刚刚从鲁郡强行迁回的十四万余百姓,李跃手上人口五十七八万左右。

崔瑾叹道:“八王之乱,兖州深受其害,永嘉之祸,兖州百姓随着士族南下,十去其七,匈奴、羯人窃据神器,四五十年间杀伐不断,石虎在位,肆意征发民夫,强迁百姓至河北,兖州能能存二十三万百姓,殊为不易,前者褚裒北伐,各地百姓纷纷南投,致兖州雪上加霜。”

其实黄河以南各地差不多都是如此,有些地区还不如兖州。

近六十万人,放眼周边已经是一股非常大的势力。

石虎征伐时,动辄五丁抽二,四丁取二,还要自备粮草,上交车马,交不上来,极刑伺候。

六十万人养三万黑云军,难度不算太大。

南军自己屯田,兖州军也是且耕且战。

“兖州大战方熄,河北大乱初起,眼下当务之急是屯垦、储备,他日河北再乱,必有流民南下,属下在兖州经营多年,略有家底。”刘启将另一份竹简递了过来。

李跃摊开,记载的全是府库中的家底。

看人口,只会觉得心灰意冷,但看到竹简上面的数字,心中终于舒服了些。

粮食一百一十七万石,布七千匹,战马两千匹,牛羊驴骡两万头,金银钱帛折算下来,九十三万缗,此外还有一千一百套铁甲,三千四百套皮甲,其他各种兵器等等八千多件。

别的东西都无所谓,关键这一百多万石粮食太及时了。

有粮食,兖州才能正常的运转下去。

不过刘启带来的惊喜不止这些,“今年风调雨顺,等到秋收,东郡地界能再收七八十万石的粮食。”

第一百九十八章 生息

崔瑾先回鲁郡,如今的格局,崔瑾率镇山营驻守东面,李跃坐镇西面,刘启官职不变,经营东郡。

徐成守济北,魏山守濮阳,防备河北之军忽然南下。

整个兖州基本在黑云军的军事掌控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