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580)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王猛现在关中治理诸族,经验丰富。

设立四等民,天生就制造了隔阂,毕竟谁也不愿成为被压迫的那一批人。

李跃踱了几步,权衡其中利弊,石虎采取以胡制夏之策,胡人崛起之势便不可遏制,即便冉闵颁布杀胡令,已经未能改变。

这种趋势一直从十六国蔓延到隋朝,才算尘埃落定。

“翟斌万余人就敢造反,若不遏制此风,天下何日安宁?景略之策固然精妙,然则不合时宜,朕这一代,当立之以威,削诸胡之志,然后方可施之以恩!”

李跃拒绝王猛的建议。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这时代族群仇恨就是主流,没必要去迎合胡人,换取一时的安宁。

应该是胡人臣服大梁,臣服李跃这个皇帝。

不打掉他们的嚣张气焰,夷狄永远桀骜不驯。

刀子在谁手上,谁就有解释权,这不是迷信武力,而是以武力为手段。

石虎在位时,不也是残害华夏百姓,才让夷族成了今日气候?

西边的部族为何如此乖巧?

肯定不是良心发现,而是王猛先屠了一波,慕容垂又屠了一波,李跃率大军再来一次。

“陛下……”王猛一脸苦笑。

“莫非景略还怕这些许骂名?即日起,幽并代三州夏夷百姓,分批迁徙至淮南、荆襄,不从者,皆斩之!”李跃一脸森然。

王猛在地方上心狠手辣,如今入了尚书台,反而有些畏手畏脚起来。

当然,他的策略也不算错,但屁股决定脑袋,位置不同,看法想法也会转变。

这些人不是喜欢打打杀杀么?李跃将他们弄到前线,去消耗晋人,也消耗他们。

曹魏是这么干的,历史上的北魏其实也这么干,强干弱枝,用各种办法消耗其他族群,壮大本族群。

融合从来都不是一团和气的进行,而是充满了苦难和血腥,十六国南北朝,多少华夏百姓被人奴役死于非命?

夷狄人口与华夏相当,别人凭什么跟你融合?

要么华夏百姓流血流泪,要么这些夷狄们头颅滚滚。

对李跃而言,不难抉择。

屠刀之下,自然就会乖乖融合!

“陛下言重了,臣岂会忌惮些许骂名,只是河北方才安宁数年,来之不易……”

“你这是投鼠忌器,天下哪能事事顺心?不破不立,破而后立,朕这一代只需立威和镇压,施恩则是下一代之事。”李跃目光转向一旁默默听着的李俭。

“臣明白了。”王猛点点头。

“儿臣亦明白了,此次平定河北,儿臣愿往。”李俭拱手道。

“你就不要趟这趟浑水了,大梁需要一个有仁慈之名的太子。”李跃笑道。

“父皇……”李俭满眼感动之色。

李跃甩甩手,“但仁慈亦是要分人、分时候,万万不可为仁慈二字所累。”

“儿臣知矣。”

“传令张蚝领一万步骑一个月内讨平翟斌,凡参与叛乱者,一概斩之。河北迁徙之事,景略主之,太子坐镇洛阳,朕率兵北上,会一会拓跋什翼健。”

“领命。”二人拱手。

一万步骑对一万多乌合之众,还有当地镇军协助,拿不下来,张蚝可以卷铺盖回乡养老了。

翟斌叛乱,是多年压制夷狄的一次反弹。

如果不能快速平定,会激起其他人的效仿,到时候河北将陷入大乱之中,黑云将士更加疲于奔命。

不过李跃同样做了两手准备,王猛率两万步骑入襄国,为接下来的大迁徙做准备。

这年头没有刀子压着,什么事都办不成。

大军云集,张蚝一万军先行,“哈哈哈,陛下放心,杀不光那些贼子,末将自己砍了自己脑袋!”

“有你这句话,朕就放心了。”李跃就喜欢他这种屠夫性格,别人会累,他却永远兴致勃勃。

仿佛将对女人的欲望全部转移到杀戮上。

张蚝也成为大梁最锋利的一把刀。

送走张蚝,李跃自己也率兵北上。

翟斌起兵,拓跋什翼健也活跃起来,七万大军离开弹汗山,抵进云中,颇有观中原之衅的意思。

不过一见李跃大张旗鼓的北上,连夜后退一百里。

李跃顿感啼笑皆非,拓跋什翼健这种又怂又菜又要上的性子,太像后世的某种狗。

但也正因为这种性子,击败他容易,想要彻底剿灭就不那么容易了。

十余日的急行军,两万骑风尘仆仆赶到云中盛乐城。

东边的消息也传来了。

张蚝不愧是大梁头一号的屠夫,一万步骑奔赴中山后,快刀斩乱麻,大小五战,杀的叛军血流成河,前后死在他屠刀下,报上来的就有一万三千余众……

翟斌也曾设伏、用计想尽各种办法,不过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这些都是临死前的挣扎。

不到半个月,翟斌全族的人头就在送往云中的路上。

张蚝这一刀下去,河北立即安宁下来,王猛大军出襄国,从西向东巡游幽州各地,诸部前所未有的恭顺,哭着喊着响应朝廷的迁徙之策。

不仅这些夷狄恭顺起来,连幽州豪强一个个也异常听话,杀牛宰羊,犒劳梁军将士。

当然,也有不配合的,为幽州大地平添了一抹血色。

第七百零七章 畏敌

李跃没有任何怜悯,当年在黑云山,不知见过多少华夏百姓的血泪。

胡人能残害中原百姓,李跃为何不能残害他们?

仇恨只能靠血和刀解决,盲目的仁慈,只能是自掘坟墓。

历史上的苻坚就是一个惨重的教训,被他视为赤子的夷狄,最终还是扑上来,撕咬氐秦的血肉,连苻坚都惨死在夷狄的刀下。

而且大梁不是没给他们生路,生死是他们自己选的。

东面有王猛,洛阳有李俭,李跃集中精力对付拓跋什翼健。

盛乐城被装点了一番,为了迎接他,还特意在枯树上挂上了彩布,北门的大路又修整了一番。

城中旌旗林立,白日鼓声不停,晚上篝火不断,就怕拓跋什翼健不知道大梁皇帝亲至。

换做其他草原雄主,看到中原皇帝只带两万军来,早就扑上来了。

拓跋什翼健却怂的像狗,不敢南下,也不肯离开,就在阴山以北游荡着,今天派数百骑前来探探风,明天弄数千骑在城外吆喝几声,梁军斥候一出,这些人掉头就跑。

这让李跃郁闷不已。

连盛乐城的大门都打开了,拓跋什翼健死活不敢来,斥候过去传话也没用。

“朕这趟算是白来了。”

举目北眺,荒草连天,依稀可见苍莽群山在天边犹如巨龙蜿蜒。

“拓跋什翼健怯懦如鼠,只怕此次会盟难以达成。”郑林拱手道。

荥阳郑氏这几年,也就他有些才干,去年殿试第一。

士族豪强在人才培养上,的确有些优势。

科举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不过如今的大梁,尚武之风大起,寒门庶族子弟皆以从军为荣,从军中出来,成就并不在科举之下。

“看来朕高看他了,再等几日吧。”

既然要示敌以弱,李跃要把戏做足,向草原诸部证明大梁还是有诚意的,也算是配合杨略行事。

杨略不愧是大梁最出色的细作,经验丰富,才进入草原一个多月,以弘农杨氏的身份撒出十一车金银珠宝后,就跟鲜卑豪酋“广结良缘”,还跟长孙氏搭上线,成为座上宾。

郑林提议道:“臣还是去催促一次。”

“可。”李跃点头同意,心中非常希望拓跋什翼健能像疯狗一样咬上来。

不过这注定是奢望。

拓跋什翼健猥琐了这么多年,早已形成了习惯。

坚决不南下,也不再袭扰梁土,就在阴山以北飘来飘去,洒出大把游骑斥候,将云中周围翻了个底朝天,生怕有伏兵。

在盛乐城等了将近一个月,拓跋什翼健还是没有什么动静,眼看着天气转冷,李跃也准备打道回府了,不能一直在这里待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