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320)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在他的认知里。

只要百姓生活安宁,物资富庶,那么国家自然兴旺长存,他老朱家的基业也就稳固了。

“为什么北平的蜂窝煤就能卖的便宜呢。”朱元璋思考着。

想啊想啊。

朱元璋想明白了。

北平有中华重工,从原料上控制价格,一开始就把煤炭和蜂窝煤的价格定的很低。

应天府是商人主导。

他们追求利益,而且没有体系化的管理,无法疏导产业链,自然价格昂贵。

“应该是这样的,技术报上好像是这么宣传的。”朱元璋露出笑容。

看来自己还没有老啊。

小老头感到了得意。

能源的价格,对工业化产能有直接关系。

能源价格越低,工业化产能越高,反之,能源价格越高,工业化产能越低。

煤炭时期,国家有丰富的资源。

后来急速进入汽油时代,国家是缺少两种资源的,对国家战略安全和经济发展非常的不利。

所以后世对电能的发展,属于世界最关注的阶梯队伍中,给予了最大的支持。

如果真正进入了电能时代,那么相当于补上了短板。

石油和燃气,不再成为国家的七寸,也让别人失去了在最危机关头,捏住国家命门的凭仗。

李道信来了,带来了北平的密疏。

本来没有到时间,不过因为来自北平密疏中的内容,说北平出现了划时代的产物。

划时代三个字,经常出现在技术报上。看过技术报的李道信,也知道这个词的意味和重大。

每当技术报出现这三个字的时候,必然有新的变化。

朱元璋让李道信进来,让人念着。

听到朱高炽的五句话,朱元璋不知不觉间,脸上露出了笑容,可能连他自己都没发现。

“这个孩子说话越来越喜欢打官腔,跟他老子也不像,不知道跟谁学的。”

朱元璋的话,吓了李道信一跳。

不类父可不是好话。

他下意识的望了眼朱元璋,发现朱元璋好像没有别的意思,看上去像是玩笑话。

“练子宁去了一趟北平,这是个有才的人,是做实事的人,他回来后,要在京城模仿北平工业推动。”

“朕也想看看,京城的工业化推动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只听北平变化的如何如何,终归没有亲眼看过,真很好奇啊。”

朱元璋忍不住坐了回去,身上的疲惫让他失去了精力,但是不妨碍他说话的兴致。

许多话他不能说。

特别是有别的人在的时候。

他的话代表了他的态度,所以他很严肃,在大事上惜字如金。

但是锦衣卫不同啊。

以前是蒋献。

可蒋献做了太多的事,蓝玉大案牵扯了太多的人,许多人不容蒋献啊。

所以蒋献还是死了。

现在轮到了李道信,这名新的锦衣卫指挥使,成为了朱元璋说话的对象。

李道信做事不如蒋献胆大,李道信也没有蒋献的极度恪守。

有时候,李道信还能陪着朱元璋说几句。

“相信练侍郎很快做出成绩,圣人就能看到了。”

朱元璋摇了摇头。

“朕看啊,练子宁做不成,至少短时间内做不成,他啊,不如那孩子对工业的了然。”

朱元璋眼睛闭了闭。

那名老太监知朱元璋的身体,连忙轻轻靠过去,揉捏朱元璋的后背,减轻他的痛苦。

不一会,朱元璋打起精神。

无论多么辛苦,他从来不会露出软弱的一面,这是他从小经历磨难,却能坚持下来的原因。

马皇后的去世,还是朱标的病逝,都没有让朱元璋改变自己的日常工作作息。

就像一个铁人。

“其实朕很奇怪,那孩子的天赋从哪里学的,难道真是天赋异禀,是名神童。”

大明是最喜欢神童的朝代。

什么三大神童,四大神童,六岁神童云云,终明一朝,神童的故事连绵不绝。

“看来是的,想不到咱老朱家也能出神童了。”

“恭喜圣人。”

李道信猜不到朱元璋心思。

随着练子宁从北平回来,此人印证了李学颜的话,认为北平是隐患。

这话当然没有对外说,不过那些人内部之间,已经有不少的人开始关注北平起来。

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南方商人大量的北上,无数的资金涌入北平,再迟缓的人也会感到其中的变化。

可作为锦衣卫指挥使,李道信对北平的发展,虽然没有去亲自见过,但密疏的内容,让李道信得知北平实力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圣人是何心思呢?

李道信不知道。

许多人都认为广封藩王对国家不利,可谁也没料到,圣人在此事上的坚持。

“唉。”

朱元璋突然叹了一声。

“让老四出关吧。”

“打仗的事情最重要,打赢了什么都好说。”

对于兵事,和人们想象的不同,在大明立国后,每一次对外用兵,朱元璋是慎之又慎的。

必要做万全准备,力求胜利。

当年蓝玉已经嚣张到了极致,朱元璋为了西南战事的胜利,仍然把指挥大军的机会给了蓝玉。

现在同样如此。

无论什么言论,都无法动摇朱元璋对兵事的看重,一切以打胜仗为前提。

随着新的旨意发去北平,还有朱元璋对朱棣的细碎交代。

“胡人是很奸诈的,他们弱小的时候,不会选择硬干,常常以弱示人,让人失去警惕。”

“在大宁的敌踪,咱看似以此示弱于人,必设伏以诱我军。”

“如果你轻易出军追逐,恐堕其计,一切都要谨慎,切勿不得焦躁,更不得马虎。”

洪武二十九年春。

朱元璋下旨,命令燕王朱棣选精卒壮马,奔赴大宁、会宁,沿河之南北侦察胡兵,随时予以打击。

同时又令驻藩开封的周王,遣其世子朱有嫩,率领河南都司之精锐,急赴北平塞口巡逻。

朱棣节制诸兵马!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在朱元璋身上有很好的体现。

因为当年对大漠的军事失败,朱元璋是个喜欢总结的人,更是追求完美的人。

所以在后来的时候,每次对外用兵,无论对手是谁,都会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如果几百年后的李自成能明白这个道理,没有分兵出去占地盘,而是集中精锐兵力打山海关这一仗,形势可能就不同了。

那么现在。

大宁,北平,开平,乃至陕西。

整个北境北方防线军事大全,朱元璋交给了朱棣,并且让河南卫所精锐北上支援朱棣。

这是朱棣多年来表现优秀的结果,历史上,晋王被朱棣压在下面的原因。

也是朝廷为何对燕王很重视的原因。

因为历史上,在洪武二十九年春,随着这道旨意,燕王的威望和实力达到了巅峰。

这就是大势。

朱高炽要借的势。

第三百零七章 山西的培训班

山西。

领府五,直隶州三,属州十六,县七十九。

为里四千四百有奇。

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五十九万五千四百四十四,口四百七万二千一百二十七。

这是在册人数,高过北平人口百余万,哪怕现在的北平,在原来的历史上,已经增加了更多的人口。

是北平,山西,陕西三省中人口最多的省份。

前两年。

因为顺利处置蓝玉,朱元璋放权给了三个儿子,秦王、晋王、燕王。

当年太子一系的影响,以及对藩王的忧虑,持续了多年打压藩王的行为,被朱元璋扭转。

那一年。

全国的布政司,按察使司进行了大换,在调换过程中,留下了几个月的空白。

这段空白政治势力空窗期,让藩王的实力急速扩张。

如今蓝玉大案成为了往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