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404)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外间战鼓又轰鸣而起。

张蚝、窦封各率数千将士攻打敌营。

李跃走出营帐,眺望战场,只见两朵黑云覆盖天空,然后落下,鹿角、堑壕、地面瞬间长满了长羽。

两支重甲步卒一手举着盾牌,一手扛着大斧狼牙棒,缓缓向晋军大营挺进。

对面也分出两支甲士在鹿角之后列阵,长矛森然。

两军就在高低不平的狭窄工事里厮杀。

计谋在此时没有任何用处,仿佛两个巨人互相角力,全凭士卒的勇武、血性。

血性也意味着血腥。

短短一炷香功夫,战场上便血光一片,最前列的晋军被大斧劈开脑门,被狼牙棒砸断肋骨,黑云甲士也被居高临下的长矛刺穿甲胄,挑到半空中……

黑云甲士悍不畏死,当晋军有地利,躲在鹿角堑壕之后。

双方斗的旗鼓相当。

激战半个时辰,黑云军始终无法突破晋军防御,李跃下令收兵。

这种厮杀没有意义,晋军抵抗意志极为坚决,宁死不退,而他们背后,有更多的晋军在等待着。

“拖下去,桓温也是输!”李跃并不着急。

一旦王猛攻破荆襄,不仅桓温大势已去,连整个江东都要面临灭顶之灾。

两军继续对垒。

高云、张蚝、窦封、吕光诸将每日轮番挑战,桓温坚守不出。

两三天后,孟开的信又来了。

与上一封相差无几,询问起崔瑾过得怎么样,以前的老兄弟还有多少人活着……

诸如此类,更为详细。

“不对,桓温心思极细,为人谨慎,孟开与陛下有旧,天下皆知,密信岂会如此容易送来?”杨略当即发现不妥。

孟开派人送一封信来,可能是偶然,能接连送信过来,其中不免让人多想了。

桓温是什么人?

没两把刷子,也走不到今日。

晋军营垒戒备森严,连只苍蝇都飞不出来,更不用说一封信。

“你是说这是桓温背后主使?”李跃只感觉一阵悲哀,桓温无所不用其极也就罢了,孟开居然配合他。

“八九不离十,江东惯用诈降计,昔日黄盖赤壁诳曹公,周鲂断发赚曹休,皆大破曹军。”

识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杨略这几年越来越长进了。

如今桓温进退失据,唯一反败为胜的机会,只剩下此计了。

“桓温使诈降计,朕就顺水推舟。”李跃恢复镇静,这恰恰是一个破敌的机会。

只要桓温从乌龟壳里面出来,黑云军就能在野战中堂堂正正击败他。

李跃当即回信一封,“兄长若不如意,不妨归梁,重续兄弟之情,家眷子女,朕携大胜之威,向江东讨要,江东不敢不从!”

杨略收起密信,拱手而退。

信送过去了,却如石沉大海一般,久久没有动静。

李跃都有些怀疑是自己想多了,但转念一想,孟开要投奔自己,早就投奔了,没必要等到现在。

以他不撞南墙不死心的性格,绝不会在这个时候回头。

而且信里面也说了,荀羡待他不错,以庶出女嫁之,生下三儿二女,还上表为其请封,恩重如山。

而荀羡死在黑云军刀下,此仇不同戴天。

孟开的信没回,西面的王猛却来信了,桓冲、朱序一退再退,舍弃江北重镇新野、蔡阳、山都、邓县,集中兵力防守樊城。

樊城与襄阳对列汉水两岸,又有荆州水军相助,一时片刻难以踏入汉水之南,只能令徐成率偏师攻打新城、上庸二郡。

李跃读完信后莞尔一笑,王猛吹过的牛不止这一次,去年梁燕决战,他还口口声声要生擒慕容垂,结果慕容垂滑的像泥鳅一样,并不接招,退守晋阳,至今逍遥快活……

桓冲本事如何,李跃不清楚,但朱序当年跟自己并肩作战过,有勇有谋,是一员宿将,宛城失守之后,他烧掉府库,迅速放弃江北,回防荆襄,极有远见。

桓温经营荆襄十余载,以汉水为天堑,持水军之利,王猛区区五万人就想攻破荆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不过他见好就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李跃还是颇感欣慰。

如此一来,东路战场只能靠自己。

偏偏在这个时候,军中粮食略有些捉襟见肘,将士们搭配菜蔬、豆菽、干鱼、牛羊肉混煮为食。

但常炜下一波的粮船已经飘荡在运河之中,不出意外,这批粮食还是从崔、刘、郑等大族借来的,足够七万大军支撑一个月。

真到了山穷水尽,大营中还有数万匹战马。

这年头的狠人饿急,什么都吃,更别提战马。

李跃心中一动,“可向晋军大营散播我军缺粮流言!”

桓温行诈降计,李跃瞒天过海。

“臣以为不可,晋军人物极多,我军刻意而为,反而会引起他们警觉!不如固守不出,晋人自会揣度出我军乏粮!”杨略主持细作事宜,心思不细腻,绝无法成事。

“大善!”李跃心中一喜,几年时间,杨略也成为独当一面的人才,前途不可限量。

历史上的那些开国君主,身边那么多能臣猛将肯定不是天生,而是不断磨练出来的。

李跃当即下令全军固守营垒,除了斥候,所有人都不得出营。

两军顿时安静起来。

钓鱼者,焉知自己不是被钓之人?

第四百八十九章 静气

钓鱼最需要的是耐心,王猛已经攻陷南阳,即便这场大战到此为止,梁国也不亏。

而桓温北伐,寸步难行,还丢了南阳,有何颜面见江东士族?

李跃要做的只是静候鱼儿上钩。

梁军固守不出,晋军却蠢蠢欲动起来。

大批斥候到处窥探。

偶尔还派出一军前来挑战,在营前耀武扬威,各种赃言秽语不堪入耳,气得黑云将士咬牙切齿,诸将纷纷跪在李跃面前求战。

李跃一概不允,“几句辱骂便沉不住气了么?再有言战者,军法处置!”

诸将拱手退下。

演戏就要演全套,李跃做足了功课,下令运河中的粮船暂时停靠在汝阴,以免惊动桓温。

不过桓温谨慎到了极点,又拖了大半个月,才终于有了动静。

还是孟开的密信,“晋军诸将皆蔑视北人,我乃北方流民帅,深为江东士族不喜,呼来喝去犹如牛马,历次大战皆血战在前,却无尺寸之赏……陛下既不计前嫌,愿率本部八千精锐投奔大梁,然请陛下多多兼顾我家眷,开辗转南北,飘零半生,唯剩些许骨血……”

这信写的情真意切,合情合理,让李跃不禁有些迷惘。

不过很快就清醒过来。

孟开的密信早不来晚不来,总是在卡在关键节点上,很明显是在配合桓温的节奏。

“闻兄长弃暗投明,朕欢喜之至,但可来投,无需多虑,身后诸事自有朕主持,江东鼠辈胆敢伤及兄长家眷,朕他日必屠尽江东,报仇雪恨!”

演戏的最高境界便是半真半假。

孟开“情真意切”,李跃自然“投桃报李”。

信送过去之后,又是一连几天的沉默。

李跃早已习惯桓温的犹豫和拖沓。

晋军大营变得安分起来,连斥候都派的少了。

不过两边形势如同干柴烈火,一碰就会燃起熊熊烈焰。

到了这种地步,李跃还有退路,但桓温却没有,失去这次机会,很难再走司马懿的老路。

司马懿之所以能篡位,是以赫赫武功为基础,指着洛水放了个响屁,士族们也低头认了。

而桓温在关中已经败了一次,急需这场大胜来树立威望,只可惜他找错了对手。

李跃心态越发沉稳起来,《尉缭子》有言:兵以静胜,国以专胜。

既然决定钓桓温这条大鱼,就要有静气。

时间就这么一天一天的熬着,但两边的气氛越来越紧绷,仿佛暴风雨的前奏,大战一触即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