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469)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以至于后来接班的魏蜀吴三国都因钱币而烦劳,曹魏以物换物,吴蜀都弄直百钱、直五百、直千钱掠夺民间财富。

华夏经济严重退化,民生越发疾苦。

天地万物背后运行的基本逻辑其实都是钱。

打仗要钱,衣食住行都是钱,国家运作也要靠钱。

石虎杀人放火挖坟、残害百姓、掠夺民脂民膏是一把好手,但经济上基本就是白痴。

重建五铢钱体系,就显得异常迫切。

这玩意儿比火药更重要。

“此乃山阳铁坊铸造的新钱,含铜六成,铅二成,其他杂质二成,一枚金钱换一百铜钱。”常炜将木盘放在案几上。

李跃拿起两枚试了试,跟后世硬币比起来,自然差了不少,没有花纹,就一个孔,两个字。

不过钱作为流通之物,不能做的太精美,成色更不能太足,不然就会被人收藏,劣币驱逐良币。

一百枚铜钱兑一枚金钱,等于将五铢钱与黄金挂钩,施行金本位,有利于稳定经济。

中土比较缺银,无法构建银本位货币体系。

两宋以前,都是用铜五铢。

李跃为了重新构建五铢钱体系,已经准备了好几年。

如今吞并燕国,正好借大胜之威全面推广。

商业活跃起来,可以减轻百姓的负担。

相当于一摊死水,在五铢钱体系下,周而复始的运行起来。

梁国经济强大了,能对周围国家形成降维打击。

这一招诸葛武侯已经用过了,刘备猇亭战败后,扔给他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蜀汉,精锐尽失,人心崩溃,府库空虚。

出师表中有“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之语,足见当时形势之恶劣。

但诸葛武侯接手后,短短数年,蜀汉就起死回生,七征孟获,六出祁山,究其根本,就在于诸葛武侯将将蜀汉经济与蜀锦挂钩,造新钱、平抑物价,蜀锦畅通魏吴两国,压低了魏吴的本国货币……

市廛所会,万商之渊。列隧百重,罗肆巨千。贿货山积,纤丽星繁。

成都的繁华,才让诸葛武侯有了北伐中原的底气。

“明日朝会,推行此钱!”李跃沉声道。

梁国也到了走出这一步的时候。

江淮的稻米,辽东的木材、皮货,幽州的牲畜,青徐的海货,在商业的刺激下才能繁荣起来。

有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辽东不愁发展不起来。

“唯!”常炜拱手一礼。

以前推行这些东西可能会遇到一些阻力。

如今李跃携吞并燕国大胜之威,威信如日中天,没有哪个不开眼的敢在这时候阻挡。

李跃之前也小规模推行过五铢钱,不过反响平平,民间交易还是以粮食、布帛为主。

经济的本质其实就是信用,推行货币需要一个恰当的契机。

此次大胜,还有谁不信任李跃、不相信大梁?

汉武帝前后六次币制改革,才打造出了五铢钱体系,使大汉的国力走向巅峰,所以才能北击匈奴,威震西域。

汉朝虽然亡了,但五铢钱生命力极强,直到清末还在市面上流通。

梁国要重现大汉之盛,恢复五铢钱的经济体系是必然。

果然如李跃所料一般。

诏令下达,畅通无阻。

不仅邺城开始改用五铢钱,地方上也开始流通起来。

其实民间对钱币的渴望更为迫切,毕竟谁也不愿意买个东西,就几袋子粮食、几匹布去买卖,小生意也就罢了,大生意根本做不下去。

除此之外,市面上还出现大量书籍。

两三枚五铢就能买回一本。

没钱也无所谓,可以租借,李跃在邺城设立十二家书社,专供寒门庶族子弟无偿借阅,算是大梁的福利。

不仅有诸子百家,还有各种启蒙绘本,简单易学,生趣盎然。

也有鸿胪司的各种评书,从卫青霍去病到关羽张飞。

往往一个识字之人诵读,几十人旁听,纷纷叫好。

让李跃没想到的是,五铢钱没遭到抵制,黄藤纸也没人说什么,反而是书社引来了不少人的反对。

声称虚耗国力,百姓无心耕种。

李跃嗤之以鼻,将所有奏章送回。

这事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路

“欲破氐秦,首在蒲坂!”铜雀台中,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略规划。

除了常炜、周牵、崔宏、刘应、卢青、杨略,还多了慕容垂。

李跃自己也带太子李俭、老二李佑,和孟开长子孟宽旁听,自己这一代固然能压住这些骄兵悍将,但下一代很难说……

司马氏毁掉的不仅是秦汉建立的道德体系,还有君权。

也就是你老李家的人凭什么坐在皇位上。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十六国南北朝。

无数权臣枭雄脱颖而出,谁的刀更快,谁的心更毒辣,谁就能一脚踹掉皇位上的人。

历史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如大唐一般靠皇帝的军功震慑,皇帝军功最强,下面的军头自然不敢动,不过一旦皇帝不行,容易大权旁落。

其二,如宋朝一般崇文抑武,皇帝不行,文官们托着皇帝往前走。

但造成的危害更大,属于挥刀自宫,宋为金所灭,子孙沦为羔羊,任人宰割,下场何其凄惨?

在这个时代崇文抑武,等于自寻死路。

周围都是异族虎狼,你放下兵器,岂不是招呼他们往身上扑?

所以李跃只能走第一条,自己活着的时候,为大梁建立赫赫武功,将周围所有势力都犁一遍,再培养几个能征惯战的子嗣。

唯有如此,内外势力才不敢动。

延续个一两代,江山社稷也就稳了。

“蒲坂被氐秦打造成铜墙铁壁,从此地强攻,损失巨大,得不偿失,臣还是建议从河套南下,千里奔袭,直插其后。”崔宏拱手道。

“迂回数千里,粮草何来?萧关如何攻破?”刘应寸步不让。

两人为此争论不止一次。

燕国灭了,攻灭氐秦也就提上日程。

不能让苻坚在关中休养生息,不然三足鼎立的格局真就重现了。

关中潜力极大,苻坚素有雄心壮志。

李跃目光扫过常炜、周牵,二人都兴趣不大,慕容垂低着头,偶尔瞥一眼争论的二人。

“左将军,可有良策乎?”

攻打燕国,你慕容垂不出力,李跃忍了,毕竟是故国,派他去,弄不好战场倒戈。

如今攻打氐秦,慕容垂肯定要冲在前面。

不然对不起他万人敌的名头。

“臣以为两位所言都有道理。”慕容垂谁也不得罪。

李跃不吃他这一套,“此乃军议,可畅所欲言,将军无需拘谨。”

其他人的目光也一同投向慕容垂。

“臣以为……氐秦国力无论如何都不能与我大梁相媲,臣建议五路疲秦!”

盛名之下无虚士,慕容垂十三岁上战场,勇冠三军,参与灭亡段氏、宇文、扶余之战,自然有独到见解。

“何为五路疲秦?”李跃眼神一亮,大概知道他的意思。

“其一,由代郡引幽赵之士牵制北路云中、定襄、河套,其二,以太原、河东等并州之士围堵蒲坂,其三,引河北诸军出崤函,屯弘农,威慑潼关,其四,以中原之众进武关,其五,以南阳之军进逼上庸,攻略汉中!五路大军,互相呼应,彼此配合,氐秦必疲于奔命,不出三年,其国必衰,陛下率邺中精锐一鼓荡平关中!”

慕容垂浑厚的声音在殿中响动。

没有一定的国力,这一套根本玩不起来。

不过梁国吞并燕国后,新增人口两百余万,国力碾压氐秦。

今年风调雨顺,黄河两岸、淮水南北罕见的大面积大丰收,也是梁国底气之一。

反观苻坚,这一战虽然拿下河套、上庸三郡,但这些地盘没多少油水,属于边角料,连出战的成本都没捞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