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175)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而且李跃也不想两个孩子跟辛氏有太多的关联,取名又不是什么大学问。

“老大李仪,老二李佑。”李跃张口就来。

汉魏三国取名都有规律,以单名为贵,多以玉、竖心为偏旁。

李跃取单人旁,意思是不管自己的儿子将来成就如何,先做个正常人。

“好名,好名!”辛粲嘴上称赞着,但脸上有抑制不住的失望之色。

借此机会,李跃也大赦兖州境内的囚犯,将喜报送传外镇的崔瑾、魏山、徐成、刘启等人。

他们等这一天等很久了。

李跃本想免赋免徭役一年,但整个兖州刚刚稳定了一年,正是积累战备之时,没这个条件。

消息散播出去后,治下各郡各县的官吏、豪强纷纷送上礼品。

其中不乏贵重之物……耗资不菲,穷一点的也献上金银钱帛。

堆了整整一屋子。

李跃一直以为大家都跟自己一样,穷的喝西北风,但现在看来,穷的只是百姓,这些官吏和豪强的日子过得还是不错。

最让李跃无法忍受的是,军中将领也送来的礼物。

镇守轩辕山的呼延黑,居然送来七件玉器。

别人家底多少李跃不知道,但呼延黑可是连女人都娶不上,去了轩辕山三个月,就能掏出这么多东西……

“西汉之兴,在勤在俭,魏晋之亡,在奢在侈,中原四面皆敌,若奢侈享乐之风兴起,覆灭之在旦夕之间!”

酒宴上,李跃当着将吏的面道。

西汉立国之初,刘邦想找同色的马都找不到,只能以牛充数,汉文帝穿补丁衣服,下田间劳作,开创文景之治,为汉武帝北击匈奴积累家底。

而曹魏到了中后期,大兴土木,从上至下皆以奢侈为荣,到了司马晋,居然斗起富来。

司马家败的这么快,与此大有关联。

一个人沉迷于享受,还愿意上战场与胡人厮杀么?还愿意兢兢业业的劳作吗?

黑云军能杀到今日的地位,靠的是光脚不怕穿鞋的亡命之气,光脚不怕穿鞋的,这是黑云军在乱世中立足的根本。

李跃一直注视着外面,有些忽略内部了。

不是所有人都想着“驱除羯奴,复我河山”,人性大多小富即安。

“这些金银钱帛从哪里来的,放回哪里去,以前的事都过去了,以后谁贪赃枉法,休怪军法无情。”李跃冷着脸道。

一场喜宴弄得不欢而散。

不过李跃并不后悔,再好的制度都是慢慢毁在人情往来之中。

防微杜渐,现在不防,以后再想治理,可就难上加难了,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李跃让辛粲起草了一份勤俭令,写的文绉绉的,读起来颇为麻烦,这时代绝大多人都是文盲,写的再有文采,别人也看不懂。

这份令文不仅要给官吏看,还要给军中将领看,更要让所有百姓看到。

不是李跃小题大做,而是风气坏了,怎么治都治不好。

休养生息,积累家底,不是为了让这帮人享受。

“两年之前,尔等饥寒交迫,流离失所,朝不保夕,如今刚刚有所好转,便贪图享受,难道要舍弃被胡人占据的故土吗?难道要忘记父母妻儿被胡人残害的仇恨吗?吾为豫兖都督,日日惕厉自醒,衣不重彩,食不重味,况尔等乎!今日之后,严谨奢侈之风,各太守、校尉、县令、都尉,务必以身作则,规民以正风,行勤俭之良俗……”

李跃洋洋洒洒写了六七百言,让辛粲润润笔,就抄录下发出去。

口头训斥的再严厉也没用。

李跃挑选斥候营五百人为校事,巡视地方,侦察境内将吏,考察各地民风。

只对李跃一人负责,相当于耳目。

校事一职,三国时便有之,魏吴皆有设置,汉武帝设有绣衣使者,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今时不同往日,黑云山再也不是一座山,几万人马,而是横跨中原两州之地,五十万百姓,治理的成本不但增加。

校事设置后,对地方产生极大的威慑。

第一个被捉拿的是轩辕山的呼延黑,这厮以前穷怕了,当上轩辕山都尉后,开始膨胀起来,养了二十多个女人,手脚也就不干净起来,在轩辕山下私设关卡,过往之人,多少要留下点东西。

仗着李跃亲信的身份,连曹堪的运盐士卒都敢拦截。

念着当初的救命之恩,李跃留他一命,免去了他所有官职,让他守着功田过日子。

第二百一十章 镜合

治理风气,就是治国。

汉魏将移风易俗作为地方官吏的考评之一。

校事刚刚设立,不可能这么快见效,但只要他们存在,便能校正境内的风气。

好在兖州只是刚刚有这个趋势而已,还没到奢侈成风的地步。

地方上的太守、县令收回礼物后,也明白李跃的行事风格,将心思花在治理上,纷纷上表请罪。

李跃也只是借此事正一正风气而已,并非赶尽杀绝。

军中将校自行拜在李跃面前。

一问之下,才知道很多人是变卖了功田,凑出的礼物,真心实意为李跃感到欢喜。

地方上还能捞点,军中根本就没什么油水,还在李跃的严密控制之下,很难上下其手。

中垒营都尉糜进拱手道:“都督夙兴夜寐,方有我等今日,今诞下两位公子,我等喜不自胜,未想触犯法度。”

望着这些部下,李跃又是感动又是心疼,“你们就不想留田地养家室?”

中坚营都尉秦彪道:“些许田地,以后大战再立功便是。”

黑云将与李跃一起从刀山血海里滚出来,忠诚毋庸置疑,嫡系中的嫡系。

这时代很多军队都有人身依附关系,黑云将与自己并非简单的上下级。

“此事就到此为止,以后无须向某送礼,尔等将心思用在战场上,升迁自有军功评定!”

“唯!”

众人拱手。

李跃又跟他们说了些闲话,缓和了一下气氛,从谈话中李跃也能窥见将士们的心态,经历过苦难的人,不至于这么快就忘了本。

正说着的时候,亲兵来报,“都督,邺城来使!”

李跃一愣,这个时候石闵便是忙着砍人吗,怎么有心思派人来陈留?

无事不登三宝殿。

李跃当即当着众人去见使者,却是老熟人董闰,“恭喜都督喜得麟儿,大将军特派在下前来贺喜。”

董闰一拍手,身后有宦官宣读诏令,“封长子为长垣伯,次子为外黄子,赏珍宝玩物一百零八件……”

李跃听的有些发昏,不知道石闵这是唱的哪一出。

几个月前还在战场上杀的天昏地暗你死我活,还信誓旦旦的两年之后提百万大军杀过黄河……

当然,这世道将军遍地走,公侯满街是,一个伯一个子,并不算什么。

石闵曾一次性封了上千人为侯。

董闰挥了挥手,宦官和随从们退下。

李跃也挥了挥手,让亲卫和黑云将们退下,只留糜进一人在旁护卫,以他的级别,有些事可以让他听到了。

“大将军别无它意,南北乞活军同气连枝,形如一门兄弟,兄弟之间手脚之争,不可成仇也!”董闰这么一说,李跃就知道石闵的意图了。

一定是承受了巨大压力,想跟黑云军“破镜重圆”。

表面上,他跟李农风光无限,实则两人都被架在火上烤。

杀石遵立石鉴不是小事,石闵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然而,他养孙的身份让他既不能完全融入羯人之中,又不为北地晋人认同,除非他现在去了“石”姓,改回本姓。

石闵想跟黑云山握手言和,自然是好事。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南北乞活军联手,对华夏、对北地千千万万的百姓而言,自然是好事,即便是暂时的联手。

李跃现在的第一要务是休养生息积蓄实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