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227)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一系列的头衔让人眼花缭乱。

就连姚襄都被晋封为平北将军、并州都督,即丘县公……

两边一对比,张遇的心情可想而知。

他生性谨慎,倒也能忍耐,但他的部下一个个却眼红起来。

“使君对朝廷推心置腹,朝廷却如此待使君,令人心寒!”养子王宁道。

“近日军中民间都在传扬当年苏峻、祖约之事,使君莫非不知?”新招募的幕僚翟景眼神闪闪烁烁。

苏峻、祖约当年比张遇还忠心,为江东抛头颅洒热血。

协助平定了王敦之乱,但江东如何对他们的?那些士家门阀惧怕他们来分一杯羹,生生逼反了二人……

“我等已经归顺朝廷,岂可背信弃义?”张遇尽力安抚众人。

“非是我等不仁不义,而是朝廷不公!”

张遇荣华富贵享受过了,部下们却没有。

“汝等意欲何为?”张遇带了大半辈子的兵,自然知道部下心中所想。

一味的弹压,只会令士族心中的怨气越来越大。

“使君手握五万健卒,数十万百姓,何必受这口鸟气,慕容氏、苻氏、兖州何处去不得?”

众人眼睛里跳动着幽光。

张遇想归降江东,他们却不想。

沉吟片刻后,张遇道:“待某再会一会安西将军,探一探他的口风,然后行事,你等各自准备。”

“唯!”众人拱手。

未归顺之前,谢尚对张遇礼敬有加,但归顺之后,谢尚就换了一副嘴脸。

论地位,一个是安西将军,一个是豫州牧、一方诸侯。

两人见面,地位却反了过来,谢尚因张遇非士族出身,一直不冷不热。

“近日军中流言四起,不知朝廷如何安置我豫州将士?”张遇客客气气。

谢尚却眼皮都懒得抬一下,“荀子有言: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约束部众,乃张使君内之事。”

“朝廷册封姚弋仲父子,不知将军可知?”张遇耐着性子换了个话题。

谢尚拱手向南,“朝廷诸公决议,非你我所能评断,张使君忠心为国,何必在意些许封赏?事成之后,朝廷不会忘记使君功劳。”

话说的好听,但就是没有实质性的东西。

张遇脸色阴沉下去了,从谢尚的态度不难看出,江东朝廷根本就没把豫州当一回事。

“张使君若无其他事,早些歇息,明日一早,将起行至洛阳,朝廷封赏,殷都督自有公允。”谢尚眼神掠过一丝鄙夷,居高临下的表情仿佛是在施舍。

一介流民帅还是北国叛将,出身名门的谢尚自然不齿与之结交。

能入他眼的只能是名士、士族。

恰好,张遇两样都不占。

谢尚的态度,其实就是江东朝廷对待张遇的态度。

尽管他已经在克制,但眼神中还是时不时的暴露出来。

张遇心思深沉,岂会看不出来?

“将军早些歇息,晚上风凉,多盖些锦裘。”张遇脸上的阴沉消失不见,语气越发温和。

“恕不远送。”谢尚感觉有些不对。

幕僚和部将警觉道:“张遇前倨而后恭,必无好意,自古受降如皆斩,不可疏忽大义。”

谢尚然其言,令晋军披甲枕戈而眠,小心戒备。

不过这一晚营外除了几道孤魂一般的影子窥望,什么都没有,见晋军严阵以待,那些影子也就散去了。

翌日,谢尚跟张遇连招呼都不打一声,直接起兵出城,匆匆奔向洛阳。

接下来几日发生的事,令谢尚膛目结舌。

张遇假借江东之名,出轻骑迅速诈取洛阳,并堵住豫州所有北上关卡。

殷浩大军堆在密县,进退不能,七万大军,就这么卡在半路上。

原本已经投降江东的郡县迅速倒戈,驱赶江东派来的官吏。

旬日之间,江东的大好形势付之东流,形势逆转。

殷浩等人只想着水到渠成,根本就没做好大战的准备,晋军士气低落。

“张遇贼子,背信弃义!”谢尚满脸通红,身为名士,骂人也没骂出什么花样。

刚骂出这句话,背后烟尘大起。

一支步骑追杀而来,一杆“张”字牙纛竖立在平原之上。

“莫要走了谢尚!”

谢尚大惊,见敌军来势凶猛,不敢迎战,仓惶而逃。

背后人马却穷追不舍。

谢尚虽然怯懦如鸡,但麾下将士颇为英勇,知道这么追下去,必死无疑,返身接战,以大弓重弩射之,敌军伤亡甚众,不过追击。

晋军护着谢尚且战且退。

东南是回不去了,只能走西南,从荆襄返回江东。

江东的北伐,就这么滑稽的落下帷幕,不了了之。

第二百七十三章 乱战

江东北伐喊了几年,没想到以这种滑稽的姿势落幕。

一个张遇就解决了殷浩、谢尚……

而张遇在北方只能算二流势力。

这让李跃的心蠢蠢欲动起来,“淮北自曹魏时便大兴屯田,吾若取之,则军民用度从此无忧!”

常炜道:“衣冠南渡以来,两淮膏腴之地渺无人烟,田地废弃,都督若谋此地,当先克彭城、寿春,其次下邳。”

羯赵的疆域一度推进到合肥,饮马长江。

但并没加强控制,石虎多次有过攻打江东的打算,精力却放在辽东和西凉。

冉闵夺位后,在合肥设南蛮校尉,南蛮二字也可见冉闵对江东的轻蔑。

后庐江太守袁真攻破合肥,执南蛮校尉桑坦而归。

合肥落入江东手中。

“先看看眼前这一战打的如何。”李跃心中逐渐萌生一个计划。

从曹魏时代起,寿春、合肥一线就被默认为南北的分界线。

占领彭城、寿春,等于稳固了南面的防御,同时扩张大量肥沃的土地。

殷浩北伐,已经暴露了江东的无能与稀烂,煮熟的鸭子都能被这帮人弄飞了,只要他们把持朝政,江东就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禀都督,朱秃部擅自出战,被贼军姚苌部击败,梁将军救援,中其埋伏,折损两百黑云军,五百义从!”斥候从南面奔来。

李跃眉头一皱,这是大战以来的第一次败仗。

虽然损失不多,却大涨敌军士气。

同时也说明姚襄、石琨并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常炜提醒道:“朱秃此人反复无常,不可依赖,此番协助我军,不过是为分一杯羹,乘机壮大自己。”

“他们什么心思,某岂会不知,眼下河北纷乱,暂时借他们的力而已。”李跃自然知道豪强是群什么人。

但眼下不是对付他们的时候。

天下各大势力都在争取豪强的支持,不可能将他们拒之门外,推向慕容氏、苻氏或着江东。

一个清河崔氏,实力就深不见底。

八王之乱时,还曾在辽西割据平州,后来不敌慕容廆,转为依附石虎。

凡事都有一个过程,每个阶段做每个阶段的事,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

常炜道:“如今之势,当固守之,不可随意出战。”

李跃望着淄水东岸的敌军大营,连绵起伏,从北向南绵延将近三十余里,守住淄水各大渡口,菟头山在更远的东面若隐若现。

凭着菟头山的地利,敌营自东向西,居高临下,深沟高垒,明显是在玩围城打援的老套路。

眼下姚襄的局面跟当初冉闵攻打襄国时颇为相似。

不过姚襄不是冉闵,选择固守。

常炜的用意是拖到对方粮草不支,人心涣散,不过代价对己方而言有些高昂了。

“姚襄石琨手上有三十万人,这些人既是劳力,也是军粮,别忘了,他们还掠夺了济南、乐安两郡百姓,不缺吃的!”李跃以最黑暗的想法揣度敌人。

这种事情从汉末以来便屡见不鲜。

常炜一阵愕然,“那么都督将如何取胜?”

进入军事层面,就是李跃擅长的领域,这两年医术虽然没再钻研,但因为讲武堂的设立,兵法一直没放弃,与黑云郎们共同学习,加上战场的实践,李跃军事水平突飞猛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