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285)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杜松和中华重工合作很紧密,他的全副身家,除了南方的铺子和渠道外,绝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了北平。

中华重工的管事,也请他出面,帮助宣传北平,哪怕为了保持和中华重工的友谊,杜松也不会拒绝。

并且他乐意做这件事,因为能为他带来好处。

“中华重工支持的建设商团,计划的三省铁道,用铁量在七千万斤,一斤铁需要至少五两焦煤,而焦煤需要更多的煤炭。”

“那么光这项生产计划,需要的煤炭至少在六千万斤煤,加上七千万斤的生铁,总价值上千万两银子。”

“而这只是第一期,并且只是一个项目,现在中华重工主导的大建设项目,犹如一块聚宝盆,生生不息。”

杜松极力诱惑道。

人们当然了解过这些项目,但是都不如杜松说的这么明白,在杜松组织的言语下,他们仿佛看到了光。

铁道建设只是一个方面,北平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与资源的需求,每一个行业都充满了海量的前景。

这其中蕴含的利益,绝对不是一个人,乃至少部分人可以独吞的,那么杜松希望自己能成为主导的角色。

不奢望成为中华重工这样的巨无霸,但是希望像煤炭行业协会那样,联合组成类似的商会。

也是必然的形势,杜松通过北平这些年的变化,心中有所明悟,那么在这趟列车上,杜松自然也期望自己坐在头等厢。

老成稳重的人,还是充满了顾虑:“可是中华重工愿意分割这些肉吗?我看中华重工的胃口可不小。”

杜松解释道:“中华重工的力量虽然强大,并且绝对不会放弃主导工业发展,但是他无法垄断整个社会资源,强求垄断所有资源,反而对工业发展是不利的。”

“中华重工是主导,那么我们则是补充,这是我对最近北平模式总结出来的看法。”

换句话说,中华重工吃掉核心利益,他们吃其余的利益。

看上去仿佛人数众多的大商人不划算,但那是传统的模式,现在北平的工业发展中,这个盘子太大了。

大到了哪怕是边角料,也是不可计量的利益,何况他们所参与的并不是边角料。

无论是煤炭行业还是铁料行业等,都充满了巨大的利益。

“说句实在话,不怕诸位笑话,我还是没看懂这里面的道道,这么大的盘子,中华重工靠什么支撑起来的呢。”

有位大商人,苦恼的说道。

利益太诱惑了,他不愿意放弃,可是没搞明白中华重工用什么来支撑这种模式,他绝对不会下场。

正如他在江淮做生意,借助江淮的资本走南闯北,在许多地方都看到了商机。

但是他绝对不会因为这些商机,就会去那些地方做生意。

他非常的肯定。

像他这种看到那些地方商机的人不少,但是没有一个人去做生意,顶多交点银子打通商道罢了。

杜松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因为想要解释这个问题,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回答。

他自己只能算半懂。

“一个是粮票体系,一个是中华重工的资源分配体系,一个是铁道预期收益的支撑……”

杜松每样都说了点,但好像什么也没说。

上千万两银子的投入,哪怕三省铁道完工,绝对不是短期可以回本的。

除非中华重工主导的建设商团,让出对铁道的掌控权,交给商人们,例如五十年之类的承诺。

可建设商团并没有。

那么用何种方式来支撑回报呢?

在另外一处酒楼。

“想那么多做什么?”丁英永如此说道,“铁道建设是建设商团的资本,我们投资的方向是煤炭行业和铁矿行业,只要建设商团如期结算就不成问题。”

“我投资的方向,还是留在北平。”丁英永说道。

“为什么?陕西和山西那边竞争小,所以成本低,利润更大啊。”有人诚心请教。

“投资北平,利润虽然不如陕西和山西,但是我放心,投资陕西和山西虽然利润更高,但是我不放心。”

“可三地都是建设商团主导,难道有什么区别?”

“中华重工的计划和部门太多了,你们别看我在北平呆了几年,我都搞不清中华重工其中的门道。”

“但是我只盯着一点,那就是中华重工,我相信中华重工在的地方,而那两个地方只有建设商团,而没有中华重工,所以利润再高我也不去。”

“陕西山西的蒸汽机工厂,焦炭炼制厂,铁厂不都是中华重工创办的吗?”

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丁英永回答不上来了。

的确,这些工厂都是中华重工的名头,可不一样啊,他不知道如何解释。

大量的商人和大宗的交易,以及百姓经济水平提升,随着商业的发展。

由长史府出面,联合布政司下达了新的政令。

北平不再宵禁。

中华重工出资,在北平的主道路上建设煤油路灯,各处的城门最先动工。

至于煤油路灯的维护工作,以及采购资金,由布政司从门摊税中划拨资金。

也就是中华重工出建造成本,官府出养护资金,这些资金又流入中华重工。

北平的集市,带动了商业,让官府收到了更多的税收,而这些税收官员们又无法轻易使用。

这些多余的税收,就这么上交给朝廷也不甘心,自然该花的就要花出去。

以北平贸易中心为代表的集市,逐渐发展成为了不夜城。

宋朝的集市水平,很快出现在北平城。

第二百七十八章 支撑山崩地裂的力量

金州卫虽然叫做卫,早先只有一个千户所,后来因为朱高炽的改变,把蓝玉大案牵连的众多中低级军官,从原本的处死改为流放。

因为这些人的独特性,朱元璋对外人不放心,把金州改给了燕王府监管。

虽然原本只是一个小改动,可引发了更多的变化,例如金州卫提前上百年满编了。

现在的金州卫,军户整整五千六百户,高达数万的人口,从由北平和山东供应物资,逐渐发展到自给自足。

这种巨大的变化,离不开中华重工大力支撑。

如果以大明原本的体量,需要付出举国之力,但是对于中华重工,只是随意调拨了部分资源而已。

如此轻易的态度,却让金州卫大开眼界,从来没有这么奢侈过。

金州卫的供应自给自足,但是军备上离不开内地。

原本的军队,是每年中固定两个时期训练,一般在上半年的二到五月,和下半年的八到十一月。

在其余的时间,每十天报到一次。

而就算训练的日期中,也不是每日都会操练,所以在古代,最精锐的士兵,训练时间也有限。

一个是因为士兵素质的不足,无法支撑长期的训练,除非有大量蛋白质等元素的供应。

另外重要的原因,自然是武器的供应。

远程打击已经是军事重要手段,在明朝无论是箭矢还是火器,都需要大量的开销。

每一次的训练,都代表有大笔的支出,对卫所是沉重的负担。

在开平,在大宁,甚至在奴儿干。

遁入草原的元廷被消灭了。

主要的势力,选择了归顺大明,离得越近越恭顺,离得远则反之。

开平到密云的铁道已经修通。

开平铁道站。

无数的牛羊被牧民和军户赶到此处,由铁道站统一收购。

在军户经济合作社的孵化下,开平广阔的地区,成为了北平重要的畜牧业供应地。

密云铁道站的运输主体是为铁料服务,新开设的开平铁道站,自然为运输畜牧服务。

开平铁道站的车厢是敞开式。

车厢壁改成了栏杆,上面只保留了车顶,每节车厢改成装运羊牛骡驴等牲畜。

“我的安达,好久不见,你可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