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110)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北平-山西-陕西。

一网打尽。

是该赏赐北平诸卫了。

朱元璋眉头舒展开,不再为蓝玉的事情伤脑筋。

八月。

下旨宋国公等大批勋贵到地方招民为兵,立卫屯田,如此好事,各勋贵自然踊跃前往。

九月。

立太子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十月末。

蓝玉带领大军围困月鲁帖木儿联军。

立宋国公冯胜为太子太师。

立凉国公蓝玉为太子太傅。

……

十一月初。

蓝玉彻底平定叛乱,带领俘获的首酋班师回朝。

随后。

下诏各勋贵入陕西。

巡检卫所,操练新兵,开卫屯田……

件件事情仿佛不相干,武勋们没有人疑心,以为是皇帝的信任,以及西安秦王之事,所以才让他们代替秦王。

锦衣卫指挥使蒋献入宫。

“凉国公并没有满意圣人的赏赐,当众对亲信们说,自己不能做太师吗。”

朱元璋挥了挥手。

他不愿意再给蓝玉机会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 培养自己的商人

朝廷的大事,朱高炽参与不了。

不过根据朱棣的态度,到底关乎自家的社稷,无论是秦王,晋王皆心照不宣。

山东的煤资源不如山西,而且顾虑靖难之役,所以朱高炽也召回了山东的外柜执事们。

停止了在山东铺设商路的行为。

即将踏上正轨的形势,一下子止息了,产生了不少的无形损失,也让几名外柜执事几个月的努力付诸东流。

这也是一种士气。

朱高炽专门召集外柜,针对停止山东商事一事,做出了解释。

“个人必须为工厂的利益服务,工厂发展好,个人才能有更好的前途。”

“朝廷的事情,你们不懂,也不需要知道,你们只需要做好工厂的事情。”

“接下来,你们的重心,转到山西,陕西。”

“山西的人口虽然不如山东,但是山西比山东,是具备更好条件的地方。”

朱高炽的话,并没有获得人们的认可。

山东才是北方的煤铁中心,而且山东比山西多了一百多万的人口,又靠近应天府。

应天府人口可是超过一千万。

这些外柜执事们,虽然在商业上都有了长足的锻炼,但对国家大事却不明白。

而且外柜的生意气氛更浓厚,导致他们虽然冲劲十足,却也更看重利益。

山西的煤炭资源,比山东的更好,但是这是还未发生的事。

煤井是需要探明的。

当今时代的勘探技术可不怎么样,常常依靠的是露天矿场来发现,深层次的矿井富含地下水,开采和勘探技术都不足。

周世丰也一脸的担忧。

“应天府的生意规模,十倍于北平,理应往南发展,不知道小王爷为何往西。”

“犹如小王爷所言,我们要垄断行业,此处不被我们掌控,恐怕日后反受其咎。”

应天府的勋贵多,地主阶级力量强大。

现在不趁着空白市场之际占领市场,恐怕要不了几年,应天府会有商人敢冒犯燕王府的利益。

“咱倒不在乎应天府。”朱高炽摇了摇头。

南方的煤矿资源不行。

“论银钱,论人口,论生意规模种种,应天府虽然碾压北方数省,但是也为他带来了缺点,反而打不败咱们。”

周世丰不懂。

这是什么道理?

做生意不就是谁的盘子大,谁就能打败对手么。

“等掌握了山西的煤矿,再加上北平,咱们在煤炭业等于立于不败之地。”

“可是其余的行业呢?”

周世丰作为中华重工的大掌柜,更加了解小贵人的商业计划。

以后可不只是煤炭业。

“依托煤炭业,等咱们的生意发展起来,应天府的商人们不是对手。”

朱高炽信心十足。

当民众的货币持有量越来越多,奢侈的生活习惯越来越流行,税负越来越沉重。

那么在这个国家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必然会相应提高,有可能远远高于不存在上述现象的那些商业竞争对手国,此后这个百物腾贵的国家将逐步丧失它的商业优势;

打个比方。

应天府不正是如此?

货币持有量,江淮一带的奢侈,以及比北方要高的收入等等。

但是江淮一带借助人口的密集,还有密布的水道,和成熟的纺织业等等,在当今世界上,的确没有对手。

但是当北平开启了工业,进入煤炭时代就彻底不同了。

北平靠着新兴燃料带动的市场,以及更加低廉的工钱,和比江淮朴素的风气。

商品的成本,将会远低于江淮。

在北平,煤炭是自给自足,江淮如果使用煤炭,需要从外地运输,在运输成本上,又低于北平。

如果在煤炭时代,北方是比南方要有优势的。

但是南方沿海又有个优点,在海道上更接近世界,海贸上更有优势。

等进入了油气时代又不同了。

大量的进口石油通过海路抵达中国,在那个时代中,就是沿海城市更具备优势。

在煤炭时代,缺煤地区想要扭转这个劣势,那就需要更新更进步的技术,来抵消这个缺点。

可论对技术的了解,谁能比得过自己?

所以在朱高炽眼里,未来应天府可能的竞争,并不可怕。

而且说不定那时候自己都入主应天府了。

都是自己碗里的东西,那就谈不上竞争了,可能还会委屈下产煤区,往不产煤地区输送便宜的燃料。

当然任何事物有双面性,有来有往,互相反哺,互补优劣,形成良性的循环,才是王道。

周世丰贵人心意已定,只能回头说服外柜的执事们。

改变南下的商略,变为往西的商略。在利润上肯定是不划算的,但是在政治上是划算的。

如何控制山西的煤炭行业呢。

朱高炽不着急。

山西的煤炭资源虽然丰厚,但是在大明朝的底子薄,还需要时间积累打下根基。

而且有晋王府的存在,他也不可能像北平一样。

能入手的,是蜂窝煤。

是时候培养一批中间实力的商人们,去抢占山西的蜂窝煤市场。

通过北平的商人,来控制山西的煤炭业。

不久后。

外柜派出了几名执事,去排查北平的蜂窝煤作坊的现状,然后汇集到本子上,上交给了掌柜。

高珍来到朱高炽的办公室,把册子交给了朱高炽,并信手沾来的汇报。

“近七成的煤炭作坊,仍然保持家庭作坊模式,没有招募外面的工人。”

高珍笑道:“这些人,生怕外头的人学会了自己的生意,所以哪怕知道请工越多,产的蜂窝煤越多,获得的利润也越多,但还是固执的不愿意改变。”

这就是人的观念问题。

这种人放在后世都有许多。

人们习惯了现状,很难鼓起勇气去陌生的环境,不敢踏出去尝试,哪怕不用付出成本。

“用工数低于十人的,有三十七家。”

“用工数在十人以上,二十人以下的,有十二家。”

“用工数在二十人以上的,有六家,其中一家的用工数超过了五十人。”

“五十人?”朱高炽诧异的问道。

五十人可不少了。

“这家蜂窝煤作坊的模式,和别家有些不同,除了作坊生产的工人,有四十余名卖蜂窝煤的工人。”

“蜂窝煤作坊,和这些卖蜂窝煤的工人,采取四六分成,工人们得四,作坊得六。”

“这家蜂窝煤作坊的销量,是另外五家之和。”

“此人有些本事,也有魄力。”

四六成可不少了。

作坊还有原料,工人的成本,也就是说东家挣得比卖蜂窝煤的工人还要少。

蜂窝煤因为最开始朱高炽的原因,早就定为和薪柴一样的民生行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