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584)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大司马……”

“荆襄已失,江东岂能独存?”桓温目光如刀。

“朝廷已经同意立琅琊王为帝,封大司马为楚公,还望明公多多思量。”

桓温盯着谢安,“试问安石,司马昱、司马奕之流能力挽狂澜,抵御北虏乎?”

无论谁上台,结局都是一样,都是士族的提线木偶。

桓温被逼到绝境,已经无路可走。

荆襄被攻破,晋室几十年的平衡格局被打破。

谢安眉头皱起,又舒展开,语气前所未有的冷静下来,“大司马如何安置晋室?”

既然不能劝阻,就只能敞开了说,争取最大利益。

如何安置晋室,其实就是如何安置谢家。

“安石快人快语,陛下与诸公无需惊疑,一切照旧。”桓温大喜。

只要谢安点头,阻力去了一半。

“魏武两代方行代汉之事,晋室四代方才更替曹魏,大司马虽雄才大略,窃以为当效周文王,急则生变,不妨先领了楚公,入主建康,然后行禅让之事。”

谢安慢吞吞道。

“咳——”一旁的郗超咳嗽了一声。

桓温目光重新锐利起来,“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不必遵循前例,北虏厉兵秣马,不日将南下,非吾恋栈大位,实是为江东百姓计,为建康诸公计,唯有内外大权在吾一身,方可抵御梁贼,大丈夫行事,当仁不让也。”

谢安斜了郗超一眼,沉默片刻,“大司马既有此志,属下自当效力。”

“吾若为汉高,安石当为萧何也,江东名士无出安石之右。”桓温大喜。

这句话等于是给谢安的承诺。

“大司马稍待时日,属下自去周旋。”谢安拱手而退。

桓温一直送出门外,低声说了不少悄悄话,连郗超都被排除在外。

送走了谢安,郗超脸色低沉:“大司马手握五万雄兵,我为刀俎,彼为鱼肉,何必看他人脸色,大军兵临城下,建康自会臣服。”

“吾非但要他们臣服,还要他们心服,没有士族支持,我上去了也坐不久!”桓温想尽力得到士族豪强的支持。

当年王敦声势比他大多了,却在士族豪强的联手绞杀下功亏一篑。

“欲要他们心服,只有一条路可走。”郗超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姿势。

一将功成万骨枯,想要上位,就不可能兵不血刃。

“我为刀俎,彼为鱼肉,能奈我何?吾再给他们一次机会。”桓温脸上杀气纵横。

又等了几日,建康还是没有消息传来。

但此时北府军已经从长江上游回军,直奔石头城而来,广陵北府军亦入建康城中。

一个北府军桓温还不放在眼中,但江东士族豪强态度暧昧起来,褚、王、荀、殷等士族部曲集结,竟然摆出鱼死网破的架势。

“事急矣,此地不可久留,当速速入建康。”郗超急道。

未及回应,便有斥候在外禀报道:“报,谢安亲率三万大军前来迎接大司马入京!”

出动三万大军前来,说是迎接,实则是胁迫。

“原以为他们能识大局,未想如此顽固,也罢,李贼在北国杀的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方有今日之江山,他杀得,某便杀不得吗?传令诸军,击破贼军,随吾直入建康。”

桓温最后的一点耐心也被磨灭了,回想起往日这些人对自己的蔑视、不敬,心中怒火万丈。

入主建康的确是他个人权欲,但也是为扭转形势,换他上,或许能改变这半死不活的局面。

江东靠那帮人迟早覆灭,不如让他桓温来。

咚、咚、咚……

石头城中战鼓擂动。

桓温以桓石虔为前锋,率三千步骑直接杀出城去。

“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桓温自率两万精锐督后。

士卒无不踊跃向前,比桓温更加亢奋。

杀入建康,就有数不清的金银钱帛、美人田舍。

刹那间,一头野兽被释放出来。

桓温下定了决心,但建康朝廷根本没想到桓温一句话没说,直接抄刀子上了。

事实上,桓温早被逼到了绝境,进不了建康,麾下士卒立即分崩离析。

失去荆襄之后,他们跟桓温一样,成了孤魂野鬼。

两军相接,桓石虔一人当先,杀入曾经的袍泽之中,登时血流如河,一时无人能挡。

唯一能战的数千北府军,护在“谢”字大纛之下。

桓石虔如入无人之境,士卒奋勇向前,晋军不能抵挡,战场完全是一面倒,没撑到一个时辰便崩溃了。

桓温虽然屡战屡败,但至少是敢于北伐之人,除了两败于合肥,其他两次北伐,都大有斩获,击杀苻苌,击败姚襄,还攻入洛阳过。

“安石欲战乎,欲降乎?”桓温亲率两万精锐逼近谢安所部,任由其他士族部曲作鸟兽散。

“此人居心叵测,数次诓骗主公,不可留也。”郗超低声建议道。

“非也,欲治江东非此人不可!”桓温对谢安一向仰慕。

不过这话,让郗超一脸低沉,他为桓温出谋划策,没想到最后还不如谢安。

“谢安愿降,还望大司马对江东百姓手下留情。”谢安驱马而出,缓缓走到桓温面前,单膝下拜。

“江东百姓亦是吾之子民,何须多言?”桓温大笑。

战场上,桓石虔大军直奔东北面的建康城。

第七百一十二章 伐交

江东兵变的消息迅速送到洛阳。

“桓温入建康,立司马昱为帝,未及一月,司马昱禅让,百官皆劝,桓温推辞不受,只领楚公,加九锡,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开国置官,以荆、江、广、交、益、宁六州之地为楚国,谢安为楚国内相,桓冲、桓云、桓秘等桓氏皆督镇一方。”

卢青念着江东传回的消息。

荆、江、广、交、益、宁封为楚国,晋室就只剩下一个江东,半个扬州。

应该是顾及到江东士族,给他们留一口汤……

李跃疑惑道:“江东士族没被清洗?”

当初哭着喊着要弄桓温的也是这一批人,桓温一入建康,全都服服帖帖起来。

“桓温一入建康,江东士族皆拥立之。”

还真是无耻,李跃一阵腹诽,此情此景,与当年抛弃曹氏一模一样,也算是老传统了。

原以为至少表面上要装装样子,稍作矜持的抵抗一番,没想到包括谢安在内,直接跪了。

“桓温一辈子犹豫不决,总算坚决了一次。”李跃原本对谢安高看一眼,没想到不过如此。

自始至终都在尽力保全家族利益。

在他们眼中,家族永远凌驾在国家之上。

他们今天能投降桓温,明天就能投降大梁。

所以谢安在历史上的评价一般,达不到诸葛武侯、王猛的高度。

“恭喜陛下,桓温篡位,司马氏覆灭,江东正统已失,当此之时,当传檄巴蜀、江南、淮南,劝其归降。”王猛拱手道。

“桓温这不是还没篡位么?先不急。”李跃笑道。

桓温现在还在走流程,三辞三让。

暂时摆平了江东士族,江东其他地方势力还在观望之中。

司马家篡魏,爆发淮南三叛,权力的过渡绝不会如此顺风顺水。

“儿臣以为大梁还应休养生息,不必大军征讨,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江东时局动荡,必有百姓投奔大梁,应令边地官吏做好收容百姓事宜,以收江东人心。”李俭拱手道。

“太子所言甚是,江东之所以未有大乱,乃是惧我大梁趁机南下,隐忍不发而已,此时攻伐桓温,反而能促成江东上下一心,稍待时日,江东自乱。”李跃不相信江东这帮人能这么老老实实的。

不说别人,单是王家就不会轻易向桓温低头。

桓温以刀兵夺位,肯定会引起其他人的不满。

隐藏在下面的矛盾并没有消除,桓温占据的只是一个建康,想要地方各种势力承认,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