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338)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只有他这里的帐篷最多,有十几顶。

这也是为何有熟部把部落安全交出去的说法。

生活方式注定了他们必定要分散在草原上,再大的部落也是如此,无法集中生产。

而中原军队又了解他们的位置,失去了最大的凭仗,那么中原军队要是偷袭数部,根本无法防备和应对。

历史上明末的哈流兔之仇就是这个背景。

导致萨尔浒大败的总兵,在最开始上任辽东之时,为了逃避职责不利,生部入境的责任,于是派兵去熟部擅杀来抵罪。

被御史揭发。

只可惜明末已经人情大于法度。

虽然朝廷厚补了哈流兔,安抚住了哈流兔的仇恨,可却没有免除这位总兵的职位。

最后这位总兵,又导致了萨尔浒大败。

一切都有因果。

明朝的萨尔浒之战,可以说是自作自受,自己害死了自己。

这类例子在明末发生了很多,每次的大败都可以看到这些现象,那些没有才能却关系深厚的人,屡次逃脱惩罚继续保留职位,然后带来更大的灾难,充分说明了人情大于制度对国家的危害。

现在是明初。

制度清明,没有这些积弊。

中华重工的两名工作人员,骑马经过了一处处的蒙古包,然后抵达沙布丁所在的位置。

沙布丁和部落头人们,热情的接待了两位汉人。

“这位是军户经济合作社的魏毅掌柜。”

“这位是沙布丁台吉。”

调研司的工作人员,向双方做了介绍,寒暄了一阵。

几位草原姑娘为客人们送上了奶食和茶食。

魏毅三十岁上下,穿着中华重工的工服,说话不快不慢,语调清晰,给人耳朵很舒服的感觉。

“今年年景不好啊。”

魏毅感叹道。

一句话拉开了沙布丁等人的话匣子。

他们抱怨天气。

“今年开春后,雨水比往年要少,部落的人很愁,不知道该怎么办。”沙布丁苦恼的说道。

“对于那些生部而言,你们这里还好吧,底子要比别人强多了,熬上个一年半载不成问题。”

最后。

两人说出了来意。

矿区急缺工人,台吉可以组织部落里的牧民,安排到矿区开矿,这些矿工的工钱或者换算成物资,直接送到台吉手上。

至于台吉如何分这些钱或者物资,台吉自便。

第三百二十一章 “开挂”

达尔岱目瞪口呆。

他原本以为战事已经完结了。

以前大明就是这个路数,打击闹事的台吉,然后安抚不闹事的台吉,尽量保持和平手段。

勃林帖木儿都死了,怎么又跳出个哈刺兀海?

达尔岱认得哈刺兀海。

哈刺兀海游牧的地区,在开平五百里之外,的确参加过勃林帖木儿的会盟。

但是哈刺兀海没有带部落去大宁那边啊。

看着开平铁道站到处悬挂的新横幅,新写的标语,达尔岱只觉得内心充满了寒意。

勃林帖木儿不是小人物,参与他会盟的部落也不少。

可勃林帖木儿败的太快了。

那场战争的细节,随着时间的流逝,传播的越来越广,确认过后的达尔岱更加胆寒。

整个交战过程中,可以说毫无还手之力,全程都被压着打。

时代彻底变了。

达尔岱有了更清楚的认知,在开平铁道站贸易完,带着大笔的物资返回了部落。

没多久,他的部落也来了中华重工的工作人员。

现在的草原上。

今年不是好年景,而朱棣在大宁外的大胜,打消了许多人图谋南下劫掠大明的想法。

那么他们怎么办呢?

没有办法。

偌大的草原而人口稀少,有史以来都是如此,是他们的生育能力不如汉人吗?

恐怕并不是。

在后世生活富裕起来的时候,生育速度比汉人还要快。

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低下的生产力,古代草原唯一抵抗天灾,让牧民活下来的办法只有南下。

现在这条道路走不通。

如果是历史的惯例,那么大批的牧民会淘汰掉。

幸运的是,朱高炽并没有真的采取西方人的做法,他给了一条新的道路。

给了那些无法活下去的牧民,加入北平工业的机会。

但是需要获得台吉们的首肯。

他们不是傻子,没有好处的事情不会去做。

现在中华重工给了好处。

牧民们加入矿场,他们的报酬统交给了台吉们。

如果公平的台吉,愿意分润报酬给牧民,那么没有多的话可说。

可如果台吉不公平,占了牧民们的报酬,那牧民们未来如何选择,也是牧民们自己的权力。

朱高炽从来不会高估台吉们的道德水平,都说古代儒家道德不好,可古代没有儒家道德中原以外的地区,翻开本地零星的史料,只会让人感到非人哉。

此时。

有人进来汇报工作,满脸的欣喜。

“沙布丁台吉同意以五千两银子的价格,让出他所在的草场。”调研司的工作人员激动的说道。

“办得很不错。”

朱高炽又收到一个好消息。

后世。

大草原上有三处矿产资源密集地区,对应现在陕西行都司境内,北平以北和奴儿干以西。

陕西行都司是边疆军事地区,也是中华重工目前主要开发的地区。

奴儿干人口不足,地势偏远,没有纳入近期计划。

随着朱棣此次北征的胜利,以及火车的出现,和北平生产力的提升,也让能源价值提升。

沙布丁台吉所在的牧区,也就是后世的锡林浩特地区。

离现在的北平有一千二百里,离大宁有五百里。

火车时速三十里每小时。

一天的里程,理论最高可以达到七百二十里,也就是说不到两天的时间。

朱高炽需要资金。

无论是修建铁道,还是开设煤区,这两样都是大基建工程,其中的意义巨大。

准确的说,这片地区归属于开平卫。

晋朝时属于燕州所辖。

到了元朝设为上都。

明朝设立开平卫,南部地区是明军卫所,北部地区则是草原部落,也就是熟部。

可是有个问题。

如何开发此地呢。

这里天气寒冷就是最大的阻碍,加上地理偏远,并不是好地方,从经济理论而言,并不是好投资。

无论是当地的基建,还是大铁路工程,回报率并不高。

但是社会资源分配就不同了。

追求的生产力的提升,而不是资金。

大掌柜周世丰、分区掌柜严中正、工程部马林、铁道工程部徐宁、粮票银行总行长陈恒、财务部部长蔡文……

“总部需要设立一家集团公司,这家集团公司,将承建开平卫北部大开发,涉及基建工程,能源工程,铁道工程等,包括上下游产业链的开拓。”

十几位高层管理者,不明思议的望着朱高炽。

从自然经济角度来看,这些人无疑是能理解的,可社会资源分配手段,是一种不在自然经济范围内的高级理论。

是违背自然经济理论,也就是违背人类原始认知的一种超纲模式。

“中华重工发展的这五年里,虽然打着分配社会资源的口号,但实际上的做法,其实更大部分是偏重于自然经济发展理论。”

“五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真正调控社会资源的根基,在开平北部的大开发工程,将成为实验田,打磨出全新的经济模式体系,然后推广全北平。”

朱高炽详细的解释。

众人听得很吃力,全部能理解的没有一个,最多也就勉力跟上思路,但是许多的疑问,连方向也没有摸清楚,让他们无从问起。

朱高炽并没有做出众人都能理解的打算。

中国模式。

不是那么简单的。

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闯出来的全新社会生产模式,虽然其中有一些道德低下的人导致的问题,但这个模式并没有错。

同类小说推荐: