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410)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李跃望着将士们抬来的谢尚尸体,叹了一声,也算死的体面,让人收敛,送还江东。

城中守军早已没了斗志,尽数投降。

吕光率军直奔府库,这一次总算没有焚烧粮食,谢尚将府库封存完整,里面粮食极多,够黑云军和百姓吃上两个月。

随即李跃遣军攻略江北各城,迁走百姓,带回粮食。

但在进军广陵郡时,遭到了滁水中晋军水军的顽强抵抗,无功而返。

休整了一日,高云前来劝谏道:“此战已经大获全胜,后方粮草转运艰难,江东有水军之利,我军难以渡江灭晋,多留无益,陛下为何不退军?”

江北该拿的都拿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濡须、广陵等都有重兵防守,短期内难以攻陷。

“谁说无益?江东破胆,正是渡江的大好时机!”李跃一脸诡异笑容,“传令,打造船只,作渡江之用,在江北多置旌旗,每日擂鼓呐喊,把声势造出来!”

两边都打成这样了,建康城里面的士族也该来尽些礼数。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最大利益还没到手,李跃岂能轻易退兵?

而有时候,政治利益远远大于战场利益。

李跃现在不缺土地,不缺人口,更不缺武功,唯独缺少——正统。

高云思索片刻,瞬间就明白过来,“末将领命!”

很快,江北鼓角震天,自横江至瓜步山,旌旗摇动,数万青壮每日在江岸上鼓噪呐喊,喊打喊杀,声震江南岸。

黑云骁骑沿江巡戒,掀起偌大的烟尘。

仿佛时刻就要渡江攻打建康。

持续几日之后,细作传回密报,江东人心惶惶,百姓举家向南迁徙,沿江城池官吏士卒逃散一空。

就连建康城也惶惶不可终日,接连下诏上游桓温入建康勤王,桓温却只派水军巡戒长江,自己待在濡须城中一动不动。

看着火候差不多了,李跃率三万骑兵、两万步卒沿江而下,陈兵瓜步山下,眺望南面若隐若现的建康城。

都说金陵有王气,李跃未见丝毫,只见到了颓气。

大军黑压压的立于山下,将士们驱赶战马至江边饮水。

晋军水军如临大敌,密密麻麻陈列长江之南。

李跃让人升起“梁”字大纛,俯视南岸的建康城。

立于大纛之下的黑云将士,每个人的神情都无比庄严肃穆。

“晋人何太无礼耶?陛下亲至,竟不来觐见!”张蚝勃然大怒。

“稍安勿躁,会有人来的。”李跃骑在马上自信道。

等了一个时辰,一叶扁舟在江水中摇摇晃晃,向北岸而来……

第四百九十六章 名士

扁舟之上,一人立于船首,身材修长,宽衣博带,在大江的衬托下,颇有几分飘飘仙气。

在万千虎狼之士的注目下,神态自若的下船,穿过林立的长矛,径直朝牙纛走来,而他身边的两个小童早已两股颤颤不能随行,留在江边。

“江东人物,非同凡响。”李跃由衷赞叹。

别看江东士族玩刀子不行,但多才多艺,容貌气质冠绝一时。

三十几岁的年纪,面如朗月,仪态潇洒,气质如玉。

“在下谢安拜见陛下。”

“可是江左最风流之谢安石?朕亦久闻大名,来人,赐席!”李跃心中一震,来的果然是“大人物”。

“谢陛下。”谢安拱手。

亲卫搬来两张草席,置于绿茵青草之上。

李跃与谢安席地对坐,周围甲士围成两列。

“安石此来何为?”李跃明知故问道。

孰料谢安也不怯场,“陛下兵锋横推五百里,深入江淮,饮马长江,武功已极,威振天下,然则月满则仄水满则溢,此战绵延四月有余,臣此来请陛下返回邺城。”

“返回邺城?如今江东精锐尽殁,朕只需渡江,便可直取建康,为何要退兵?朕已在打造战船,一月之后,便可南下!”

什么都没有,李跃自然不可能退兵。

“在下乃是为梁军将士计,方今六月,江淮闷热,陛下皆是北人,不习江淮水土,必生疫病,昔者魏武赤壁,疫病而死者十之三四,陛下当多加防范。”

谢安说话没有丝毫火气,不急不躁,却极有说服力。

李跃心中一动,此次大战,只管高兴去了,忘了这一茬。

自古北方吞并南方,最大的问题除了长江天堑,另一个现实问题便是疫病。

一旦流行起来,别说十之三四,十之六七的都有。

历史上隋炀帝攻打林邑国,隋军战场上无往不胜,没死在敌人刀兵上,却一大半死在疫病上,连大将刘方都病死了……

历阳大军加上百姓,足有五六十万之众,缺衣少食,又是刚刚经历大战,假以时日,必会感染瘟疫。

在黑云山上,李跃见识过瘟疫的厉害。

不过心中虽然这么想,但嘴上却道:“那朕就速战速决,三日之后渡江。”

谢安还是神态沉着,“恕在下直言,大梁已经错过进攻江东最佳时机,倘若合肥大胜之后,挥军直奔历阳,兵发采石,趁江东无备而渡江,确有三分胜算,然则如今,时机已经错过,陛下不见长江之上,江东战船云集乎?”

合肥大胜之后,李跃满脑子想的都是截住桓温,的确没想到这一层。

不过话又说回来,桓温水军和江东水军还在,李跃即便渡过长江,也是取死之道,建康只要稍作抵抗,梁军就是有去无回的局面。

李跃不敢赌司马聃如刘禅一样不战而降。

邓艾那是亡命之徒,六七十岁,裹着一张毛毯往山崖下跳……

江东也没走到油尽灯枯的那一步,客观而言,桓温的庚戌土断颇有成效,人心稳固,钱粮充足。

李跃盯着谢安,今日不拿出点真东西出来,绝达不成目的。

放眼江东,谢安其实是比桓温更高阶的存在。

历史上,桓温已经断了司马家的根基,只差最后一步,却生生被谢安耗死了。

“来人,赐酒!”李跃大手一挥。

亲卫抬来一坛早已准备好的美酒,备上酒具,为谢安斟了一樽。

原本是为了作庆功之用,没想到提前用了。

李跃单手举樽遥敬,“似安石者,江东还有几人?”

谢安双手回敬,“安乃闲云野鹤,无心仕途,不及朝中诸公万一,似安者,山野丘泽之间,车载斗量。”

“哈哈,安石过谦了,依朕看,江左人物无出阁下之右!”李跃一口饮下。

“陛下谬赞……”谢安手轻抖了一下,樽中美酒荡出几滴。

一杯酒饮下,李跃面露杀气,“阁下方才所言不错,疫病、长江,皆为天堑,然,朕可以屯精兵于江北,招募江淮勇者,打造战船,建康近在咫尺,将何以拒之?”

我现在攻不过长江,却可以天天悬在建康头顶上。

江东可以防守一日、一月、乃至一年,但天天这么提心吊胆的,江东日子还过不过?

士族们还怎么风流快活?

这绝非危言耸听,北方已打造战船多年,再等个两三年,楼船也不会太远。

建康是江东最大的软肋。

谢安轻吐出一口酒气,还是那么的从容自若,“陛下莫要忘了,辽东、并州、关中皆在胡人手中,大梁国力倾注于江淮之间,北方只怕不会如此安宁,经此大败,十年内江东无力北伐,然则北方诸胡却有染指关东之意,陛下万万不可懈怠。”

梁国也有梁国的问题,中原四面皆敌,全靠武力令四夷慑服。

慕容恪、慕容垂、苻坚都不是泛泛之辈,连拓跋什翼健也常有南下之心。

谢安果然名不虚传,几句话就直击梁国要害,偏偏还是一副为梁国着想的语气,让人挑不出毛病,不知不觉就让人生出好感,从而不想反驳。

“凭借此战,五年之内,无论苻坚、慕容恪、拓跋什翼健,皆不敢动,五年足够朕混一南北!”李跃没被谢安的言语蛊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