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451)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在下吴兴沈穆夫!”一青年拱手。

“在下会稽贺谦之。”

“在下义兴周馥。”

“在下虞易之。”

“在下顾……”

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是一个家族,在东吴时代曾大放异彩,如会稽虞氏,其祖上虞翻可日行三百,善使长矛,多次以一敌十。

而他的后代,在东吴覆灭后,专心学术。

最出名者虞喜,几次拒绝东晋朝廷的征辟,是华夏天文学的始祖,最早精确发现岁差值,祖冲之根据他的成果,制订出举世闻名的《大明历》,也影响到了隋刘悼《皇历》、宋杨忠辅《统天历》、元郭守敬《授时历》。

这时代普通百姓忙于生计,忙于在乱世中求活,一辈子摸过锄头,也摸过弓箭,但就是没见过几本书。

所以知识大多垄断在士族豪强手上。

只要吃饱了才有功夫仰望星空。

“在下会稽顾恺之!”

人群之中走出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怯生生道。

这名字……听上去有些熟悉,似乎是个画画的,李跃睁大眼睛,会稽顾氏正是当年江东名臣顾雍之后。

吴国破灭后,司马家倒是启用了不少江东士族。

前有陆机、陆云,后有周处。

但能靠近权力核心之人,少之又少,大多充当外围鹰犬,周处、周玘的下场,其实就是大部分江东士族的最终归宿。

“江东子弟果然非比寻常!”李跃接下自己的玉带,亲手为顾恺之系上。

这些人都是华夏的精魄,也是江东本土士族的一次尝试。

当年司马家灭东吴,江东士族也是积极配合。

西晋灭亡,江东士族对司马睿、王导鼎力相助,这才有了东晋,谁知北方士族不当人,过河拆桥,此后继承了西晋内斗禀赋,不仅内斗,还挤走了本土士族。

从历史上看,江东本土士族一向对中原有极强的向心力。

赤壁之战,曹操二十万大军南下,江东士族之首张昭第一个跳出来,劝孙权投降算了……

而历史上苻坚之所以惨败淝水,本质原因就是没搞定江东士族,一味靠刀剑平推,迷信武力,还制造了一个投鞭断流的成语……

此次若能厚待这些江东子弟,就能收取江东士族之心。

李跃越看顾恺之越是顺眼,干脆封他为郎官,随侍左右,特殊照顾一下这个最小的江东才俊。

其后,于设宴款待众人,又将他们安置在金虎台暖阁之中。

起居、衣食、用度,都是最高规格,连文学馆、尚武堂都对他们敞开。

以崔宏、刘应、卢青为首的北方士族每日都与他们聚会,游览邺中雪景。

连皇子李仪、李佑、李攸也时常拜访,抛开背后的政治运作,这些江东子弟的才学的确不凡,武艺、儒学、天文、地理都独具一格。

很多人身兼数艺,吴兴沈穆夫,就是李跃最需要的海事人才。

大梁对他们的重视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风雪停歇,辽东依旧没有慕容恪的准确消息。

反而几个细作太心急,被对方抓到了马脚,暴露了。

“会不会是辽东故布迷阵,迷惑大梁?”刘应怀疑道。

崔宏道:“绝不可能,燕国全靠慕容恪一人支撑,稍有差池,燕国人心崩溃,士气大跌,得不偿失。”

常炜道:“或许慕容恪已经病亡,只是秘不发丧而已。”

“确有几分可能。”李跃点头道。

如果慕容恪还活着,这个时候就应该出来祭拜天地什么的,以安国人之心。

当年冉魏襄国大败,十万精锐倾覆,邺中都在传言冉闵已死,人心惶惶,冉闵出来祭天,方才安定了人心。

所以可以确认的是,慕容恪肯定重病缠身,至于他活没活着,其实不太重要。

李跃心生一计,对身旁的杨略道:“让校事府的人不要急着去探慕容恪的消息,转为散播流言,说慕容恪被可足浑氏、慕容评毒杀,将燕国弄乱!”

“臣亲自去办!”杨略沉声道。

这段时日潜伏在燕国的细作被清除不少,的确需要一员干将前去。

李跃温声道:“多留心,以自身安全为上。”

“领命。”杨略拱手而去。

“既然如此,攻打辽东之事可以暂缓。”常炜拱手道。

李跃稍作沉吟,“不,按计划进行,慕容恪就算活着,必重病缠身,燕国人心惶惶,此为灭燕大好时机。”

慕容恪若是没死,李跃亲自去送他一程,也算是对这位宿敌最大的尊重。

如今梁国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氐秦虚弱,国中正空虚。

江东陷入废立之争中,没有干预中原的实力。

辽东夏、胡人口百万之巨,牛马成群,士卒剽悍,不可不伐之。

万一慕容恪挺过去,灭燕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一句话,趁他病,要他命!

第五百四十七章 病重

龙城并不在辽东,而在辽西,坐落在大汉柳城北面。

东晋咸康七年(341年),慕容皝取得棘城大捷之后,使阳裕、唐柱等筑龙城构宫庙,将都城从棘城向前迁至渝水之北、龙山之西,虎视幽州。

历史上此地后来改设营州,成为大唐控制东北地区的前沿重镇。

慕容皝因见黑白二龙在城东龙山(今凤凰山)顶戏翔,取名龙城。

规模宏伟,东西南北四座城门,仿照邺城凤阳门修建的和龙宫弘光门,于和龙宫东面置学府东庠,大兴儒道,推行汉化。

东庠前东南角一处园林,名白雀园,连名字都效仿铜雀院,只改了一个字,可见当年慕容氏对中原之向往。

城中央有承乾殿、新昌殿、承光殿、承华殿、龙腾苑等宫阙,连房数百、观阁相交,天河渠引水入宫,山光水色尽收眼底。

慕容氏由此而大兴。

历史上前燕覆灭,后燕、北燕再起于此。

如今整个燕国笼罩在巨大的恐慌当中,国中谣言四起,皆传大都督慕容恪已经病亡。

慕容恪不仅是燕国的梁柱,更是燕国的魂魄。

这个冬天,燕国人心士气肉眼可见的低落下去,连戍卫龙城的宫禁的宿卫都如丧考妣,全无当初的精气神。

街头巷尾,不时可听见童谣:匈奴马蹄短,慕容路不平,先有榼卢主,后走阿六明,二龙坠地时,黑云将东行!

马蹄,足也,暗指匈奴出身的太后可足浑氏。

慕容路不平,直接明示慕容评。

榼卢主则是榼卢城主悦绾死得不明不白,悦绾功勋卓著,抵挡羯赵东进,击败冉闵十万精锐,后推行革新,可谓汗马功劳,然而事到如今,关于他的死都没个说法。

阿六明,则是逼走慕容垂,慕容垂鲜卑名阿六敦,字道明。

而二龙坠地,一是慕容儁,二是慕容恪,与龙城的传说互相映照。

几日间,童谣就从东传到西,从南传到北。

谶纬阴阳之术,在这个时代大行其道,士卒百姓深信不疑。

亡国的阴影笼罩整个燕国。

连宫中的可足浑氏都有所耳闻,令宿卫前去捉拿散播童谣的童子,但宿卫反而将童谣传入宫中。

宦官、侍女看可足浑氏的眼神都变了。

不过慕容评却毫不在意,“流言止于智者,坊间流言,愚夫愚妇喜欢传,就传便是,莫非还能造反不成?”

慕容恪若是死了,燕国大权毫无疑问将落在慕容评身上。

熬了几十年,终于等到这一天。

“若梁国真来攻打辽东,将如何抵御?”可足浑氏担心道。

“当年石虎四十五万大军伐我大燕,还不是兵败如山倒?龙城城高池深,粮草充足,何惧之有?梁贼敢来,守上数月,当年石虎棘城之败,将重现于梁贼身上!”

慕容评意气风发,早年他也是一员冲锋陷阵的猛将,参加燕国崛起的所有大战,虽然跟在慕容儁、慕容恪身后,但至少见过大场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