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318)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而且这个交流,对于技术的坦诚并不会轻易的这么去做。

技术的传播,主要靠师傅带徒弟。

一项技术的传播,是单个人与单个人之间的传播,并且可能需要十几二十几年的时间。

效率落后。

中华重工有大批的工匠,其中有不少优秀的人才,他们通过技术报,以及技术司。

有了更先进的技术交流方式,以及可以进行无数实验的环境,还保证了他们在工厂的地位,和生活所需的保障。

这无疑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环境,更要先进和具备效率。

而中国古代本就有丰富的技术底蕴,远远超过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前的技术底蕴。

随着工厂规模增加所诞生的生产问题,人们需要各种更先进的效率,促进了各种的新技术。

这是自然道理,是一定会这么发展的。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技术不停的踊跃,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是后世大量学者总结出来的经验。

中华重工总部技术司。

蒸汽机研发车间,小九号召了二十几名有兴趣有想法的工匠,他们整日研究蒸汽机的气密性问题。

有名叫做韩有昌的工匠,在车间三天三夜没闭眼,小九都劝他休息,他固执的说自己有了灵感。

“不睡觉有什么的,我感觉我的思路是对的,只要尽快突破气密性,到时候我回去睡个昏天暗地,有什么的了。”

蒸汽机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是活塞。

所有人都在打活塞的主意时,此人说:“这么多人研究活塞,用了这么长的时间,始终没有突破。我不相信是这些优秀的工匠不聪明,我看啊,问题不在活塞上。”

他的这个看法,没有获得多数人的认可。

但是技术司并不限制工匠们,所以韩有昌决定研究自己的方向,想啊想,他决定在活塞上加个圈。

你不是不行么,我跟你加个伙伴。

他尝试了许多的方法,最后定型为人们日常所戴的项圈,就是要圈住活塞。

“活塞用的生铁,所以我要加的项圈,应该使用熟铁,到底用哪种材料合适,我需要不停尝试,怕的是所有材料都不行,需要新的材料,那麻烦就大了。”

韩有昌试了各种熟铁,但是磨损的太快,同时弹性不大,不能紧密的贴紧气缸壁上。

“不是我的想法有问题,是材料问题,限制了效率。”韩有昌找到小九,把自己最新的成果告诉了小九。

韩有昌的想法经过实验,的确改变了蒸汽机的效率,证明了这个方向的确是一个突破口。

小九加入了进来,提供更多的思路。

“要不要也尝试生铁?生铁有让性啊。”

“试试?”

韩有昌死马当作活马艺。

在他看来,活塞用的生铁,项圈再用生铁,不太符合当下工匠对技术的经验。

项圈厚五寸,宽十八寸,直径六尺二寸,使用生铁制造。

新材料的项圈。

紧紧的贴合在了汽缸壁上,并且因为让性,磨损速度大大降低,让蒸汽机可以长久工作。

又一次新的突破,不但韩有昌看到了希望,就连小九眼睛中也露出了光彩。

经过数次的磨合与改进。

最后在汽顶,也就是活塞上制作两个凹槽,用来装入两道项圈,时刻不间断紧贴着汽缸做反复摩擦滑动。

加盖的说法,获得了人们的认可。

不但在活塞上“加盖”,在汽缸两端也加盖,正是后世的汽缸盖和涨圈。

第三百零五章 蒸汽机火车头

新的蒸汽机。

同样的体积,是原来蒸汽机效率的六倍!

增加六倍效率的基础上,所需要的燃料,节省了整整三倍!

两者虽然都叫做蒸汽机,可功率和消耗上,已经有了划时代的区别,本质的不同。

按照英国人的说法。

这台蒸汽机的技术成熟,可以让煤区外的地区,具备了使用蒸汽机的条件。

按照西方其余国家模仿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从失败到成功的说法。

新的蒸汽机技术上的突破,让不产煤地区,可以使用蒸汽机,所以他们成功了。

整个工业化的发展离不开蒸汽机。

北平的工业化发展,从发明抽水用蒸汽机开始。

蒸汽机的重要性,大明有好几千万人并不知道,他们甚至不知道北平发生的变化。

但是在北平,有许多的人知道蒸汽机的重要性。

技术报为蒸汽机划时代的突破,专门加刊,单独报告蒸汽机的作用,以及喜人的成果,和对未来的期盼。

中华重工总部,各个行业的工厂,都派了人来关注,并且了解最新的蒸汽机。

密云分区由大掌柜带队,组团来总部参观新蒸汽机。

在大宁的朱高炽,得知这个消息后,忍不住放声大笑,兴奋的神色止不住。

火车。

终于要出现了。

随着铁道的发展,原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铁道马车,已经成为了运输的阻碍。

不但让铁道运行速度受限,为了供养铁道马车需要的马匹,以及维护开支,是铁道系统最大的支出项目。

更重要的是,养这么多马匹,不但占据了军事资源,也大大消耗了粮食。

当三省铁道顺利开通时,所需要的马匹,更是要翻好几番,所需要的支出,会让铁道运输系统立刻大幅亏本。

“祝贺技术司的胜利,这次的成果,毫无疑问是当下最优秀,最耀眼的!”

“新的蒸汽机,不但是中华重工之幸,我愿称之为,乃全中华民族的骄傲!”

“所有研发人员,你们的功绩,必定会牢牢被历史铭记,被百姓铭记!”

“号召所有人学习技术司精神,在科研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永不止步,大步前进!”

“对技术司的支持,中华重工以及中华重工体系,乃至全社会,都将坚定不移的继续下去!”

朱高炽五句毫不保留的态度,被一字不改的发表在技术报和生活报上。

整个北平相关人员为之侧目,哪怕原本不在意什么新蒸汽机的人,也忍不住好奇了起来。

甚至土地上的百姓们,这段时间也经常听到这些消息,好奇这是什么东西。

朱高炽职责所在,无法离开大宁。

但是他让周世丰,小九,包括韩有昌等技术人员,以最快的速度来到大宁。

旧的技术,中华重工还在使用,甚至许多技术才刚开始运用,并没有回本。

例如建设水箱使用的蒸汽机。

“对各厂区使用新蒸汽机,还是继续保留旧蒸汽机,不做硬性规定,但是保持能换则换的原则!”

朱高炽指示道。

密云分区和总部厂区,加上各地工厂,虽然没有统计,但保守估计也有数千台。

新的蒸汽机部件增加,成本也增加了。

如果全部更换,耗费的资金按照市场价,以数十万两银子计算。

还不算各煤矿区使用的蒸汽机。

中华重工不以盈利为目的,发展的过程中,借助的是社会资源分配模式。

一套完整的体系链循环。

整个中华重工和中华重工体系,以及外部上下游生产链,价值体系是无量的,无法用金银来换算。

数十万两白银,对比中华重工所创造的社会资源不值一提,但是单独拿出来就不一样了。

换句话说。

流水额与现金的区别。

不过也不是真金白银的拿出几十万两银子,使用的是粮票,只要保持这个体系正常运作,粮票超发的不过分,并不触动大的后果。

周世丰附和道:“有了小王爷的支持,属下没有了顾虑。”

到了周世丰这个位置,哪怕不参与政治,也已经避不开了,说话需要三思。

“淘换新的蒸汽机,虽然会让当下的支出增加,可从长远来看,反而节省了资源浪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