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284)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他们在其他的学问上耽误了太多,必然不如别人全力在科道上付出的精力。

可是练子宁不知道。

时代不同了。

只有事物的进步,才有时代的发展,而时代的发展,又反哺事物的进步。

唯独时代在倒退时,说明了事物也在退步。

文明不是一定会进步的,它也会倒退。

因为文明来自社会,社会由人构成,不同的人,自然也会改变文明是进步还是倒退。

大明的时代的确在发展,宋朝的文明水平,在明朝得到全面的恢复,乃至在部分行业超过了宋朝。

但现在有了不同的朱高炽。

他带着自己所处时代学习的“作弊器”来了。

这个作弊器,可以叫做前人的肩膀,他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自然做出的是令前人咋舌的事。

在天津的码头。

十几个装着蒸汽机部件的箱子,被码头的苦力搬上船只,应天府的人,会和这些箱子乘坐一艘漕船,通过运河回到仪真。

仪真是几处施工闸门工程的地区之一,也会成为第一个使用蒸汽机的闸门工程。

布政司送行的官员,与练子宁一行人告别。

漕船开动,甲板上,练子宁望着越来越远的码头,神情中有一丝复杂。

北平的变化,在他看来太厉害了。

其中好像蕴含了某种大变革,虽然他无法认清,但是朦胧中,他生出了令人震撼的念头。

这种变化,有利于文明,可偏偏在藩王手中。

如果藩王的实力越来越强,后果是什么?以史为鉴,答案不言而明,练子宁很担忧。

藩王作乱,对国家和百姓的伤害太巨大了,练子宁既感慨北平的发展,又忧虑北平变化会导致的危害。

天津海外,金州。

每个月都会有一批从北平前来受训的军籍工人,这些军籍工人的来历很杂。

各个工厂的都有,有普通工人,也有班头,甚至还有管事。

但是他们有个同样的背景,那就是从民籍转为军籍的工人,全部来自于中华重工。

同时。

来受训的军籍工人,都是表现良好的工人,通过选拔后,才获得来金州受训的资格。

前来金州受训,又是这些工人自愿。

为期三个月。

这种改变已经施行了半年,所以现在每个月都有人抵达金州,每个月也有一批人受训完,在旅顺口坐船返回北平。

“立正!”

“向右……看齐!”

“稍息。”

“立正!”

校场上,十几个方阵,在精锐军官的带领下,进行新军的操练。

这些精锐军官的成分也很复杂。

有北平挑选出来的,有金州的,还有不少当年受蓝玉大案牵连发配到金州的将领。

甚至有少部分辽东本地的将领。

燕王出塞,郭家女成为世子妃,金州规制于燕王府,种种原本历史发生,或者新改变的行为下。

燕王的威望,在辽东的确是增加了,并且增加了不少。

只要朝廷出手打压,或者辽王成长起来,才有可能消弱这种势头,而目前。

圣人并没有要打压燕王的举动,包括也没有打压晋王的举动。

甚至可以说,因为秦王的离世,圣人有些更重视这几位年长的大儿子。

而辽王。

他太年轻了,没有威望,更没有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才能,所以目前来看,辽王在燕王面前,恪守谨礼,不敢违背四哥。

相反,因为郭家的存在,辽王府和燕王府的关系还不错,两家通过郭家,在兄弟关系上,还多了一层姻亲关系。

赵宏穿着军服,在队列之中,他被提拔为临时队长,辅助训练教官的工作。

今日是练习阵势的计划。

每日如常的练完基本指令,受训的军籍工人们,开始去领早已望眼欲穿的鸟铳。

无论是火药还是铅弹,由中华重工敞开的供应,每个人可以海量的实弹训练。

这种“奢侈”行为,哪怕是在边军中也是不可思议的。

但是好像不同了。

中华重工生产火药和子弹,仿佛不要钱似的,要多少会给更多,生怕不浪费的样子。

金州的卫所,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财大气粗”。

第二百七十七章 北平不夜城

全体商业大会结束了。

但是它的意义不止于此。

因为历史遗留原因,南方的社会经济模式和社会生产力总量,在南宋时,全方位超过了北方。

哪怕经历了元朝上百年的民族政策,但是并没有完全摧毁这个模式。

相反,因为人口,经济,文化等在北方全方位的倒退,乃至明初的时候,南方的底蕴已经不是北方可以超过。

这是千年以来最大的变化,时代的分水岭,通俗的讲,中原领先的时代结束了。

北平的工业发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南方的资源和商业模式,哪怕形势比北平工业模式落后,但是多年来的底蕴,如果两者融合,互相支持,那么先不提南方,对北平的工业化发展,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以盐商中的代表人物杜松,徽商的代表人物丁英永,乃至南方商人为代表的罗仲恒等。

参加了北平全体商业大会,对北平的商业环境非常满意。

许多的商人,没有在会议结束后离开北平,而是逗留在北平,这些大商人大商团,借助这个难得的机会,在北平互相交流。

杜松是最早投资参与北平,在北平做生意的商人之一,所以他受到许多的邀请。

这无疑是对他威望的提升,杜松很乐意参加这些宴请,成为了后来者最好的请教对象。

“我们做生意的,都知道环境最重要,良好的经商环境,才能让我们顺利的做生意。”

杜松坐在主位左手边第二个位置。

这个位置,按照传统礼仪,是最重要的客人所坐的位置。

邀请人,也就是主人,自然是坐主位,在主人的左边,是最重要的,右边是第二重要的,按照这个顺序延伸下去。

但是为了保证客人的尽兴和周到,主人和客人之间会有陪客。所以主人左手边的第一个位置,具备有招待好客人的责任。

这次宴会的主人,同样是江淮大商人,也是从事盐商,家里还有涉及木材,药草行业,名字叫冯胜之。

“杜东家所言,是老道之言。”四十岁左右的冯胜之,一脸的认可说道。

冯胜之,也就是冯家,可以说是盐商最大的几家之一,人们都很尊敬。

在冯家中,他们收养了很多学徒,并自己培养,学读各类商业书籍,例如《成家宝业》此类。

加上冯家家族庞大,背景深厚,可以说是江淮商人风格的代表类型。

“做生意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只有具备这三样的地方,才能保障我们商人做生意能成功,否则再多的利润,也不应该轻易的去尝试,不能被利益迷失了双眼,否则容易引起灾祸。”

冯胜之接过杜松的话说道,在场的人们纷纷附和。

这些大道理,从古至今皆是如此。

哪怕在后世,有些地方经济的发达,也是因为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

否则资源再好的地方,没有相匹配的环境,因为被里面的利益所吸引,贸然投资进去后,生意上能成功,但是会在别的方面失败。

在这些地方做生意,生意失败是轻的,重则家破人亡。

所以明明是宝地,充满了机会,可就是没有商人愿意去投资,因为这个宝地不具备经商环境。

“可北平的中华重工不好对付呀。”宴会中,有人提出担忧。

“为什么要顾虑中华重工?”杜松好奇的问道。

那人对杜松的疑问感到纳闷,这还需要问吗?

看见那人的神情,杜松笑了笑,解释道:“中华重工不是传统的商会,你们打交道多了,自然会明白是怎么回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