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96)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收复故土?

李跃心中冷笑,只怕江东君臣从来就没这闲工夫。

甚至桓温都不一定有这个心思。

从古至今,北伐成功者能有几人?

别人既然敢来,自己就敢收,手上有一支外援,倒也不错。

“事不宜迟,邺城已然动乱,大乱转眼即来,序先回襄阳准备。”朱序客客气气的拱手一礼。

“将军请便。”李跃躬身还礼。

会谈“愉快”的结束。

朱序走后,周牵道:“属下观此人颇为忠义,将来或许能有所臂助。”

李跃摇摇头,“忠义不假,但也精明,以后跟他打交道,需谨慎些。”

桓温不派别人来,独独派他,已经能说明问题。

“不如将西北面的翠屏山收拾出来,让其单独驻扎?此地北望成皋、洛川,必合其心意。”

“可。”

正商议细节的时候,张生野风风火火的跑来,满脸通红,喘着粗气,嘴里支支吾吾的,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通常情况下,只有出了紧急军情,才能这么直接闯入面见李跃。

周牵端了一盏凉水给他喝下去才恢复过来。

“将军,出大事了,羯赵高力督梁犊反,聚众十万攻破长安,向洛阳杀来!”

李跃一愣,都在说羯赵将有剧变,但没想到剧变来的这么快。

高力禁卫,李跃打过照面,至今印象深刻,凶残嗜血,险些攻破黑云山。

石宣被杀,作为太子部曲的高力禁卫,自然成为石虎的眼中钉……

李跃隐隐记得此战就是羯赵彻底走向毁灭的开始,羯人本就是石勒石虎东拼西凑出来的一个族群,现在羯人自相残杀,羯赵还能走多远?

没有本族群为依托,凭什么统治诸族林立的北国?

李跃感觉脚底一股热流直冲脑门,这或许就是自己一直等待的机会。

“传令全山,即刻起,男丁五十以下,十五以上,全都征召入伍!”

梁犊直奔洛阳而来,战场肯定就在司州这一块儿。

这么看来,同意朱序北上就是一步好棋,说不定能派上大用场。

“将军,薄统领从邺城回来了。”呼延黑在门外禀报。

“快快有请。”李跃先是一喜,然后便是疑惑。

薄武这个时候回来,肯定是李农的授意的。

那么李农又是什么意思?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敌

“司空准备让你一同讨伐梁犊。”薄武没有任何废话,直接说明来意。

李跃也大致猜到李农的用意,准备,就是说李农还没有最后决定,只是打个招呼,“邺城数十万大军,难道还怕区区十万叛军?”

梁犊若是能攻入邺城,也就直接终结石家的统治。

不过想想似乎不大可能。

河北还有蒲洪、姚弋仲、段龛等等各种势力。

此战跟汉末群雄平定黄巾之乱一样,黄巾倒下了,豪强们也崛起了。

“梁犊非同小可,先击败刘宁,再破石苞,每战阵斩万余人,邺城公卿们惶惶不可终日也,快哉!哈哈哈……”说到最后,薄武大笑起来。

李跃等他笑完才问:“叔父觉得侄儿当起兵助司空否?”

薄武目光一闪,“你是黑云山之主,起兵也罢,不起也罢,都是你的事,老夫我也不知前路如何,司空原本没想征调黑云山,是常参军一力邀请,哦,他还有句话让老夫带给你。”

常从事自然是常炜。

此人因为李跃救治瘟疫,招抚流民,一直抱有某种善意。

当初还劝李跃韬光养晦,静候时机。

现在时机来了。

“他言,赵失其鹿,欲分一杯羹者,将自梁犊而始!”薄武意味深长的看着李跃道。

孟津渡口。

寒风呼啸,黄河滔滔。

十万赵军正在渡河。

叛军来势极为凶猛,攻破长安之后,声势震天,攻战若神,所向披靡,马不停蹄的连续攻破潼关、弘农、渑池等重镇,下一站便是崤函道的重镇新安,新安之后便是洛阳。

“梁犊乌合之众而已,某愿率一万精锐为前锋,击破敌军,提梁犊之首而归!”石闵朝李农拱手道。

一旁的张良、张贺度等将领皆面露嘲讽之色。

石闵养孙的身份让他既不受羯人待见,也不受汉人亲近。

李农摇头道:“贼军凶悍,士气正盛,乐平王五六万精锐尚且一败涂地,何况一万人?贼军无粮草供应,只凭一股血气,唯今之计,据新安而守,待其粮尽、士气低落,不攻自破矣!”

李农也多次带兵,基本的眼力和想法还是有的。

石闵再谏:“自古狭路相逢勇者胜,正因贼军有血气之勇,某率一万人马,正面破之,则十万贼军必分崩离析,今贼军远来,立足未稳,某以步骑奔袭之,必破梁犊!”

“永曾何口出狂言也?”羯将张贺度一脸冷笑。

周围一众羯将大笑起来。

石闵瞋目怒视,众人笑声戛然而止。

张良劝道:“两军十万人马交战,非同儿戏,将军首战不胜,必折损我军士气,既然大都督有破贼之策,我等依令而行即可。”

李农扫了一眼石闵,也不责备,石虎派养孙前来,多少有几分制衡的意思,十万赵军战力如何,他心知肚明,比不了骁勇凶悍的高力禁卫,所以固守新安,消耗叛军锐气是最好的选择。

至少在他眼中是最好的办法。

“传令全军,骑兵先行,步军在后,速速赶往新安。”

“遵令!”

马蹄声震动天野,一股黑色的潮水向西面奔涌而去。

十万赵军赶到新安,叛军也到了。

在关下密密麻麻的排列着,杀气滔天。

攻陷长安后,叛军得到补给,早已今非昔比,不仅有盔甲,还有骑兵、弓箭手。

站在最前的五千甲士,人人手持一丈长的巨斧,寒光闪闪。

两边都风尘仆仆,远来劳顿。

秦汉以来,函谷关有三道。

一在弘农郡湖县,被称为秦关。二在湖县之北十里凭黄河处,是为魏关。其三便是新安,是为汉关。

新安也是崤函道上最后一处关卡,背后便是洛川。

望着高耸而坚固的关城,李农很庆幸自己的决策,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驻军轮流休整,不得擅自……”

话还没说完,关下忽然烟尘滚滚,杀声大作。

五千余巨斧甲士扛着简易长梯向前,一些人将巨斧挂在背后,掏出弓箭,向城墙上射击。

“杀回邺都!”声音中蕴藏着无尽的愤怒。

高力禁卫人人擅射,准头极佳,城上守军很多被射中了面门,一击毙命,周围人尽皆胆寒。

守军被压的抬不起头来。

“杀!”

吼声越来越近,极度疯狂。

很快便有人攀上城墙,巨斧挥动,血肉与甲片齐飞。

每个人都化身魔神,不知疲倦,亦不畏死亡,更有甚者,迎着赵军的几十杆长矛撞了过去,自己被刺成了筛子,血洒城墙,却用尽最后一丝气力狂吼:“杀回邺城!”

身后的袍泽更加疯狂,人人奋勇向前,巨斧抡动起来,赵军惨叫连连。

一个照面,赵军就被打蒙了。

自十一年前羯赵棘城惨败之后,又经历密云山惨败,凉州三败,羯赵开国以来的精锐挥霍殆尽,新招募的士卒,没有经历恶战,自然不是高力禁卫的对手。

众将尽皆胆寒,羯人大将张贺度自恃英勇,率百余亲卫甲士向前。

乱斧劈下,一个回合,死伤近半,张贺度本人都被砍了一斧头,被亲卫拖了回来。

乞活大将张良驱长矛手迎战,狭窄的城墙上两三丈的长矛反而施展不开,叛军远则弓箭射之,近则大斧劈之,一丈长的巨斧大开大合,纵横劈砍,长矛手一败涂地。

高力禁卫愈战愈勇,激战两个时辰,逐渐占领了大半城墙,将赵军挤了下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