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300)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现在。

朱棣是他的亦君亦友,朱高炽是他教的学生,北平的发展成就,则发生在他的眼前。

“这其实是一场变法,虽然没有举变法之名,却有变法之实。”

余逢辰的话,让几人惊愕。

惊愕之余,又感到了后怕。

变法从来不是容易的。

遍观史书,变法充满了激烈。

只不过朱高炽的变法太顺利,所有的负面因素仿佛消失,在中华重工体系下,仿佛每一步都踩在了最有利的地方。

换句话说。

中华重工的发展,还没有出过错。

这是很恐怖的。

从古至今,哪怕在后世,也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这不是人力可以办到的。

余逢辰念起了朱元璋的《教民榜文》。

“乡里百姓,祖祖辈辈居处相近,田地相邻,相互之间不是亲戚,也是熟人。”

“年老的或与自己的父祖同辈,或与伯叔同辈,或与兄长同辈,虽不是亲属,也是同乡,朝夕相见,就如同亲属一样。”

“幼年子弟对长辈尊敬谦恭,敢有轻薄不遵教诲的,里甲、老人可以予以责罚。”

“如果年长者不以礼引导后生,只是倚仗上了点年纪,胡乱生事,也要治罪。”

“务必要做到乡里和睦,长幼相爱,这样时间久了,自然不会发生争讼一类的事情,大家都可以安享太平。”

余逢辰越念眼睛越亮。

一幅儒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正在众人面前徐徐展开,犹如最美丽的画作。

“乡里的人民,贫富不均,婚姻、死伤一类的事情,谁都可能遇上,不论是谁家有事,其他人家都应出些钱物相助。”

“如果每户出钞一贯,每里每户,便是百贯,如每户五贯,便是五百贯,这样什么事情都能办妥了。”

余逢辰眼神中充满了对朱元璋的敬佩和尊敬,可随后又感到了困惑,因为中华重工。

“圣人对地方上的要求和督促,不仅可以解决遇事人家的经济困难,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乡里社会的友爱团结。我大明地方,则通过强化传统的血缘和地缘关系,维护乡村社会的稳定。”

“现在,中华重工导致社会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土地,土地上的传统秩序,正在被破坏。”

第二百九十章 “发配”大宁

工业化的社会,和农业的社会,两者的社会冲突很大,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形势。

一个是要把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一个是要把人约束在土地上。

会诞生许多的冲突,朱高炽并不是没有预料。

在后世八十年代的变革时期,朱高炽见过许多案例。

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矛盾都会被经济发展所淡化掉,在后来人看来,并不是什么麻烦。

因为他们是后来人,而不是当时的人。

世子府。

今日的朱高炽,没有去中华重工总部坐班,留在了家中,世子妃郭彩莲很高兴。

她以为今日夫君会留在家中。

结婚以来,夫君陪伴她的时间屈指可数,如果不是因为夫君没有别的女人,郭彩莲都以为自己失宠了。

精心打扮一番的郭彩莲,让侍女们准备了瓜果点心,送到了庭院中,此时的朱高炽,穿着简易常服,在庭院里闲逛。

“殿下。”

郭彩莲软软的声音响起,带着丫鬟们,把果盘放到庭院的石几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你来了。”

朱高炽嘴角笑了笑。

郭彩莲顺从的来到朱高炽身边,落后半步,眼神不离开朱高炽的身上。

“殿下今日有闲?花园的梅花正开……”

“今日请了几位官员来世子府,有些事情要商量,下次吧。”朱高炽打断了郭彩莲的话。

郭彩莲怔了怔,差点哭了出来,露出了一丝慌乱,很快恢复如此,可眼里的委屈藏不住。

“殿下为国事忙碌,臣妾岂敢阻挠,但求殿下保重身体,万勿急切操劳。”

王府的规矩大,郭彩莲的陪嫁丫鬟们,虽然为自家小姐不平,可不敢开口抱怨。

郭彩莲是世子妃,有大责在身。

朱高炽笑道:“事情一件皆一件,永无止境,我的确亏待了你,不过你我受百姓奉养,万民表率,当有如此觉悟。”

宽慰了郭彩莲一番,朱高炽很快就离开了。

同样。

郭彩莲和丫鬟们送着朱高炽离开,同样的拱门,郭彩莲已经这么送了许多回。

在世子府的客厅。

几名北平官员,有布政司衙门的,也有按察使司衙门的,受小王爷之邀前来。

“参见小王爷。”

苏观等人,见到了朱高炽纷纷行礼。

“多日不见,诸位可好。”

朱高炽笑呵呵的问道。

“托小王爷洪福,一切安好。”

……

等众人坐定,下人们奉送完茶水,朱高炽看着苏观等人,打起了交情牌。

“苏都事,你我相交多年,当年在东北台村,我创办蒸汽机工厂的时候,获得了你不少的帮助。”

“多年过去,你升官到了布政司,蒸汽机工厂也物是人非,反倒是你我之间见面的时间少了。”

又看了看沈展志等人。

这些人都算是朱高炽的熟人。

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的品级虽然不高,但的确是北平的实权官员,他们是一张本地关系网。

这张关系网,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成为自己的助力,前提是让这些人愿意遵循自己的道理。

“听说王臬台最近对中华重工很不满,提出了许多的批评,把中华重工带来的一些变化,认定为对社会不利,认为要改变这些行为,诸位怎么看待?”

朱高炽直截了当的问道,看看众人的政治立场,是否如以往的靠近自己。

明初地方最大的政治势力是藩府,明中后期地方最大的政治势力是布政司,所以人们俗称藩司。

按察使司因为掌管刑事权,俗称臬司,所以按察使也被人叫敬称臬台。

“既然小王爷如此看着我等,我们也不会让小王爷失望,打开天窗说亮话。”

姜言得是按察使司的官员,掌管司狱司,也就是管理全北平的监狱。

对应后世的监狱管理局,最高上级部门是司法局。

不过现在是大明。

大明的按察使司不受布政司管理,两者是平级部门,甚至可以说按察使司有时候比布政司都要强势。

一个掌握行政权,一个掌握司法权。

而司狱司又是按察使司下面重要的一个部门,所以姜言的品级虽然不高,但实权和影响力不小。

官场上并不是品级越高实权越大这么简单,而是要看其担任的官职。

司狱司属于半封闭的衙门,又具备独特性,所以养成了姜言得一言堂的风格。

不过这是在世子府,姜言得又不是傻子,说话虽然保留了性格,但言词上很注意分寸。

“王臬台用互知丁业之法,来斥责一些新的现象,在我看来,就是胡搅蛮缠。”

互知丁业之法。

简而言之就是社会上不允许有无业游民,无论是邻里还是乡亲之间,发现此类人要主动举报,否则会受到牵连。

用现实来解释。

你的家庭是种地的,那么你也要种地,不允许游手好闲,要么就去读书考功名。

至于去经商或者做学徒,除非像徽州那些地区,有家族前辈带出来,否则普通百姓是行不通的,因为没有这个门路,更没这方面的经验。

道理就跟后世一样。

那时候的农民,唯一改变自身的出路只有两条,当兵和读书。

至于进厂打工,那是当兵或者读书后才有的分配,或者说是工人留给自家子弟,或者为城市户口准备的。

中华重工的早期用工,多数从军户来的,如今逐渐扩大到民户,特别是中华重工体系外的上下游外部工厂。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